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 3个组 ,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 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 (RR) ,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 (ERR/Sv)。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 9% ,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 ,RR =1 0 9,P =0 0 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 ,RR =1 4 6 ,P =0 0 0 4 ,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 =1.98,P =0 0 0 4 ;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 (RR =0 81,P =0 0 4 ) ,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 =0 .5 8,P <0 0 0 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 ,消化系疾病 (P =0 0 1)及肝硬化 (P =0 0 4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ERR(95 %CI) /Sv也分别为 2 18(0 2 2 ,7 6 4 )和 10 94 (1 34,NA)。结论 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 ;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 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1979~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1987~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辐射水平,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通过对125 079人1979~1998年的观察,共累积观察了1992940人年,期间总共死亡12 444例,其中癌症死亡120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癌两地区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同剂量组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的比较分析,以及部位别癌症死亡与估算的个人终生累积内外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任何癌症(含食管癌)死亡与剂量的一致性变化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但高本底地区剂量范围等于或大于400 mSv剂量组的居民中,肝癌死亡明显低于0~199 mSv剂量组的居民,RR=0.31(95%CI,0.1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5.
王继先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4):233-233
当前放射医学与防护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 :人们经常受到的小剂量慢性照射对健康的影响能否根据中等以上剂量急性照射的人群资料 (如日本原爆幸存者等 )外推 ?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否有阈值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直接方法是 :对受到不同照射方式和不同剂量水平照射的人群长期地进行放射流行病学调查 ,以了解其受照剂量及其累积方式 ,查明其健康效应及其与剂量的关系。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人群之一。该人群的特点是 :①历史长 ,我国开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是在上世纪30年代 ,至今已有 6 0余年的历史 ;②人数多 ,…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较差。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常规分割放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非常规方法进行了食管癌的临床Ⅰ Ⅱ期试验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一般临床资料 :1998年 5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6 8例 ,男 42例 ,女 2 6例 ,年龄 34~ 76岁 ,卡氏评分(KPS)≥ 70。能进流质饮食 ,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 ,病灶长度 3~ 11cm ,≤ 5cm 2 8例 ,>5cm 40例。B超、胸部X射线片及体格检查均证实无远处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国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 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国际上常用的估算癌症终生危险的方法,估计我国几种与辐射相关癌症终生危险的基线值。方法 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终生危险的估算方法,利用已出版的我国肿瘤登记及人口学资料,估算我国与辐射有关的几种癌症终生危险基线值。结果 2007年,我国居民全癌终生危险为27.77%,肺癌为5.96%,女性乳腺癌为3.34%,白血病为0.14%,甲状腺癌为0.37%。其中,男性的全癌终生危险为32.74%,女性全癌终生危险为24.73%;城市居民全癌终生危险为36.47%,农村居民全癌终生危险为26.79%。结论 2007年,我国男性全癌终生危险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1.25倍。城市居民的全癌终生危险约为农村居民1.35倍。我国癌症基线危险较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10.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1987~1990年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调查始于1972年,目的在于探索该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连续照射对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本阶段采用定群队列观察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收集分人口学调查和死因确认两步骤。相对危险(RR)的计算,应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AMFIT程序。结果 该定群队列高本底地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选自对照地区的对照组共106517人。1987~1990年累积观察了421640人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231例。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RR,对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实体癌,除低剂量组外,RR均<1.就部位别肿瘤而论,所分析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中,除鼻咽癌各组和白血病高剂量组外,其他RR均<1.但所述各RR的90%置信区间较宽,且绝大部分无统计显着性。与以往研究合并资料(1979~1990)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结论 综观本阶段研究资料初步分析,可看到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的趋势。这重复了以往研究(1986年前动态队列研究)的结果。但要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肯定。结论 ,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肿瘤发病风险, 为职业受照人群肿瘤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纳入上海市医疗机构1950—1980年间从事放射工作的715名医生为放射组, 同时期同家医疗机构未从事放射工作的738名医生为对照组, 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肿瘤发病情况。计算该队列1980—2021年间累计观察人年数,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计算调整性别、出生年份、开始工作年代等因素后放射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 并对性别等混杂因素进行放射组全癌发生风险的分层分析。结果该队列共完成随访1 369人, 其中放射组668人, 对照组701人, 总观察人年数为52 980人年。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该队列恶性肿瘤患者共199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放射组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体癌和全癌的调整相对危险度RR分别1.49(95%CI:1.08~2.05, P=0.015)和1.40(95%CI:1.02~1.92, P=0.036), 其中放射组罹患甲状腺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RR=10.06, 95%CI:2.05~49.6... 相似文献
12.
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与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估算儿童接受头部、胸部CT扫描所致其甲状腺剂量及其癌症风险。方法 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提取某医院2012年接受头部、胸部CT扫描儿童DCIOM文件,利用DCMTK软件获取患者CT扫描参数,使用CT-Expo剂量估算软件估算CT扫描所致患者甲状腺剂量,利用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Ⅶ风险模型结合中国2008年癌症发病率及寿命表预测单次头部、胸部CT扫描所致儿童甲状腺癌的风险。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CT扫描参数大致相同,单次头部CT扫描所致儿童(男、女)甲状腺剂量范围为1.2~2.0 mGy,其甲状腺癌风险最高的为新生儿(女)9.6/10万人口;单次胸部CT扫描所致儿童(男、女)甲状腺剂量范围约为8.1~38.0 mGy,其甲状腺癌风险最高为新生儿(女)244.7/10万人;CT所致儿童甲状腺剂量与癌症风险均随其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 胸部CT扫描所致儿童甲状腺剂量较高,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患者,应注意儿童接受胸部CT扫描时对甲状腺及其他辐射敏感器官的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 建立一个包括89 694例暴露和35 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 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 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