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损,高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的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血管疾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瘤,操作方便,无创,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我科近期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7年,左侧腰背疼痛7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来势凶险、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血管置换术,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传统手术中常见的大出血及心、肺、肾等并发症,避免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等优点[1]。我科2003年1月~2004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2例,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16例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率81%,其中1例因堵闭左颈总动脉急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4例内漏,其中1例为分叉支架由于内漏不闭合术后6个月再行支架术,其余3例于术后3个月自行闭合。随访中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多种移植物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目前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术的不同移植物的特点。方法:股动脉切开,移植物系统沿导丝进入髂动脉,经腹主动脉送入降主动脉夹层裂口附近,DSA及透视下将移植物释放,封闭夹层裂口。结果:32例患者中应用了3种移植物系统。出现4例近端内漏,3例经增加延伸移植物而封闭,1未处理。胸背疼痛3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移植物有多种分类方法,特点各异。目前常用的移植物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良好的移植物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笔者报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血压、疼痛等情况,维持患者的心理、血压在稳定情况下行腔内隔绝术;术中在全麻后进行动、静脉穿刺,避免血压波动。术后准确用药,加强用药护理,对患者的疼痛表示理解、同情,使用止痛剂使其安静。认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随学斌 《临床荟萃》2008,23(17):1254-1255
主动脉夹层瘤是临床较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患者死于48小时,70%死于l周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自1994年Dake等报道以微创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以来,其应用不断拓展。我院近年来行EV  相似文献   

7.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cclusion,EVGE)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微创手术。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缺点是进口材料昂贵。EVGE避免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大出血及心、肺、脑等并发症,降低了护理难度。我科自2001年12月以来对5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了EVGE术,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38~55岁,病程2~36月。术前合并高血压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糖尿病1例,冠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血管疾病。治疗该病难度大、风险性高。为了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作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夹层腔内隔绝(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手术中的用品,避免发生治疗过程中物品准备不充分延误时间或放弃治疗;患进入手术间后护士应主动热情的与患做好沟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血压稳定有利于手术的成功;整个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并监督其他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在使用微量泵时,注意流速的设置,防止流量错误发生血压不稳定而影响手术进行,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危及患生命;因介入治疗所用材料价格昂贵,巡回护士在打开导管包装前严格查对并复述其型号,同时让手术医生查看,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该疾病的介入治疗护理信息,与患和医生默契配合,让患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井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e[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其优点是减少了创伤程度、避免了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减少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大量出血以及心、肺、肾等并发症,使那些有严重并存病的高危患者获得了救治的希望[3,4]。由于该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有必要总结有关护理  相似文献   

10.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指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甚或一并撕破外膜而破裂),外膜继而扩张膨出形成夹层动脉瘤。TAD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讵)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高血压是TAD病人最常见的体征.术后控制血压,可减少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以往,术后仅依赖药物控制血压,但易引起病人焦虑,血压反复升高,易产生耐药性,且病人用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护理人员对TAD病人行EVGE治疗后控制高血压的护理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一系列护理方法来控制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7例,其中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7例病人共成功置入10个支架。随访2~28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瘤体缩小。2例术后出现微小内漏,分别在2个月、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出现髂外动脉夹层经PTA和Wallstent治疗。结论腔内隔绝术能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行双导丝技术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操作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14例复杂腹主动脉患者采用下行双导丝技术经双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支架治疗.结果 14例手术获成功,手术时间为2~3 h,其中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缺血:随访3~24月,14例均生存良好,未发生支架移位、严重内漏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行双导丝技术在腔内支架治疗复杂解剖形态腹主动脉瘤中,具有操作时问短、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病变的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分析总结本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Stanford“B”型夹层分离1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包括5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1例感染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26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1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完全断裂患者,因导丝无法进入升主动脉真腔,微创手术失败,转开胸手术行降主动脉替换。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术后降主动脉破口均立刻消失,真腔扩大。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2周死于胃溃疡大出血);发生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无术后截瘫、感染、远端血管损伤栓塞等并发症。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4年,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真腔扩大,假腔缩小或消失。术后3个月CT复查,2例Ⅰ型内漏中1例内漏完全消失,1例内漏减轻(继续随访中),1例Ⅱ型内漏无变化。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胸主动脉瘤患者4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隔绝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和病死率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远期疗效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科配合我院血管外科中心进行6例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初步应用体会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1月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内漏、支架位置、假腔变化及脏器供血等。结果置入即刻造影示15例破口完全封堵,2例近端有中量内瘘,经用球囊扩张近端支架后内瘘明显减少,1例少量内瘘不需处理。2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小于0.5 cm者覆膜支架均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无脑及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安全、效果可靠,采用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距离,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的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2年1月,采用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所用支架材料为国产形状记忆镍钛合金。结果:在20例患者共放支架血管22只,支架人工血管成功隔绝夹层原发破裂口19你(成功率为95%),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内径,无支架治疗导致的死亡。1例病人手术后6h因严重再灌注损伤死亡(死亡率5%),转手术1例(转手术率5%)。术后1个月之内行增强CT复查,并在术后3月、6月和12月以及每年1次CT随访,未发现与支架人工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文山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予以患者传统开放式...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is report describes ou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25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rAAAs).Methods In the past 3 years we treated 46 patients who had rAAA, and 25 (54.3%) were treated with an endovascular approach. Patients’ mean age was 76 ± 9 years.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23 patients (92%). Mean aneurysm diameter was 73 ± 17 mm. We used an infrarenal bifurcated device in 17 patients (68%), a suprarenal bifurcated in four patients (16%), and an aortomonoiliac graft in four patients (16%). Overall, nine patients (36%) required intensive care. Every patient underwent radiologic follow-up according to the Eurostar register, with concomitant evaluation of the D-dimer level (cut-off <200 μg/L) as a biological marker for endoleaks.Results The primary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 Overall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20%. Mean hospitalization was 7 days (range, 3–30), and mean follow-up was 7 months. One occlusion (4%) of the iliac limb and two type II endoleaks (8%) occurred. The mean D-dimer level in type I endoleak was 1045 μg/L (range, 459–2021).Conclusions In our experience,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rAAA is feasible and safe and produces better results than conventional surgery, provided the morphology is suitable and the procedure is carried out by an experienced endovascular tea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行腔内隔绝术治疗6例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