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左前降支狭窄的关系。方法:将7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分为3组:单纯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组(单纯LAH)、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显著电轴左偏组(CLBBB+LAD)及单纯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单纯CLBBB),比较3组左前降支狭窄和冠心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纯LAH组及CLBBB+LAD组与左前降支狭窄有密切关系(P<0.001),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CLBBB组(P<0.001)。结论:提示LAH及CLBBB合并显著LAD与左前降支狭窄密切相关,在没有条件做冠脉造影的医院,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观察了1992年以来我院诊断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56例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它相关检查,评估其心脏病变程度。结果: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患者共23例,其中9例原有左前分支阻滞,8例为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后逐渐合并电轴左偏,6例入院即为完左合并电轴左偏,其高血压、糖尿病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单纯完左组,三尖瓣病变,主动脉瘤病变(特别是主动脉瓣返流),心室扩大等心脏的病理性改变的发生率也与单纯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结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时,心脏病变弥漫并较严重。心电图诊断应指出合并电轴左偏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正常电轴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以老龄患者居多,占8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冠心病65例占首位(45%),其次为心肌病39例(占27%),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15%),心肌炎4例(占3%),原因不明者15例,占10%.无症状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8例,占13%.CLBBB合并左心室扩大59例,心肌梗死40例,心绞痛25例,进行性心力衰竭55例,严重心律失常10例,总病死率为10%.结论 CLBBB伴电轴左偏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孤立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6):834-834,844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66岁. 11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1~5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6、7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10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11是左前分支阻滞.临床心率最慢的是60次/min,最快的是103次/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给予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后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行PTSMA的HOCM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监测PTSMA术中及术后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出现的室内传导阻滞类型及特点。结果术中及术后共有100例患者新发室内传导阻滞。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共90例,30例(33.3%)是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10例,其中1例(10.0%)为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PTSMA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室内传导阻滞中,易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且传导系统恢复时间较长,不易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果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也多为一过性,其传导系统可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也称为暂时性束支传导阻滞,系指束支传导阻滞与正常QRS波群交替出现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很少见,而间歇性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  相似文献   

7.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00例心电向量图分析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053000)刘双改,孙运彩,李玲芳,高晓峰河北省衡水地区卫生防疫站(053000)李振英河北省衡水市第一医院(053000)茹瑞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比完全性左束支...  相似文献   

8.
作者为探索心内直视手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的原因,对12只杂种犬进行了各种右心室游离壁切口及右束支主干、右束支外周分支损伤前后心电图变化的比较。结果显示:右室切口本身并不产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只有当切口过低、或偏前、或当调节束及前乳头肌向前移位,右室纵切口恰在前乳头肌基部切断右束支主干或外侧组分支时,才产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前者与右束支主干的损伤直接有关;其后者与外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5岁,因为疲劳并发突然晕厥收住入院。P88 次·min~(-1),窦性节律,心电图显示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P-R间期延长(为0.46s)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家族史中,父亲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姑姑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扑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奶奶为心房静止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位家族成员均安置了永久性起搏器,因此该患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985年以来的195例来支传导阻滞病例随访观察,发现一些病人转变成Ⅲ°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尽管临床发生率较右束支阻滞抵,但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似较大。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所有195例中分五类计入资料:见表1。结果把病例按<5年和>5年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束支传导阻滞与1“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见表2。讨论1左束支传导阻滞远比右束支阻滞少见[1],但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很重要。从本文结果看,右束支阻滞仅2例,发生率为1.92%,而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显著电轴左偏超过(-30°)和20例CLBBB电轴正常两组病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无论在心脏形态大小或心电图改变方面电轴左偏病人比电轴正常者病情严重。CL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的发病机制可以有五种情况解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RV1的改变规律、诊断价值及改变机理。方法对123例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室肥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R、XR无明显差异,经t检验P〉0.05,右心室肥大程度与RV1高度不成正比关系。结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问题,不宜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右心室肥大的诊断原理套用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 ,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较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实践中常遇到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基础上并发心肌梗塞,后者在心电图上只能有50~63%病人表现出来,其余则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所掩盖。如左室游离壁梗塞同时又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虽是穿壁性的,而在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正>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远较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见于各年龄组,除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外,还可见于正常人。有关CRBBB的临床意义少有报导。我们发现CRBBB的QRS平均电轴(简称电轴)的改变与原发病因有一定相关性。为此,本文统计了200例临床诊断明确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的CRBBB心电图就其电轴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彬  王晓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33-1734
目的: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观察组)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束支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束支前、后分支传导阻滞。 过去曾简单地认为是由于束支发生组织学上的断裂所引起,近年来发现生前有束支阻滞的病例,尸检时有的并看不到束支有何病理改变,临床上也有间歇性或交替性束支阻滞,说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未必都是由于束支发生断裂所引起,目前资料表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是由于两侧束支不应期长度发生显著差异所引起,当一侧束支较另侧束支传导延迟达0.04s或以上(但未完全阻断)时,即可发生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如果传导迟延达0.025~0.04。之间,则发生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束支阻滞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是间歇性的。  相似文献   

18.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又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系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1].一般情况下,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动过速呈持续性发作,其心电图(ECG)表现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图形,QRS波常不增宽,伴电轴左偏或右偏[2]. 而90%~95%的患者ECG均表现为RBBB+心电轴左偏, 提示患者的室速起源点位于左后分支分布区即左下后间隔[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且伴有电轴偏移,电轴右偏9例,电轴左偏14例.当心动过速终止后,下壁和前壁导联呈ST段压低,T波倒置图形,易误诊为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结论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起病急骤,需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