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急性HIV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已能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半数艾滋病(AIDS)患者可表现多种不同的症状,90%以上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其原因是急性H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以致现有检测抗体的方法无助于“窗口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怡  张建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206-220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也有利于早期发现,进行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HIV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已能用多种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90 %以上患者在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其原因是急性H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检测抗体的方法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因此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时准确的诊断缩短窗口期已成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 ,也有利于早期发现 ,进行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 HIV感染的实验方法 ,对无症状的 HIV感染者 ,已能用多种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 ,但由于 90 %以上患者在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 ,其原因是急性H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 ,检测抗体的方法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因此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时准确的诊断缩短窗口期已成关键问题。HIV实验诊断主要包括 HIV病毒分离培养、P2 4抗原检测、HIV核酸测定和 HIV抗体检测。HIV抗体…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人体后,其疾病自然史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是指从人体感染H IV后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一般是2 ̄4周,少数病例可长达10个月。经过一般的对症治疗,症状在短期内消失。理论上如此,但在临床工作中,此期很不容易被医生确诊。无症状感染期一般是经过急性感染期后,H IV持续性大量复制试图在体内生存,而机体免疫反应试图清除病毒这两种力量的持续较量,结果病毒战胜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逐渐缓慢下降,发展至艾滋病期。艾滋病期是患者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20-125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市收集的100 例艾滋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100 例患者均接受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对比分析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诊断早期、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结果 经核酸、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3.33%)高于抗体检测(75.00%);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核酸检测(75.00%);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96.55%)高于抗体检测(80.36%);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88.64%)高于核酸检测(71.43%)(P<0.05)。结论 在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而在艾滋病感染的中晚期诊断中,抗体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则均较高。因此,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式,如有必要,可尝试将二者结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测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帮助医师尽早确诊艾滋病,早期予以患者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要以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方法为主。虽然现在还没有有效消灭体内HIV的方法,但积极、早期治疗对延缓感染者发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应用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生物样本库确诊的HIV感染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期不同分为早期感染组69例与中晚期感染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早期感染组与中晚期感染组的检测阳性率、漏诊率。结果:早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漏诊率低于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低于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漏诊率高于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抗体检测阳性率低于中晚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中晚期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IV感染行核酸检测诊断准确性较高,中晚期HIV感染行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与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协同感染对于H C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因为在一些国家H IV感染不再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因此成为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本研究旨在对H CV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H IV感染患者与不合并H IV感染患者的生存进行比较。在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1037例仅感染H CV和180例H CV/H IV协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在肝脏发生第1次失代偿后的存活期进行分析。在随访过程中,386例(37%)H CV感染者和100例(56%)H CV/H IV协同感染者死亡。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口腔损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而引起的新的传染病,是继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疾病。我国目前已有HIV感染者约30万,感染人数仍在不断增加,HIV感染者在发病前的很长时间内无全身症状,患者、家属及社会均不知其患病情况,但他们可以传播HIV,此期叫做“窗口期”,在不可能做HIV血清学普查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和诊断HIV感染者是防…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作为最大的北方港口城市自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近几年艾滋病(AIDS)疫情以每年大约50%以上的幅度增长,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者200多人,其中AIDS病人31人,死亡12人。据专家估计,我市实际H IV感染者已超过2500人。我市艾滋病流行有如下特点:一是目前我市AIDS疫情尚处低水平流行期,但疫情仍在继续发展蔓延,且流行因素有增无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二是全市15个区县报告有本市户籍的H IV感染者;三是同性恋和吸毒人群已成为我市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近年来,经性途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已经成为肛门肿瘤尤其是H IV感染者(该类患者肛门H PV感染率较高)的危险因素,考虑到肛门感染和新生物性皮损发展的关系,作者希望评价咪喹莫特根除H IV感染者H PV潜伏感染的效果。对象和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试验。间隔2月肛门拭子取材,只有连续两次H PV-D N A检测阳性者纳入试验。持续潜伏H PV感染者分为2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赋形剂组,均应用6周。治疗后的第2、4周检测H PV-DN A。结果:80例H IV感染者中26例(32.5%)连续2次检测阳性,其中1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分组,9例接受咪喹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各类人群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不同人群检测HIV抗体情况.结果 5181例H IV抗体检测者中,初筛抗体阳性118例,初筛阳性率为2.28%,确认阳性105例,确认阳性率为2.03%.结论 HIV抗体初筛阳性人数多,阳性率高,是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感染者/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医学》2009,31(9):564-56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t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v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筛查主要依靠免疫学方法。但由于该方法灵敏度低.不能检测出处于窗口期和新近感染病毒的感染者.可导致漏检。以核酸检测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免疫学方法.并能显著缩短病原体检出的窗口期。HIV-1型是引起艾滋病流行的病原.现将其分子生物学检测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CV-RNA。结果FQ-PCR检测阳性率为73.96%(71/96),漏检率为26.0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75.0%(72/96),漏检率为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71%(89/96),漏检率为7.29%(7/9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漏检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窗口期”感染的筛选并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无偿献血者中抗HCV常规筛选方法(ELISA方法)是否存在着漏检,现采用HCV-RNA-PCR的检测方法来进一步确定。笔者在1000例无偿献血者(ELISA方法阴性,2002年11月期间)中采用HCV-RNA-PCR的检测方法检测出3例HCV阳性,即HCV阳性率为0.3%。这是因为HCV存在着较长时间的窗口期(70d),常规ELISA方法主要检测感染者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在感染早期HCV抗体尚未出现(或抗体水平较低)时,则存在着HCV病毒的漏检,且不能很好地反映感染者的当前状况,而采用HCV-RNA-PCR方法则能在HCV感染早期直接检测出HCV病毒,大大提高了HCV检出的敏感性,避免HCV常规检测方法(ELISA方法)的漏检,从而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百色市靖西县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8年靖西县H IV常规监测、自愿咨询检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8年靖西县共报告H IV抗体阳性者49例,H IV抗体阳性率为0.26(49/18540),经性接触感染占71.42%(35/49),经性接触感染是靖西县目前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针对艾滋病流行现状,应切实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防控监测体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力度,有效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方法测定13例吸毒者、16例性病患者和7例艾滋病患者血清ADA活性. 结果 HIV感染者在血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之前,血清ADA活性就已经增高,在抗体转阳时达到最高值,以后维持较高活性水平. 结论 测定血清ADA活性可作为HIV感染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毒(HIV)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主要包括进行免疫学抗体抗原检测和进行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进行免疫学抗体抗原检测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HIV感染因子。此检测包括进行HIV抗体检测和进行HIV抗原检测,其中进行HIV抗体检测的目的是对HIV感染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确认,进行HIV抗原检测的目的是对HIV感染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其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进行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判断患者的HIV感染情况,以及对其病程进行监控。本文结合近年来医学界对艾滋病进行诊疗的研究和报道资料,对HIV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ELISA检测p24抗原用于诊断HIV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HIV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概况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近年来,欠发达国家的感染人数超过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感染HIV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目前测定血清HIV抗体是诊断HIV感染的常规实验方法,但是测定HIV抗体有局限性:有超过70%的HIV感染者在感染6个月后才能检测出抗体,在同性恋群体,这个数字超过80%,检测技术增加了HIV“窗口期”传播的危险;新生儿产生抗体需要出生1年后,来自母亲的HIV抗体会致使假阳性产生;HIV抗体持续存在,艾滋病晚期时消失,无法作为治疗监测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男性性工作者进行相关STD s/H IV检测,以了解该人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性工作者采取知情同意问卷调查,取血清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体检测。结果85例男性性工作者中,H IV抗体检测阳性率5.9%,RPR初筛、FTA-ABSIgG及TPPA确证梅毒抗体阳性率20.0%,抗HSV-2-IgG阳性率8.2%。年龄和首次性交年龄、多性伴及不使用安全套是其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性工作者中有较大程度性传播感染H IV的危险,对这一人群进行STD s/H IV监测和行为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