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余红 《中国药业》2013,(16):21-24
目的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3.6±7.5)岁;以7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2±7.5)岁。分析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糖尿病持续时间、抗糖尿病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代谢综合征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双侧颈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超声测量IMT。结果研究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和最大值高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不是血管危险因子而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大血管病变与IMT存在相关性。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在中年(59~67岁)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仍然存在着显著相关性(IMT均值P=0.01,最大值P=0.02)。在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右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测量IMT可用来评估心血管危险,确定强化抗糖尿病治疗方案。IMT特别是右侧颈总动脉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指糖尿病导致或合并的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反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指标。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显示,促甲腺激素(TSH)升高可能从与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凝血功能等多方面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和预后[1]。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率通常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1],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病理改变是内膜增厚,超声波下由于其菲薄不易辨认,用高频探头B型超声可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是估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非侵袭性方法,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证实其结果一致[2].  相似文献   

4.
<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患者群的2~6倍[1],201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项目专项组将糖尿病提高到了冠心病等危症的高度。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的硬化度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有力预测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卒中等大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显示病变动脉的部位和范围,清晰显示血管壁情况,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大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Teri等[1]报道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冠心病和脑梗死患病率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率增加而增加。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大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血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  相似文献   

6.
姜涛  张敏  宋秀霞  李会会  扬浩 《首都医药》2005,12(18):27-2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同时测定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尿酸升高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负荷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尿酸升高组颈动脉平均IMT、最大IMT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明显增厚;血尿酸与颈动脉IMT明显相关,但校正了年龄、体重、血压、血脂等因素后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相关不明显,血尿酸主要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尿酸不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与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归因于尿酸和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关联,但尿酸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病变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科住院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并发症者7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82例,检测其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踝臂指数(ABI),并测定其血糖、血脂、尿酸及体重指数,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①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与无血管病发症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水平及HDL-C有差异。②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显著增高,斑块发生率高,ABI异常率高。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与多种因素相关,ABI与常见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存在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正>2型糖尿病(T2DM)目前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3.66亿,到2030年,糖尿病人数将达到5.52亿[1]。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大血管并发症,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19.47%~23.80%[2]。踝肱指数(ABI)能很好地反映外周动脉局部微循环状态,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诊  相似文献   

9.
黄春  刘蓓 《江西医药》2008,43(12):1405-140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结构变化。方法采用GELOGIQ5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观察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颈总动脉IMT值及其内斑块发生情况。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值高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组IMT值增大更为显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检出率为72.2%,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合并高血压组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数目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的超声检测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代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2-32,3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关系。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MD2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ABI,并依据ABI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ABI≤0.9)和非外周动脉疾病(NPAD)组(ABI>0.9),同时采用飞利浦M2540A彩色超声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IMT,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二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ABI≤0.9者72例,占14.78%;与NPAD组比较,PAD组IMT异常率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I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BI和IMT检查可作为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与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二者常并行出现,可联合作为筛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为糖尿病组,共51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量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踝臂指数(ABI).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因素与下肢动脉发病的关系:腰围身高比(wHtR)、HbA1c、LDL-C、HDL-C.结果:糖尿病组血管管腔内径、IMT、足背动脉血流速度、AB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wHtR、HbA1c、LDL-C升高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相关(P<0.01或P<0.05),HDL-C升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相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wHtR、HbA1c、LDL-C、HDL-C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P-selectin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免联吸附法检测2型糖尿病16例无血管病变(单纯糖尿病组),2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组)sP-seleetin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单纯糖尿病组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大血管病变组比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x-LDL、HbAlc、BMI是影响sP-selectin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sP-selectin可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指动脉从管壁内膜开始逐渐增厚,僵硬,局部脂类复合物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的一种动脉血管疾病。病变主要累体循环系统的大型肌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等,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1~4]。因此,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并及时、客观地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行评估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的检查方法常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性(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DM患者81例,眼底镜查看眼底改变,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及斑块数目。结果T2DM患者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及斑块的发生率的增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密切关系。结论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IMT能较好的反映全身动脉血管系统内膜的整体变化,与微血管内膜改变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探讨早期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并与临床症状的程度对比.结果 本组40例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现37例下肢动脉内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改变,检出率为92.5%,而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下血管19例,占51%.临床症状Ⅰ、Ⅱ度其患者在无明显临床体征时而下肢动脉声像图已发生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已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确定其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无症状患者的检测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康胜群 《河北医药》2004,26(4):297-298
糖尿病是大血管病变(动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一种或数种大血管病变,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一般是指大、中动脉病变,在糖尿病中有其特殊之处。它包括两大部分:即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由于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资料证实80%死于糖尿病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为脑动脉或周围血管病,故2型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史为一漫长的过程,由糖代谢正常发展至糖尿病之间有一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称为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或二者兼有。目前,对IGR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周围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旨在探讨IFG或/和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巨兰  陈旭  杨军 《黑龙江医药》2013,26(1):143-144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病变好发部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糖尿病(DM)组和非糖尿病(NDM)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下肢动脉,测量舒张末期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PI,狭窄>50%的血管计入统计表.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多累及腘动脉及其以远的动脉,更多累及小血管.结论:早期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进行超声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发病因素[1]。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动脉高血压均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内皮功能障碍是CVD的早期病理学变化,导致斑块的发生发展[2]。内皮功能障碍会促炎症和促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内皮细胞暴露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键事件为内皮细胞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释放减少[3],而降低胆固醇水平似乎有利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