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选取60例AS患者,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TLA及Treg的表达,观察AS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S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异常变化,表现为PLT、PCT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AS患者外周血BTLA及Treg的表达降低;与BTLA正常者比较,BTLA异常组血小板参数PLT、PCT升高;与Treg正常者比较,Treg异常者血小板参数PLT、PCT升高,MPV降低(P0.05 or P0.01)。血小板参数与BTLA、Treg及C3、hs-CRP、IGG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 or 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降低可能是引起血小板参数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数。病种不同,其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某些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诊断及血小板功能的观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此,我们对116例血液病人的PLT、MPV、PDW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6例血液病人均为确诊的住院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浩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416-4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75例AMI患者(AMI组)和8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拜尔ADVIA 212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L-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小板压积(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小板数量(a-PLT)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观察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监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43例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出血是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 。现将我科急救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发生颅内出血的成人血液病患者 43例的临床资料及体会报道于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住院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的血液病患者 43例 ,男 2 4例 ,女 1 9例 ,年龄 1 6~ 62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包括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 4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1 1例 ,急性白血病 (AL) 1 4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4例。1 2 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的诊断依据1 2 1 血小板重度减少 所…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检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与出血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均明显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合并明显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组PLT、PCT较无出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对血液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分为三组,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组)29例、急性白血病组(2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3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3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每组患者的骨髓标本以及血液标本,比较各组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的PLT、PCT水平均高于1组、2组、3组患者,但MPV水平低于3组患者,1组、3组患者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下降,2组、3组骨髓增生程度相对活跃;1组、2组、3组血小板呈单个分布,巨核细胞数主要为幼稚型;对照组血小板呈堆式分布,巨核细胞数主要为成熟产板型。结论临床上对血液疾病的诊断采用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构成及相应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9月14日至2017年2月20日除血液病、肿瘤患者以外的所有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的340例患者,另随机收集该院同期的健康者资料5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按主要诊断或原发病分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进行比较,并对各患者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参数在不同疾病中呈现不同特征的改变,在不同疾病治疗中也有不同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发生变化时应结合病例诊断、病情进展,对实验室结果进行判断和解读。同时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证实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 (L D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 DL )氧化修饰后致 AS作用增强 ,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氧化修饰后抗 AS效应下降 ,并具致 AS效应[1 ] 。也有资料表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患者体内存在凝血 ,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 ,PAGT升高显著 ,血栓形成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 。那么 ,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功能有无变化呢 ?本文对一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观察 ,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 ,现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在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急性出血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5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30例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320例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比较PLT增加值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后两组PLT均有显著增加( P <0.01),新鲜机采血小板增加优于冰冻血小板( P <0.01);止血有效率冰冻血小板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 P <0.01).[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可提升血小板数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较安全,临床急需时可用.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免疫综合征 ,本文测定患者血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分子GMP 14 0、CD6 3的表达 ,血小板抗体及测定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数的改变 ,并探讨这些变化对ITP患者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ITP患者 4 6例 ,其中男 11例 ,女 35例 ,年龄 38~ 5 2 (平均 4 3) y。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正常对照组 2 0例 ,均系我院职工 ,无已知影响血小板活化的疾病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4 5 (平均38.4 ) y。所有的ITP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因素及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1项单中心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的血浆标本,对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根据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输注疗效。从HIS6.2.0和临床用血全过程管理系统3.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与临床信息、用血数据,包括患者年龄与性别、病种、输注血小板与红细胞量,分析患者年龄及性别、所患疾病(种)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分布情况、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血小板)史的相关性。同时现场观察血小板输注过程。结果 本组共纳入316名血液病患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主[59.5%(188/316)];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共输注血小板1 671 U、[1~17(5.3±3.1)]U/人,红细胞1 896 U、[0~38(7.8±4.6)]U/人;血小板抗体检出(阳性)率26.9%(85/3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血液病患者输注血...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辉  熊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222-223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lt;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lt;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177;2.88)%,(10.95&;#177;1.48)fl,(34.24&;#177;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177;2.02)%,(10.19&;#177;1.29)fl,(28.47&;#17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31,0.02177,0.026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反复输血治疗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21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配合性输注(28例)和随机输注(25例),比较两种输注方式的效果。结果 216例血液病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53例(24.54%),其中HLA抗体阳性34例(15.74%),HPA抗体阳性12例(5.56%),HLA合并HPA抗体阳性7例(3.24%);有妊娠史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4.48%)高于无妊娠史患者(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多不断升高;配合性输注输血后1h和24h 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复输血血液病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本地区血小板抗体以HLA抗体为主,随输血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测140例AS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AS组UCG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而NC组异常率为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NC组相比,AS患者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显著升高;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射血分数(EF)、E/A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组患者E峰与IL-35,A峰与心悸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峰与病程、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A比值与病程、IL-1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F与病程、心悸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表现为E峰、EF、E/A比值显著降低,A峰显著升高且与实验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5.
2种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对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血液病随机分为机采组:29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手工组:16例,输注手工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个治疗量(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均以10U为1个治疗量)。输注前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后1、24h计算2组患者的CC I及PPR。结果输注血小板后的疗效,2组均是输注次数少者好于输注次数多者;而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又好于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结论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优于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比较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非血液病患者与血液病患者中24 h后的血小板变化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289例次非血液病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病例,输后血小板上升值与输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输注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114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病例,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后的血小板上升值与输注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上升值与输注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输注新鲜血小板后上升值明显高于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上升值(P〈0.05).两组输注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控制及预防出血的治疗作用,对于血液病单采新鲜血小板的升外周血血小板的效果优于冰冻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可作为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单采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OUCTER .MAXM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 6例冠心病患者 [分为两组 :心绞痛组 (AP组 ) :33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 :33例 ]及 3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及血小板比容 (PCT)。结果 :AP组和AMI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AP组和AMI组PLT、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 .0 5 ) ,且MPV与PLT呈明显负相关 (r =0 .387,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 ,对其疾病的预防、诊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2.88)%,(10.95±1.48)fl,(34.24±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2.02)%,(10.19±1.29)fl,(28.4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 31,0.021 77,0.026 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昭通市回族同胞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参数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非血液病就医及健康体检者回族1 326例,汉族872例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回族1 326例中血小板减少者597例,检出率45.02%;以30岁以上年龄段为高发;汉族872例中血小板减少者69例,检出率7.91%,2者比较χ2=341(P<0.01)具统计学意义,回族与汉族比较PCT降低,PDW增加。结论昭通市回族血小板减少多见,与性别、免疫因素、移居和海拔高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饮食营养、血小板生成相关。回族血小板相关指数异常警示临床,提高回族患者、孕妇的用药和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稳定型心绞痛(AP)患者8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并用GEN-S System2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PLT和PCT降低,而MPV、PDW升高;在AMI组中随着MPV的升高,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小板体积变大和活化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有关,临床可监测血小板参数指导冠心病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