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从理论上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70%的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尤其对于老年患、低射血分数患、合并重要脏器损害的患和其他重症冠心病患,将会带来更大的益处。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连续行OPCAB22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地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其中S-100β蛋白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NSE术后1d恢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S-100β蛋白从术中到术后1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NSE从手术毕到术后8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CABG地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神经元的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5.
<正>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实施搭桥术和传统的在体外循环条件实施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低的需要,而且远期效果远远优于PTCA,虽然体外循环技术已日益完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静  胡晓鸿  许宁 《中国医药》2014,(2):275-277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对15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熟悉患者病情,做好手术间及特殊器材的准备工作,术中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分区管理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机敏配合术者操作,紧凑衔接手术程序,以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 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时出现血压过低[收缩压低于80 mmHg(1 mmHg=0.133 kPa)]经过将手术床进一步调成头高脚低位后,血压回升到90 mmHg以上.另有1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期间心电监测到ST段抬高,通过在心表面喷洒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后3 min,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有9例患者在手术中需要使用多巴胺支持循环,另有2例患者需要联合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维持循环.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因医护配合障碍而影响手术进度,效果满意.结论 行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护士与术者的熟练、默契配合,使术者的更多操作在跳动心脏的舒张期完成,有利于简化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心排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成OPCABG组(n=60例)和CCABG组(n=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OPCABG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MCA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63例临床资料,其中96例实施OPCAB(OPCAB组),67例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组).结果 OPCAB组冠脉造影-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少于CCAB组,急诊比例、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CAB组.结论 OPCAB治疗LMCA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于洋  林多茂  马骏 《中国医药》2023,(5):672-675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ABG的105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非体外循环组(47例)和体外循环组(58例)。比较2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及术后参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局指标。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年龄大于体外循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体外循环组,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评分和90 d内心肌梗死比例高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移植物数量、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输注浓缩红细胞比例少于/低于/短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术后30 d内心房颤动、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心肌梗死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4/58)比4.3%(2/47)、3.4%(2/58)比2.1%(1/47)](均P&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30-55)min,所有患者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结论冠状动脉吻合期间,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冠脉血流量,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申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4):274-27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目前已成为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之一[1]。传统的体外循环下CABG(on-pumpCABG,CCABG)提供了无血的手术视野,静止的吻合条件,能够良好显露全部目标血管,使术者可以从容地完成心肌的再血管化。但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低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术后4-8h拔除气管内插管,48%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6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和损害。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6例。术中应用心包内填塞纱垫 ,网眼纱布包裹心脏牵引等方法暴露病变血管 ,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固定病变血管吻合部位 ,采用左乳内动脉和 /或大隐静脉共搭桥 73根 ,平均 2 9根 /人。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70min ,ICU监护治疗时间 1 5d ,住院时间 3W ,其中 2 2例患者未输血 ,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OPCAB安全、有效、经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是在全麻、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的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此类手术为新近开展 ,对手术台上、下的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现对本院开展的 OPCAB手术配合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心外科开展 OPCAB1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4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显示中等程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例 ,2~ 3支病变 4例 ,3支病变以上 8例。手术搭桥单取乳内动脉 2例 (左侧小切口 ) ,取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12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