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斜肌麻痹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上斜肌麻痹手术76例(78眼),并对术式选择进行了探讨。其中先天性53例、后天性23例。行下斜肌减弱术56眼,其中联合健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后徙术34眼;上斜肌前部前徙术15眼;健眼下直肌后徙术3眼;患眼上直肌后徙术4眼。治愈61眼(78.2%)。提出有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先天性麻痹首选下斜肌减弱术,以外旋转偏斜为主的后天性麻痹首选患眼上斜肌前部前徙术。二种方法均需酌情联合健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术式 ,主要有患眼上斜肌加强术 (麻痹肌 ) ,患眼下斜肌减弱术 (直接拮抗肌 ) ,健眼下直肌后徙术(配偶肌 ) ,而较少采用患眼上直肌后徙术[1 ] ,其理由为上直肌减弱会增强眼球外旋 ,加重眼性斜颈。近年来有些学者[2 ] 认为手术矫正第 1眼位的垂直偏斜并联合患眼下斜肌减弱术 ,斜颈即可以得到改善。但笔者经临床观察 ,对多数眼性斜颈程度较重者矫正尚不满意。为此 ,笔者将上直肌后徙术改良为上直肌后徙联合向颞侧移位半个肌幅到 1个肌幅宽度 ,以增强其内旋转作用 ,达到矫正斜颈的目的。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来源于…  相似文献   

3.
黄建纲  张诚庆 《眼科研究》1991,9(3):173-175
报告10例因上斜肌麻痹引起的眼性斜颈,其中8例为先天性,1例后天性,另1例原因不明。经手术矫治后随访21个月,结果斜颈改善和消失者各半,疗效比较满意。讨论了有关上斜肌麻痹(眼性斜颈)的诊断和手术方法,认为减弱作用过强的患眼麻痹肌上斜肌的对抗肌下斜肌(后徙、切断或肌肉切除)是可取的首选手术,次选手术为后徙患眼上直肌或对侧健眼的下直肌。  相似文献   

4.
眼性斜颈的病因中,上斜肌麻痹较为常见,其次为上下直肌的麻痹。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多数经药物治疗能见效,部分无效者可以手术矫治。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所致的斜颈应早期作手术。其手术方法有:患眼下斜肌减弱术、患眼上斜肌加强术、健眼下直肌减弱术以及患眼上直肌减弱术等。作者自1984年3月至1988年10月,用上直肌后徒术治疗眼性斜颈13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23例,其中16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术,4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3例患眼下斜肌后徙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结果术后15例治愈,7例改善.治愈率65.22%,改善率30.43%,总有效率为95.66%.结论术前准确地多次测量斜视角,术中根据眼外肌和节制韧带的解剖结构适当修正手术方案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近 3年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 1 43例 ,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徙后术、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前转位术 ,以及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手术。结果  1 43例患者术后随访 1~ 3 6个月 ,治愈 1 0 7例 ,占 74 83 % ;好转 2 9例 ,占 2 0 2 8% ;无效 7例 ,占 4 89%。结论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术式选择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 ,加强麻痹肌及间接拮抗肌原则进行。手术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徙后术、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前转位术 ,以及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手术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眼位矫正和视功能恢复 ,代偿头位逐渐好转或消失 ,年龄越小 ,恢复越快。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各种手术方法与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分别行患眼下斜肌断腱、下斜肌部分切除、下斜肌后徙转位、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月(7~36月),下斜肌断腱术22例,术后满意率86.36%,下斜肌部分切除术16例,术后满意率87.5%,两者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下斜肌后徙转位54例,术后满意率88.89%;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20例,术后满意率80%。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应根据术前垂直斜视度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且应该早期治疗。下斜肌断腱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2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25~△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 22例患者(34只眼),分别采用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例(16只眼)行上直肌后徙术,满意14只眼(满意率87.5%),改善2只眼(改善率12.5%),11例(18只眼)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满意13只眼(满意率72.2%),改善5只眼(改善率27.8%)。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均为治疗垂直分离性偏斜的有效手术,合并下斜肌亢进时,可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时,首选上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介平  黄云霞 《眼科研究》1994,12(3):192-193
对52例(52眼)先天上斜肌麻痹采用的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如下:(1)患眼下斜肌部分切除36例,可矫正10-15,(2)患眼下斜肌部分切除联合患眼上直肌后徙10例,可矫正30-35,(3)患眼下斜肌部分切除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6例,可矫正28-23。  相似文献   

10.
眼性斜颈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矫形外科及眼科医生遇到的一种疾病。它可因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收缩所致。治疗应早期行胸锁乳突肌断腱术。如不及时治疗,影响面部发育,造成畸形及脊柱侧弯。也可因眼部原因造成,所谓眼性斜颈(Ocular torticolIis)。常见者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应早期施行下斜肌减弱术。作为眼科医生,如遇到斜颈儿童,首先应区别是眼性斜颈还是先天性斜颈。当确定是眼性斜颈后,应分析是那种原因造成的。如为垂直位肌肉麻痹所引起,则应确定何眼,那条肌肉(直肌或斜肌)麻痹,然后给予恰当的治疗。因有被误认为先天性斜颈而行胸锁乳突肌断腱的。今就斜颈的原因,先天性斜颈与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垂直位肌肉麻痹  相似文献   

11.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间共收治12例单眼上转肌麻痹患者,其临床特征为患眼下斜视,下斜度≥50△,多合并外斜视,外斜度<30△.患眼向上、内上和外上方向转动受限,且伴有假性上睑下垂。手术原则为垂直斜度≤30△者行患眼下直肌后徙,30~50△者行患眼下直肌和健眼上直肌后徙,≥50△者除患眼下直肌和健眼上直肌后徙外,同时作患眼上斜肌腱.对合并混合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折叠术,真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缩短术.依据上述原则施术12例,10例眼位矫正,上睑下垂消失,欠矫和过矫各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直肌后徙术联合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30例(5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效果。结果近期治疗效果满意率为83.33%,远期治疗效果满意率为75.00%。结论上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及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合并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27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均先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术后半年9眼二次行上直肌后徙术。结果治疗效果23眼满意(85.19%),4眼好转(14.81%),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下斜肌后徙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分次治疗是矫正上斜肌麻痹合并DVD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59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59眼)中11例(13眼)施行了下斜肌断腱术,23例(26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术,18例(20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18例(20眼)治愈,23例(28眼)好转,总有效率78.85%(41例)。下斜肌断腱术有效率81.82%,下斜肌后徙术有效率78.26%,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有效率77.78%。结论上斜≤15Δ可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或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断腱术与下斜肌后徙术具有同样的矫正效果。上斜16Δ~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术,上斜≥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联合配偶肌(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6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术后满意46眼,满意率75%,术后改善14眼,改善率23%,无效1眼。 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合并有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上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斜肌后徙和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术后睑裂的变化,了解两种术式对睑裂的影响.方法 记录18只眼下斜肌后徙术和16只眼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患眼手术前后睑裂的情况,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用x+s表示.结果 下斜肌后徙术治疗的18只眼,术后睑裂变小(0.77±0.43)mm,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6.19).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治疗的16只眼,术后睑裂变小(1.3±0.26)mm,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43).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治疗组与下斜肌后徙术治疗组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t=32).所有术眼下眼睑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隆起.非手术眼术后睑裂无明显变化,统计结果无意义.28例患者中,术后2周22例矫正良好、5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 下斜肌后徙和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术后睑裂有不同程度的变小,而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组较下斜肌后徙术组变小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眼性斜颈的病因中 ,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最为多见 ,主要症状是垂直斜视和代偿头位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所致的斜颈应及早行斜视矫正手术矫正 ,使之能获得能双眼单视功能 ,消除代偿头位。手术的方法可分为患眼下斜肌减弱术 ,上斜肌加强术及双上转肌减弱术 ,健眼下直肌减弱术等。作者用患眼双上转肌减弱术治疗 3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浙益眼科中心 1 996~1 999年住院眼性斜颈患者 3 2例 ,男 1 5例 ,女 1 7例 ,年龄 2~ 1 2岁 ,平均 6 56岁。代偿头位均为头向健眼侧倾斜。有 8例曾在其它医院行颈部手术未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DV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43例(72眼)DVD根据不同的术前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术式。有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切断加转位,根据亢进程度不同决定下斜肌在转位之前的截除量。无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上直肌后退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且上斜程度相等者行双跟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行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行上斜明显眼手术,改期行另眼手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同时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半年后矫正DVD。结果52眼疗效良好(72.22%),16眼好转(22.22%),4眼(5.56%)无效,1眼(1.38%)退上直肌和双眼外直肌后出现继发内斜视和对侧眼下斜肌亢进。结论对不同类型的DVD采用不同的术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本文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4年间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斜视度在15△~25△的患者,采取下斜肌前转位术的资料齐全的51例患者,随访发现,有10例出现抗上转综合征(发生率19%),经随访观察6个月,症状无好转,7例行下斜肌探查+断腱+部分切除术,术后眼位满意,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