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的三萜皂苷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新三萜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糖基3β,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1);3-O-β-D-吡喃葡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2);3-O-β-D-吡喃葡糖基3β-羟基齐墩果-9(11),12-二烯-28-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3);3α-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新三萜皂苷,首次从东北刺人参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石胆草中的一个新苯乙醇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 6′-O-香草酰基-葡糖苷(1);1′-O-β-(4-羟基苯乙基)-β-D-芹糖-(1→2′)-葡糖苷(2);4-羟基苯乙醇(3);1,1′-二羟基乙醚(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紫花松果菊水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紫花松果菊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紫花松果菊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羟基苯基)乙基-O-α-L-鼠李糖基(1→6)-β-D-葡糖苷(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roseoside)(2),ampelopsisionoside (3),苯甲基-O-β-木糖基(1→6)-β-D-葡糖苷(β-primererosides)(4),苯甲基-O-β-D葡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花松果菊苷A(echipuroside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4-O-咖啡酰基-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I)。结论I,II和III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芸  崔力剑  王强  叶文才 《药学学报》2006,41(4):361-364
目的研究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 (Takht.)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南重楼中分离得到1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结构为:3β,5α,6α-三羟基-7(8)-烯-异螺甾烷醇-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命名为南重楼皂苷A。化合物2~11分别为: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2);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吡喃糖苷(3);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4);25(R)薯蓣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5);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6);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7);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8);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9);25(R)偏诺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0);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1),体外筛选表明部分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3,6~11均为首次从南重楼中获得。化合物3,4,6,8具有对肝癌HepG2和胃癌SGC-7901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细梗香草中的两个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全草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纯化,硅胶和反相硅胶色谱分离正丁醇萃取物中的三萜皂苷;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酸水解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其结构分别为3β,22α-二羟基-16α-当归酰氧基-28→13-内酯-齐墩果烷-3-O-[β-D-吡喃葡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2-O-(6-乙酰基)-β-D-吡喃葡糖苷(I),3β,13β,22α-三羟基-16α-乙酰氧基-齐墩果烷-28羧酸钠-3-O-[β-D-吡喃葡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2-O-β-D-吡喃葡糖苷(II)。结论化合物I和II为新的三萜皂苷,分别命名为细梗香草皂苷I和细梗香草皂苷J。  相似文献   

7.
冯卫生  曹新伟  匡海学  郑晓珂 《药学学报》2005,40(12):1131-1134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 sublaeta Ching et 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 Toyopearl HW-40, 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二苯乙烯-3-O-新橙皮糖苷(1),3,5-二羟基-二苯乙烯-3-O-β-D-葡糖苷(2),白藜芦醇葡糖苷(3)和3,5,4′-三羟基-二苯乙基-3-O-β-D-葡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连花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黄连花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连花(Lysimachia davurica Ledeb.)全草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纯化,硅胶和反相硅胶色谱分离正丁醇萃取物物中的三萜皂苷;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酸水解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其结构分别为3β,16α,29-三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葡糖酸甲酯苷(I),3β,16α,28-三羟基-齐墩果-12-烯-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葡糖醛酸}-28-O-β-D-吡喃葡糖苷(II)。结论化合物I和II为新的三萜皂苷,分别命名为黄连花皂苷D和J。  相似文献   

9.
知母中的两种新呋甾皂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知母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煎提取、大孔吸附树脂SP825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进行分离,并通过化学手段和光谱分析(FAB-MS,1H NMR,13C NMR,1H-1H COSY)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知母根茎中分离得到6种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25S)-26-O-β-D-吡喃葡糖基-22-羟基-5β-呋甾-2β,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知母皂苷N,1),知母皂苷El(2),(25S)-26-O-β-D-吡喃葡糖基-22-甲氧基-5β-呋甾-2β,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知母皂苷O,3),知母皂苷E2(4),(25R)-26-O-β-D-吡喃葡糖基-22-羟基-5α-呋甾-2α,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purpureagitosid,5),marc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 (6)。结论化合物1和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知母皂苷N和知母皂苷O,化合物5为首次从知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小花盾叶薯蓣中的甾体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花盾叶薯蓣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IR,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1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酰百合皂苷(deacylbrownioside,I)、薯蓣皂苷元-双葡糖苷(diosgenin-diglucoside,II)、前薯蓣皂苷A(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III)、薯蓣皂苷(dioscin,IV)、三角薯蓣皂苷宁(deltonin,V)、三角薯蓣皂苷(deltoside,VI)、甲基三角薯蓣皂苷(methyl deltoside,VII)、薯蓣皂苷元 3-O-β-D-吡喃葡糖基-(1→3)- β -D-吡喃葡糖基-(1→4)-[ 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 -D-吡喃葡糖苷{dios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3)- β -D-glucopyranosyl-(1→4)- [α-L-rhamnopyranosyl-(1→2)]- β -D-glucopyranoside,VIII}、小花盾叶薯蓣苷(parvifloside,IX)、甲基小花盾叶薯蓣苷(methyl parvifloside,X)、薯蓣皂苷元(diosgenin,XI)、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的混合物。结论化合物X为一新化合物,VII与X分别为VI和IX的甲醚衍生物,可能为分离过程中所产生。I系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I和IV均为首次从小花盾叶薯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酸枣仁皂苷E的结构鉴定酸枣仁皂苷E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酸枣仁的化学成分,用波谱(IR,UV,MS,NMR)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酸枣的干燥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枣仁皂苷E(1,jujuboside E),酸枣仁皂苷B(2,jujuboside B)及酸枣仁皂苷A(3,jujuboside A),白桦酯酸(4,betulic acid),硬脂酸(5,stearic acid),蔗糖(6,sucrose)和肌苷(7,inosine)。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5,6和7为首次从酸枣仁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D.Don)的化学成分。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6-羟基香豆素(1)、香草酸(2)、异香草酸(3)、4'-羟基汉黄芩素(4)、6-甲氧基柚皮素(5)、芹菜素(6)、柚皮素(7)、木犀草素(8)、异红花素(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喙荚云实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amyrin(1)、Caffeine(2)、Caesalmin C(3)、Caesalmin D(4)、Caesalpin F(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粉葛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豆科葛属植物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依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9个异黄酮和2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4’,7-二甲基鸢尾黄素(1)、鸢尾甲黄素A (2)、尼泊尔鸢尾异黄酮 (3)、染料木素 (4)、irilin D (5) 、7-甲基鸢尾黄素 (6)、鸢尾黄素(7)、鸢尾苷(8)、葛花苷(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结论 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11为首次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根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竹节参苷(chikusetsusaponinⅣa,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香草酸(vanil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 acid,10)。结论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为首次从栀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黄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黄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黄杉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黄杉树皮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trihydroxy-6-methylflavanone (poriol, I), 3,5,7,3′,4′-pentahydroxyflavonone (quercetin, II), 5,7,3′,5′-tetrahydroxy-6-methylflavanone (III), 5,7,3′,5′-tetrahydroxyflavanone (IV), 3,5,7,3′,5′-pentahydroxyflavanone (V)和5-hydroxy-6-methylchromone-7-O-β-D-glucopyranoside (VI)。结论III,VI为新化合物,所得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朝鲜白头翁的三萜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Thunb.) Bercht. et Opiz.] 根茎的化学成分。 方法 朝鲜白头翁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ODS柱以及HPLC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1H,13CNMR,FAB-MS等)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pulsatilla saponin A(1), 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 pulsatilla saponin D(3), dipsacoside B(4), 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糖酯苷(5)和胡萝卜苷(6)。 结论 5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朝鲜白头翁丙苷(cernuoside C)。 2,4和6为首次从朝鲜白头翁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北沙参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北沙参 (Glehnialittor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LH 2 0柱层析 ,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syringin( 1 ) ,vanillicacid 4 O β D glucopyranoside( 2 ) ,benzylβ D apiofuranosyl ( 1→6 ) β D glucopyranoside( 3) ,icarisideD( 4 ) ,n butylα D fructofuranoside( 5 )。 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木立芦荟中BACE抑制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博  姚春所  周金云  陈若芸  方唯硕 《药学学报》2006,41(10):1000-1003
目的从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中寻找新的BACE(β-分泌酶)抑制活性成分。方法用硅胶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技术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资料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立芦荟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异丁酰基芦荟宁A(1),芦荟宁A(2),芦荟大黄素(3),(E)-2-acetonyl-8-(2′-O-feruloxyl)-β-D-glucopyranosyl-7-methoxy-5-methyl-chromone (4),7-O-methyl aloeresin A (5),芦荟苷A(6),elgonica-dimer A (7)和elgonica-dimer B (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5,6对BACE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木栓酮(friedelin,1)、22-羟基何柏烷(hydroxyhopane,2)、2a-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丁二酸(succinicacid,5)、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e-7-O-α-L-rhamn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海金沙属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