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腹膜炎 ,又称原发性腹膜炎 ,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 ,有的起病较急 ,表现为腹部胀痛 ,腹水迅速增加 ,伴有高热神昏 ;有的起病缓慢 ,多有低热腹胀 ,腹水持续不减。体检常能发现轻重不等的全腹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腹水常规检查常提示 :白细胞数明显偏高 ,腹水比重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 ,类似本病的阐释相当丰富。《灵枢·水胀》云 :“臌胀何如 ?歧伯曰 :腹胀身皆大 ,大与肤胀等也 ,色苍黄 ,腹筋起 ,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曰 :“肝水者 ,其腹大 ,不能自转侧 ,胁下腹痛。”《丹溪心法》云 :“七…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献无"肾炎"这个名词,但是有许多类似于肾炎的记载,如《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巢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多年前对肾炎病有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水肿是指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是因感受外邪 ,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 ,使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 ,导致水液潴留 ,泛溢于肌肤 ,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关于水肿的论述 ,最早见于《内经》。其《灵枢·水肿篇》 :“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 ,时咳 ,阴股间寒 ,足胫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 ,随手而起 ,如裹水之状 ,此其侯也。”形象地描述了水肿的临床症状。而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了“平治于权衡 ,去菀陈……开鬼门 ,洁净府”的基本治则 ,对后来…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辨治     
肝硬化常继发于慢性肝炎、血吸虫肝病或心脏病,在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膨胀”、“单腹胀”等证候范畴。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云:“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以其候也。”《景岳全书》云:“纵酒无节,多成水臌。”《医门法律》云:“症瘕积聚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斗,名单腹胀。”……这些记载与临床所见肝硬化的病象相符。 病因病机 由于湿邪(肝炎病毒久不去)、水毒(血吸虫侵入于肝)、嗜酒伤肝或营养缺乏等因素,以致肝脏受伤,失其营养,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壅滞则胀;血行不畅,瘀阻为症;隧道不通,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舌像诊断属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和特有的经验结晶。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察舌辨证的记载。如《灵枢·刺节真邪》:“内热相搏,……舌焦唇槁.”《灵枢·热病》:“舌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与祖国医学的“臌胀”、“单腹胀”等病相关。《内经·水胀篇》云:“臌胀如何?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水气篇》云:“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转侧,胁下满痛”。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发病机理根本在于愤怒伤肝,肝气郁结,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等伤及肝脾,脾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肾炎的认识祖国医学中虽元“肾炎”的名称,但在论述水肿、肿胀、水气等症候时有很多类似本病的记载。例如《内经》曰:“水始起也,目(?)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自汗出憎风。”《金匮要略·水气篇》曰:“病有风水,风水其(?)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上述症类的描述与今肾炎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内经》曰:  相似文献   

8.
李秀岩 《黑龙江医学》2004,28(9):723-723
肝硬化腹水是由于肝脏受各种原因损害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鼓胀”。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 ,《灵枢·水胀》云“腹胀 ,身皆大 ,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 ,腹筋起 ,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篇》曰 :“肝水者 ,其腹大 ,不能自转侧 ,胁下腹痛。”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 ,治疗颇为棘手 ,且预后不佳。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病人 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陈某某 ,男 ,5 7岁 ,干部。入院时间 :1999- 11-2 0。病人素有腹痛、腹胀、黑便。近 2个月来 ,腹胀加重 ,渐至膨隆 ,胀及两胁 ,并出颜…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用宣肺、肃肺、清肺、泻肺、通腑补肺诸法治疗。我们在临床中,对此类病人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活血利水治肺,《金匮要略》记载“病人胸满,唇萎舌青……为有瘀血”。《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之状,其颈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将足胫肿与颈脉联系起来,说明古人认识到水肿的形成与右心衰竭静脉郁血有关。《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篇》用泽漆汤治疗“咳而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病因、发病学说,常引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病机十九条,其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唐·王冰注:“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金·刘完素将此经文篡改为:“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后世诸家多宗之,如明·李念莪对此经文注曰:“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主热,火之化,故痛痒诸疮,皆属于心也。”清·《医宗金鉴》亦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并注曰:“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近代医家唐容川亦对此条释为:“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滞其  相似文献   

11.
世代纪这组同义词都表示大段时间 ,但来源不同 ,互有交叉。世 ,《说文解字》曰 :“三十年为一世。”如《论语·子路》曰 :“子曰 :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此“世”即三十年。古代男子三十而娶 ,娶妻后又产生一代人 ,所以把父子相继也叫做一世。《灵枢·玉版论要》曰 :“故圣人弗使己成 ,而明为良方 ,著之竹帛 ,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素问·天元纪大论》曰 :“臣斯十世 ,此之谓也。”“后世”、“十世”即后代、十代。国家的君主则以君位相承论世。《左传·宣公三年》曰 :“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这是说据占卜周传世三十 ,享年七百 ,其…  相似文献   

12.
概述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膨胀”的范畴。本病在临床上以腹膨胀如鼓,青筋暴露,面及皮色黄或黎黑为主要特征。早在古典医籍《灵枢·水胀篇》中就对这些临床症候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四大难症之一。朱丹溪说:“风劳臌格为真脏病,绝难治”。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各有侧  相似文献   

13.
奇恒之腑考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著作皆认为脏腑系统是由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三部分组成的 ,从文献学角度 ,此说颇有可商之处 ,现辨析如下。1 从脏腑之本义看脏腑 ,本作“藏府”。“藏”之为字 ,读音有三 ,一读为c偄ng ;其义有二 :作为动词 ,有保藏、隐藏之意。如《礼记·檀弓》 :“藏也者 ,欲人之弗得见也” ;《说文解字·部》 :“藏 ,匿也。”作为形容词 ,则有“深”之义。如《广雅·释诂》云 :“藏 ,深也。”《素问·长刺节论》“在头头疾痛 ,为藏刺之。”王冰注曰 :“藏 ,犹深也 ,言深刺之。”二读为z ang ;一为草名 ,如《史记·司…  相似文献   

14.
心悸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多发症,大多医家从心肾论治。笔者受前贤启发,对有些心悸病人,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略论于下。1 文献溯源 前贤从肝论治心悸,较多专题论述。肝郁致悸始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并载解郁方:“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四逆散主之。”明·虞搏《医学正传》曰:“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清·李冠仙《知医必辨》对此亦有论述“肝气一动……又或上而冲心,致心跳不安。”汉·华佗《中藏经》提出肝热致悸“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睡中惊悸。”金·孙思邈《千金要方》说“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犯悸。”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阴虚悸“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此证惟阴虚乃劳损之  相似文献   

15.
腹诊,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脉则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素问·调经论》云:“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  相似文献   

16.
一、痹证的概念: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对痹证进行过论述。如《素问·痹论篇》,对痹的病因、病理、分类、证候、治法都进行过系统的讨论。后世医家对痹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使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囿于各执已见,也产生了不少混乱。如东汉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中,将其称为“历节病”而与中风合篇,他认为中风、历节两种病都与风有关。唐·孙思邈却干脆将其列入中风项内,他在《千·金方》中说:“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合并症之一。临床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短、心慌心悸、尿少、下肢水肿和脏器瘀血为特征。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中医虽无“心衰”病名,但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症候群早有详细描述,如“腹大胫肿,喘咳加重”(《素问·藏气法时论》);“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浮不得卧者,标本俱病”(《素问·水热穴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素问·通调论》);“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心下坚大如磐,水饮所做”(《金匮要略·水气篇》)等等。这些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中慢性心衰所致的肝郁血、肺郁血、缺氧等症状极为相似,同时也指出本病与心肝肺脾肾诸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19.
<正>水肿病在《内经》中称为"水",《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指出水肿病的主要症状,并据此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到《金匮要略》则以"水气病"设立专篇并论及脉证治法,《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风水……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篇中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冲脉并足阳明经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骨空论》曰 :“冲脉者 ,起于气街 ,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难经·二十七难》曰 :“冲脉者 ,起于气街 ,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难经》秉承《内经》义旨 ,但关于冲脉循行的论述是并足少阴经还是并足阳明经则截然不同。从句式上看 ,绝非传抄之误 ,二者必有其一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后世医家多以《内经》为是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有“(冲脉 )并足阳明、少阴之间 ,循腹上行至横骨 ,夹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之论 ,采取了折衷的方法 ,本质上还是遵从《素问》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