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32P的敷贴治疗进行胶片剂量验证。方法:直线加速器建立25—575cGy的胶片辐射剂量曲线。放射性核素^32P溶液4.14MBq吸附在1.1cm×1.2cm的长方形滤纸上制成放射性敷贴器。将20张1.5cm×1.5cm的辐射直接显色(RC)胶片(胶片厚0.225mm)重叠放置(总厚度4.5mm),把放射性敷贴器放置在最顶端,辐射0.5小时。通过辐射剂量曲线计算每张胶片辐射剂量,根据胶片厚度推算距离敷贴器不同距离处的辐射剂量,并绘制相应的剂量-距离曲线。结果:距离敷贴器0、0.225、0.45、0.675、0.9、1.125、1.35、1.8、2.025、2.25、2.475mm处的0.5小时辐射测量吸收剂量为265、175、120、98、68、55、39、25、19、16、12、5cGy,拟合曲线为Y:257.28e^-1.4521X。结论:放射性核素^32P敷贴器的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呈指数方式衰减,敷贴器表面和2.5mm处的辐射剂量相差约53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性同位素131I辐射剂量测量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活度的131I对Kodak EDR2胶片进行0.5小时的辐射,并应用加速器建立的标准剂量曲线对照进行的剂量分析.结果:2.4、3.1、5.0、9.2mCi131I的0.5小时的最大胶片测量剂量分别为155.3、164.6、166.9、180.9cGy;最大胶片测量辐射距离分别为12、14.2、16.9、33.3mm.结论: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131I辐射剂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但定量分析仍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125)I籽源组织间放射治疗剂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2 5I籽源组织间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进行测定和评价。方法 12 5I籽源活度为每粒 12 .2MBq。在体模上d 15mm圆周植入 2 0粒 ,在前列腺模型上分 4层植入 70粒 ,分别用Far mar 2 5 70辐射剂量仪和热释光剂量计 (TLD) 2种方法对靶区中心部位吸收剂量率进行测定 ,另用柯达感光胶片测量等剂量曲线分布图。结果  2种方法测定结果在体模上圆周靶区中心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8.4cGy/h和 7.9cGy/h ,前列腺模型靶区中心部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12 .0cGy/h和 11.1cGy/h。前列腺靶区接受总累积吸收剂量为 2 4 2 19cGy。等剂量曲线表明 ,离前列腺中心 4cm其它组织受照剂量陡降为中心的 10 %。结论 上述 2种方法测定籽源在靶区中心剂量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25I籽源组织间放射治疗剂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125I籽源组织间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进行测定和评价。方法 ^125I籽源活度为每粒12.2MBq。在体模上d15mm圆周植入20粒,在前列腺模型上分4层植入70粒,分别用Farmar-2570辐射剂量仪和热释光剂量计(TLD)2种方法对靶区中心部位吸收剂量率进行测定,另用柯达感光胶片测量等剂量曲线分布图。结果 2种方法测定结果在体模上圆周靶区中心吸收剂量率分别为8.4cGy/h和7.9cGy/h,前列腺模型靶区中心部吸收剂量率分别为12.0cGy/h和11.1cGy/h。前列腺靶区接受总累积吸收剂量为24219cGy。等剂量曲线表明,离前列腺中心4cm其它组织受照剂量陡降为中心的10%。结论 上述2种方法测定籽源在靶区中心剂量值基本相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方法:应用不同活度(0、0.01、0.1、0.5、2.7MBq)的放射性P-32胶体溶液,加入6ml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培养3天后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0.01、0.1、0.5 MBq的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均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畸变(双着丝粒、着丝环、无着丝粒断片),随放射性活度增加而增加;2.7MBq的P-32辐射剂量较大,染色体形成率很低.结论:0.01、0.1、0.5 MBq的P-32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可以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畸变,随辐射剂量增加畸变率增加;2.7MBq P-32的辐射剂量过大,染色体形成率很低不利于染色体畸变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的剂量学分布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创建9颗2.22×107Bq(0.6 MCI)125I粒子10种分布模式,分别计算出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结果:粒子分布模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存在差显著异;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依次为:X1.5Y1.5、X1Y1(2)1.5、X0.5Y1、X0.5Y1、X0.5Y0.5(2)1。相对应的面积为:1272.31mm2、969.69mm2、571.94 mm2、536.64mm2、444.09mm2。结论: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全身骨显像患者注射显像剂后对医院人群的辐射安全影响。方法:全身骨显像患者50例注射骨显像剂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922MBq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和4小时,使用剂量测量仪距离患者0.5米、1米、2米分别测量头部、腹部辐射剂量值。结果:平均辐射剂量值(μSv/h)在注射显像剂0.5小时后距离0.5米处最高,其中头部(37.69±0.67)μSv/h、腹部(43.40±0.78)μSv/h。在距离一定时,注射后0.5小时较1小时、2小时、4小时平均辐射剂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一定时,距离患者0.5米处测量平均辐射剂量值较距离1米、2米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距离增加,测量值迅速降低。结论:全身骨显像患者对医院人群的辐射测量值在相对安全范围以内(≤20mSv,职业工作人员的年当量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自行设计的含铅穿戴用品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的放射性屏蔽效果,优化辐射防护的个体化方法。方法:125I粒子植入患者69例,术后根据粒子植入的部位和数量选择穿戴不同类型的含铅防护用品。术后24小时内检测患者无屏蔽与穿戴不同铅当量屏蔽用品在不同距离的辐射剂量,并按接触时间计算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病区医务人员(AAED)及陪护人员(AED)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患者无屏蔽时,在0.5 m处的医务人员所受的年平均辐射剂量小于放射工作人员限值20 mSv,在2 m处接近公众限值1 mSv,在4 m处接近本底;在1 m处的陪护人员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接近公众限值1 mSv,在4 m处接近本底。患者穿戴0.25 mmPb含铅屏蔽用品时,零距离有58位患者的辐射剂量高于本底,但对医务及陪护人员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接近公众限值,其中最高者为1.8 mSv;穿戴0.5 mmPb含铅屏蔽用品时,患者零距离辐射剂量接近本底。结论:125I粒子植入后,患者穿戴0.25 mmPb含铅屏蔽用品时,绝大部分(68/69例)患者不会对医务及陪护人员造成辐射损伤;粒子植入数量较多和/或植入部位距体表较近的患者,若穿戴0.25 mmPb的屏蔽用品在0.3 m处辐射剂量大于本底,则应穿戴0.5 mmPb的含铅屏蔽用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i-ART螺旋断层治疗机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用断层治疗机专门配置的微型扫描水箱在治疗条件下测量了6 MV X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和射野离轴比,并与常规Primus加速器6 MV X线进行比较.根据AAPM TG51号报告用Tomotrometer剂量仪和A1SL电离室在源皮距85 cm、照射野40 cm×5 cm、1.5 cm深度条件下对断层治疗机进行输出剂量刻度,并对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进行测量分析.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的变化分别用0.6 cm3电离室和Unidos剂量仪在直径为3 cm有机玻璃体模中测量和用治疗机自身的MVCT探测器测量.设置不同的照射范围,在固体水组织等效材料中对多叶准直器照射野输出因子进行测量.结果 Hi-ART断层治疗机6 MV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最大剂量点在1.0 cm左右.Hi-ART断层治疗机和Primus 6 MV X线在源皮距85 cm、深度10 cm处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别为59.6%和64.7%.单个照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人体左右方向剂量分布呈锥形,在人体头脚方向剂量分布和照射野的宽度有关,40 cm×5 cm照射野的输出剂量率为848.38 cGy/min.剂量仪的读数R和照射时间t的关系为R=-0.017+0.256t,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重复测量的输出剂量率的最大偏差为1.6%,标准偏差<0.5%;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为1.1%,标准偏差<0.5%.多叶准直器相邻叶片对单个叶片照射野的剂量贡献比较大,继续增加叶片数目输出因子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Hi-ART断层治疗机的输出剂量率高,照射野剂量分布不均匀.独特的设计和剂量学特性使其剂量计算模型和调强实现方式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0.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o SQ  Chen L  Zhang FJ  Zhao M  Zhang L  Liu J  Li K  Wu PH  Zheng QS  Wang Y 《癌症》2007,26(6):666-668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 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We have made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measurements on a miniature radiation dosimeter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 vivo radiation measurements. It consists of a radiation sen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RADFET) mounted in a 0.8 mm OD plastic catheter. The RADFET acts as a dosimeter by storing trapped charge proportional to absorbed dose. The stored charge signal can be differentiated to give dose rate. We report on the techniques for mounting, a circuit for dose readout, drift of the readings, linearity of response, temperature and angular dependence, and unpowered operation of the device.  相似文献   

12.
13.
Beta radiation     
Welsh JS 《The oncologist》2006,11(2):181-1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技术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时肿瘤靶区适形指数的差异,以及肺等正常组织受照射容积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关系.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8例胸中段EPC分别设计三种照射技术(A:常规3野;B:适形3野;C:适形5野).比较在同一处方剂量(66 Gy)时肿瘤靶区的适形指数,全肺受照射剂量与肺的NTCP的差异.结果:A、B、C三种照射技术比较:1)靶区的适形指数从0.55±0.09提高至0.76±0.04 和 0.78±0.06.2)肺平均剂量从(16.54±2.35) Gy降低至(13.26±1.93) Gy和(3.38±1.61) Gy;肺的V20从(32.95±6.43)%降低至(23.01±6.25)%和(24.8±4.47)%;肺的V30从(17.25±4.96)% 降低至(12.18±3.66)%和(6.75±2.93)%.3)肺的 NTCP从(6.9±6.86)%降低至(1.14±1.11)%和(1±1.02)%.A、B和C三种照射技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较理想,显著降低正常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减少放射性肺炎NTCP.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盆腔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宫颈癌盆腔放射治疗导致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放疗的97例宫颈癌患者,分析腹痛、腹泻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程度,评价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分级,对比放疗前后血象和KPS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放疗后1周至1个月内,Ⅰ度发生率为41%,Ⅱ度发生率15%,Ⅲ度发生率2%,总发生率为58%;放疗后患者WBC值平均下降23%,PLT值平均下降18%;46%的患者放疗后KPS下降。结论:宫颈癌盆腔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Measurements of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generated by exposure in a Co-60 beam of a type 1N2482 silicon diode have been made following irradiation by 6, 8, 12 and 18 MeV electr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loss of sensitivity increases with both energy and dose. While the magnitude of the sensitivity loss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 diode, a dose on the order of 0.5 Mrad of 8 MeV electrons does serve to stabilize the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8.
After local irradiation of the heart or the recto-sigmoid of rats, chronic radiation damage develops after several months, leading to well-defined clinical syndromes of fatal pericarditis and myocardial necrosis or fatal ileus. In both organs, the LD-50 is below 20 Gy, and a pronounced split dose recovery has been measured with fractionated irradiation. In both organs, the primary radiation damage appears to be to the capillaries, which then leads to secondary parenchymal atrophy. Damage to structured vessels and fibrosis was only seen in areas of necrosis, which in the gut might be precipitated by secondary trauma to the atrophic mucosa.  相似文献   

19.
20.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国梁 《肿瘤》2003,23(4):261-262
自居里夫妇发现镭并用于肿瘤治疗以来 ,肿瘤的放疗已超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一百余年的历史中 ,放射肿瘤学有了明显的发展。目前放射治疗已是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段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在全部恶性肿瘤中 ,4 5 %的病人可以被目前的治疗方法治愈 ,其中 2 2 %被手术治愈 ,18%被放射治疗治愈 ,余下 5 %被药物治愈。若以全部肿瘤病人计算 ,其中的三分之二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接受根治性或姑息性的放疗。可见放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然而 ,近 2 0多年以来 ,随着各种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 ,新的抗癌药物和生物治疗的不断出现 ,使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