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对 2 5 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 5个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值分别为 0、0 .0 0 5 6、0 .0 2 3 9、0 .0 2 2 5和0 .0 30 1。结论 :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为临床T1~ 2 N0 M0 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 ;了解高危因素 ,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ALNM情况。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预测临床T1-2N0M0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C地256例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两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5个指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判别函数,阴性预测值高达88.9%,阳性预测值71.8%, 相似文献
3.
临床T1~2NoMo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T1~2NoMo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5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润、间质浸润等5个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P值分别为0、0.0056、0.0239、0.0225和0.0301。结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周浸 相似文献
4.
摘 要:乳腺癌腋窝手术对确立临床分期、辅助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临床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确定腋窝淋巴结分期已成为标准。对于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可以避免;而对于SLN阳性的乳腺癌,ALND仍是标准的腋窝处理方式。然而,在SLN阳性患者中进一步行ALND后发现,在仅1~2枚SLN阳性患者中,61.4%~64.5%非前哨淋巴结(nSLN)为阴性。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了特定条件下的1~2枚SLN阳性患者免除ALN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全文就乳腺癌伴1~2枚SLN转移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不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用Ⅰ级淋巴结的信息预测Ⅱ、Ⅲ级淋巴结的状态,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法:连续收集90例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全组共被切出1793枚淋巴结,平均每例19.92枚;Ⅰ、Ⅱ和Ⅲ级分别为856(47.74%),620(34.58%),317(17.68%)枚,Ⅰ级淋巴结平均为9.51枚。采用SPSS软件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判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乳腺癌被认为是局部病变,沿淋巴管转移扩散,且遵循逐级转移即从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到第二站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全身的规律。Halsted根治术就是依据这个理论设计的手术方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Fisher提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在病程的早期即可发生全身转移。乳腺癌局部病变的理论便为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所替代。并且,依据预后因素用“预后好”或“预后差”的乳腺癌替代“早期”或“晚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PET/CT对cT1-2N0M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cT1-2N0M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cT1-2N0M0乳腺癌患者,在PET检查医师和患者双盲的情况下行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PET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误诊率为18.18%,漏诊率为27.78%,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76.47%;PET/CT对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单纯CT检查(P〈0.05)。结论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误诊率低,特异性较好;可为术式选择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取舍提供参考。对于不愿接受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先行PET/CT检查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2例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发生规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814例,其中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者119例,占14.6%;跳跃式转移中,最常见的是从第Ⅰ、Ⅱ水平跳过第Ⅲ水平至腋尖,发生率为5.2%.跳跃式转移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状态均无关(均P>0.05).Ⅰ~Ⅱ期患者中,跳跃式转移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较非跳跃式转移组低(58.5%∶ 77.3%,P=0.003);Ⅲ期患者中,两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57.6%,P=0.45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结外是否受侵及是否发生跳跃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某些常见的临床病理指标尚不能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发生;早期乳腺癌发生跳跃式转移者预后差,对其应坚持严格而规范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108例患者入组,其中102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PR、Ki-67指数以及分子分型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ER-2是否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表达状况(P﹤0.05);而年龄也可能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结论肿瘤越大、分化越差、伴脉管瘤栓、ER阳性表达以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的T1~2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而年龄≤50岁也可能增加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T1~2期乳腺癌患者是否直接行ALND应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96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放射治疗者210例,未行放疗者286例。术后随访满5年,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影响复发率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92.3%(458/496),5年局部复发率7.3%(36/496),远处转移率12.1%(60/496)。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9.4%(χ2=4.780,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是否行肿瘤局切术[Exp(B)=3.420,P=0.004]、月经状况[Exp(B)=0.336,P=0.032]、肿块位置[Exp(B)=4.744,P=0.000]、淋巴结清扫个数[Exp(B)=5.507,P=0.000]相关。结论术后放疗可降低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肿瘤局切术后、绝经前、肿块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淋巴结清扫数〈10个等为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对这部分患者应积极考虑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1.
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N0~1乳腺癌手术病例,分析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淋巴结转移数与5年生存率关系.[结果]不全腋清组与全腋清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7%、79.92%(X2=2.240,P=0.135),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与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9%、86.96%(X2=1.343,P=0.247);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7%、85.33%(X2=9.373,P=0.002);在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中,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74%、83.33%(X2=6.398,P=0.011).[结论]本研究未能提示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影响预后,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影响预后;腋淋巴结清扫数应≥10个,可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乳腺癌能够跳过低水平(1evel Ⅰ)的淋巴结而直接转移到高水平的淋巴结(levelⅡ、Ⅲ)的现象已经被认识许多年了,称之为跳跃式转移。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发生率大约在5.5%~19.2%之间。认识发生跳跃式转移的重要性在于这类患者如果未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将会被错误分期,将不能接受到恰当的辅助治疗,增加了腋窝复发的危险性。由于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途径的认识程度决定着乳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清除的范围,所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式要有一个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随着前哨淋巴结研究的深入开展,跳过前哨淋巴结的转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清跳跃式转移的发生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为哨位淋巴结切检取代全腋窝淋巴结切除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6例体检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美蓝皮下注射染色法定位前哨淋巴结(SLY),行SLNB,以病理检查结果计算SLNB的成功率及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阴性结果预测值。结果36例患者行SLNB,成功率为97.2%,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7.7%,假阳性率为O%,准确率为95.8%,阳性符合率为92.3%;阴性符合率为95.7%,阳性结果预测值为100%,阴性结果预测值为93.9%。结论美蓝皮下注射染色法行SLNB有很高的成功率,SLNB能够准确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是稳定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黏附、运动及基因转录等.LOX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LOX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细胞增殖核抗原(nuclcar-associated antigen,Ki-67)、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及E-钙黏素(E-cadherin)的相关性,探讨LOX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09-01-2015-12-31住院手术切除的22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乳腺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OX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关系,以及Cyclin D1、Ki-67、CXCR4和E-cadherin蛋白与LO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8% (147/22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31.7%(72/227),x2 =49.621,P<0.001.LOX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ER、PR及HER2状态有关,x2值分别为8.312、6.183、10.597、7.950、19.731、5.221和16.648,P值分别为0.016、0.045、0.014、0.019、<0.001、0.022和0.001;而与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X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199,P=0.003.LOX蛋白与Cyclin D1 (r=0.476,P<0.001)、Ki-67(r=0.492,P<0.001和CXCR4蛋白(r=0.539,P<0.001)表达呈中度正相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0.387,P<0.001).结论 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LOX蛋白过表达促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并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Ki-67、CXCR4和下调E-cadherin表达促进腋窝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17.
例1,女,40岁。1994年2月发现左侧乳房有核桃大小肿块,不红不痛,无发热,边界不清。4月20日住院治疗,查体:左乳头抬高,无溢液,皮肤无改变。乳房内上限触及5cm×5cm肿块,质中,界限不清,与胸大肌无粘连。左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右乳房及液窝淋巴结无异常。X光片示肺部正常。诊断:左侧乳腺癌(Ⅲ期)。行改良式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1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通过病例记录和系列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12.18 年 (0.18~19.47年),全组共有3例患者失访,10例发生局部复发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远地转移(其中6例同时伴有区域复发),11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13例患者死亡。全组10年无病生存率、无疾病复发生存率、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为70.0%、75.1%、83.4% 和 87.2%。淋巴结解剖个数≤10个是影响生存的因素(P=0.036)。肿瘤大小是影响疾病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0),但对远地转移和生存均无影响。[结论] 腋窝淋巴结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尚好,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解剖个数分别是疾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未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 1~2个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AUC值和校正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共 270例患者纳入研究,87例(32.2%)存在NSLN转移。中位年龄46(21~80)岁,中位SLN送检个数4(1~10)个,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20(10~41)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SLN宏转移、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01~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41)。乳腺癌NSLN转移Nomogram预测模型AUC=0.70,当预测患者的NSLN转移率≤15%时,假阴性率仅为10.5%。结论 Nomogram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腋窝处理时的决策参考,对于NSLN转移概率低的患者可以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腋窝转移的隐匿性乳腺癌(OBC)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3-2004-07收治的24例伴腋窝转移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前触诊、钼钯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同侧乳腺确切肿物,术中病理示淋巴结转移癌(乳腺来源可能性大).行同侧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剖开乳腺腺体9例发现原发灶),其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6.7%.腋淋巴结转移数目<4者13例和≥4者11例,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6.9%和72.7%、54.5%.结论:OBC应选择以同侧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腋淋巴结转移数≥4者,治疗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