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典型性老年急性心肌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祖智 《广东医学》1996,17(5):289-290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80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依临床症状分为非典型组和典型组进行对比观察,显示症状非典型性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率达53.8%(43/80);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增加(P〈0.05);梗塞部位以下壁为多(P〈0.01);常合并心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P〈0.05-0.01),伴发症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慢性胃肠疾患为主(P〈0.01),急性期病死率达32.6%(14/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4例老年冠心病和41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TNF浓度,并以35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NF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l);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血浆TN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TNF可能参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10年收治的320例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组)与同期收治的200例无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非高血压组)在并发症与死亡原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者急性心肌梗塞后易发生左心衰、心原性休克、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并发左心衰,P<0.05有显著差异;并发心原性休克,P<0.01有机显著差异;并发心律失常,P<0.05有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后死亡率曾加,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首发症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老年人心肌梗塞的首发症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老年组(〉60岁)90例,成年组(〈60岁)45例。结果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首发症状的特点为:消化道症状最常见,老年组32.2%,成年组8.9%,P〈0.01;出现胸痛症状的显著低于成年组,老年组37.7%,成年组84.4%,P〈0.05;以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组显著高于成年组(P〈0.05);神经精神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条件者86例进行分组研究。共分3组:老年组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及未溶栓对照组;<60岁组均溶栓作为溶栓对照组。基础治疗均相民溶栓治疗患者加用尿激酶静脉滴入。监测溶栓前、后患者的胸痛程度、心电图、血清CK-MB值。统计患者的血管再通车、出血率、5wk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5wk病死率,老年组与<60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未溶栓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稍高,溶栓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可降低病死率,且出血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老年非甲状腺疾病重危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老年患者组118例,其中重危患者54例。结果:老年正常对照组T_3较成年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老年患者组血清T_2较老年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_3显著降低(P<0.01);rT_3显著增高(P<0.01);恶性肿瘤有广泛转移者与未发现较移者、有重度心衰与心功能代偿者,有呼吸衰竭与无呼吸衰竭者,前者较后者血清T_3、FT_3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T_3明显增高(P<0.05或P<0.01)。这种变化可以作为估计老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将70例老年肺癌与同期257例非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相比较,结果两组均以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为多见,老年组胸痛、发热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鳞癌最多,其它类型两组无差异(P>0.05)。单纯病理阳性确诊24例,单纯细胞学阳性确诊6例,活检加细胞学确诊40例,老年肺癌易转移,误诊率高于非老年纪(P<0.05)。  相似文献   

8.
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镁浓度为0.64±0.08mmol/L,而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镁浓度为0.98±0.08mmol/L,两组间呈明显差异(P<0.001);63例AMI患者中血清镁浓度低于0.70mmol/L者48例,其中30例有频发室早,12例有多源及连发室早,6例有反复发作短阵室速;经时酶谱测定,其CPK及CPK-MB峰值活性分别为2157.25±86.40u/L、281.32±29.21u/L,与血清镁浓度呈负相关(r=-0.62,r=-0.68;P<0.05,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CD)在诊断和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的875条血管进行TCD检测。结果两疾病组血流异常以缓慢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疾病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血流呈加速改变中,两疾病组与对照组以及两疾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TCD改变,尤其在血流以加速改变为主时,TCD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54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33例、急性心肌梗塞21例)的唾液溶菌酶、SIgA、IgA、IgG4项指标,并与63例正常人唾液标本进行对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唾液溶菌酶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01),SIgA、IgA、IgG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01),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SIgA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初步显示检测唾液免疫指标,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绪波动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以便为针对性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有情绪波动者为实验组,无情绪波动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波动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9.09,P〈0.01;2χ=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3,P〉0.05)。结论情绪波动可促使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性脑梗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0名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5.74%;对照组中仅有16名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满意14例,不满意17例,总满意率为63.83%,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冯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60-16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对负性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AD及SAQ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0.0%和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H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减少临床病死率,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西德产随带微机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38例,进行24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4例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9例出现心绞痛,11例心肌缺血加重。对照组31例中有3例出现心绞痛,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可疑阳性。两组心脏意外事件(心肌梗塞+猝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住(P<0.05).提示:运动诱发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比较分析 88例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头部CT所见 .[病例报告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对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和头部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发病因素中有高血压者占 6 4 % ,心脏病者占 2 3% ,糖尿病者占 2 5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占 30 % ,高脂血症者占 4 5 % ,吸烟者占 5 2 % ,有家族史者占 33% .非老年组中初发者多见 ,有头痛、头晕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者比老年组多见 ,而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则老年组多见 .头部CT示单梗塞灶者在非老年组多见 ,多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及脑萎缩者在老年组多见 .[讨论 ]脑梗死病人因年龄不同 ,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部CT所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柴蓉  魏兴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720-1724
目的探讨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7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延伸组(49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延伸组出院后给予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出院6个月内护理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出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 < 0.01);延伸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出院时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组出院3个月及6个月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出院后的HAMA及HAMD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 < 0.05);延伸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出院6个月内,延伸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认知水平,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塞是威胁老年人的严重疾病,本文就268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7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96例)进行分析。结果:60~69岁是心肌梗塞发病高峰,无痛性心肌梗塞明显增多,心肌塞梗的并发症随年龄的增加而俱增,成为老年人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了解焦虑状 态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筛选诊断为早发CHD 患者120 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分为焦虑组65 例和非焦虑组55 例,记录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行 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治疗(PCI)。对入选者随访180 d,记录其临床事件。结果 ①焦虑组女 性、高血压、吸烟史、心肌梗死(陈旧和急性)、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PCI 治疗、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 所占比例及hs-CRP 水平高于非焦虑组(P <0.05);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hs-CRP 水平、高血压、双支及以 上血管病变及PCI 例数递增(P <0.05);②高血压[O^R=2.352(95%CI :1.090,5.044),P =0.004]、心肌梗死 [O^R=2.195(95%CI :1.862,5.577),P =0.018]、PCI 治疗[O^R=3.680(95%CI :1.743,7.772),P =0.000]、双支或 双支以上血管病变[O^R=3.96(95%CI :1.895,8.304),P =0.011] 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③焦虑组180 d 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焦虑组(P =0.049)。结论 高血压、心肌梗死、PCI 治疗、双支或双支 以上血管病变为早发CHD 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焦虑状态影响早发CHD 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初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40例制订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按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使患者全面、系统、有效地掌握健康知识,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刘莉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治疗中,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