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石化企业近年来新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情况,为企业管理与政府监督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南京市某大型石化企业试运行一年的煤油加氢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检测与评价。结果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控制在标准限值以下。结论在遵行已采取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并落实相关建议的情况下,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得到控制,发生职业危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袁吉文  张永昌  黄斌  向涵  王攀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83-1084
目的了解天然钻石加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状调查、检测和评价方法,对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的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调查,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天然钻石加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结论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病防护措施等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需要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业病防控的需要。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整理归纳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相关资料,根据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原理,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结合本行业职业病危害产生的特点及相关评价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1)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2)确定评价单元;3)确定关键控制点;4)现场调查包括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辅助用室及应急救援措施等;5)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控制措施。 结果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定期检测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技术措施管理及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等要求。 结论 本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职业卫生规范化管理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某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水平,分析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提出集油站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日常工作中的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等,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在74.8-90.6 dB(A)之间,其中天然气锅炉、往复泵、输油泵属于噪声作业环境。结论 该集油站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日常检维修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磷采选过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磷采选工程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对其结果按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效运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要求,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大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强度、浓度未超职业接触限值,项目岗位总合格率77.5%(62/80)。结论某磷采选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其他粉尘(矿石尘),应加强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岗位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6.
企业职工824名职业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3家企业824名职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职业卫生相关问题调查.结果 75.1%的职丁知晓职业病防治法,80.2%的职工知晓职业危害因素,77.1%的职工知晓个人防护措施,24.4%的职工知晓替代等防护措施;92.0%的职工对职业病症状及其防治知识有需求.结论 职工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职业病及其防治措施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公布实施和相关配套法规的逐步完善,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尤其重要。职业卫生现状监测评价目的是为分析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铁路辖区内职业危害现状,客观分析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为规范开展铁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辖区内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车辆系统、机务系统、工务系统、电务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合格191个点,合格率81.6%;对771名工人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相关异常71人,异常率9.2%,异常复查率11.3%。结论铁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包括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及日常维护,噪声超标岗位人员的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上岗、在岗期间及离岗体检的规范开展,检出职业相关异常者的及时复查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检测某涂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二甲苯、乙酸丁酯、噪声,其各工种接触水平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生产工艺、职业卫生管理、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健康监护等基本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职业病危害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某采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均达标;部分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未达标。结论粉尘、噪声为重点危害因素,应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掌控好关键控制点,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汽车空调零部件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探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的方法.方法:依据国家卫生法令和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本地关于此项目的相关文件进行编写.结果:概述建设项目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和范围,分析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结论:专业人员与项目技术人员共同分析、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兴区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情况.方法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对165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结果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不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建档率低,45.45%的企业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76.08%.结论大兴区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与职业卫生相关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应继续加大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企业职防行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泽云  陆春花  周萍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49-1650
目的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相应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二氯甲烷、CO2及噪声等;投料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余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总平面布置中食堂布局不合理、重点岗位缺少机械通风设备、作业现场缺少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结论 该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一般,职业病防护设施等方面需整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船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结合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该船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噪声.定点检测仅油漆作业岗位二甲苯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达到385.75 mg/m3,超标3倍;苯浓度虽未超标,但其STEL达到8.64 mg/m3,接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限值(10 mg/m3).噪声测定机械加工及除锈打磨岗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53.3%.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局部送风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欠佳.使用无苯油漆,采取局部吸风、整体送风与整体通风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议,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海岛城市船舶修造业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舟山市船舶修造业卫生现状,对现存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方法根据船舶修造业的具体流程,对2007、2008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防护设施、劳动者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设项目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接触人数、体检率、检出职业禁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率、职业卫生培训、应急措施等各项指标相比2007年有大幅提升,金属粉尘、电焊烟尘、高毒类为船舶修造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结论舟山市船舶修造业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缺位,职业病危害未引起用人单位足够的重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体检机构与海岛特点不相适应,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铁路某大型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萍  李琰  吴小南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43-2845
目的了解铁路某大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分析职业卫生现状。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二氧化锰、苯等,其中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25.0%,电焊烟尘为52.6%,其他粉尘为16.7%,二氧化锰为42.9%,苯为44.47%。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以物理因素为主,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低,防护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管,形成高效的企业内部职业卫生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芳烃抽提装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芳烃抽提装置扩建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该扩建工程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抽余油、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芳烃现场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73.2 dB(A),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但该岗位巡视点中排放点、P-107B、P-108B等处定点噪声值均高于85dB(A),属噪声点,工人巡检上述地点时应佩戴好防噪耳塞。其他各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8.
李桂荣 《中国校医》2011,25(12):926-92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厂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橡胶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化学毒物操作岗位,锅炉房出渣口粉尘司炉作业岗位,各种机器噪声岗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某玻璃纤维公司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分析和评价。结果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粉尘CSTEL的最大超限倍数为3.3,噪声及高温检测最大值分别为87 dB(A)、42.4℃。认为该生产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丙酮、高温及噪声。结论该生产线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要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的维修保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