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春茂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5,13(3):200-202
用自制的同种材料的表面角膜镜片,对43例(43只眼)小儿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施行手术治疗,追踪时间平均20个月,结果全部镜片透明愈合。有31例(72.1%)术后裸眼视力达0.2以上,32例(74.4%)矫正视力达0.4以上。大部分病例加载3D以下的眼镜可达术前的矫正视力,无严重并发症。表明:表面角膜镜片术是治疗小儿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最好办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装人工晶体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术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今,共给1019人,1168只眼人工晶体置入术。其中有9例、9眼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77%,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2岁,右眼5例、左眼4例。术后24小时内发病2例,术后3~5天发病6例,术后2个月发病1例...  相似文献   

3.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切口趋势为3─6mm的小切口,它以损伤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度低而为人们所称道。本文报道20例(32眼),经随访3个月结果表明:1.术后一周视力>0.5者23眼(71.9%),1月视力>0.5者28眼(87.6%)。2.术后散光:与大切口术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炎性反应:刺激症状明显较大切口轻。作者体会:1.切口长度需根据人工晶体镜盘及晶体核大小而定;切口选在12:00点方位便于操作。2.选择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可减少或避免角膜内皮混浊。3.应使用足够量的粘弹剂。4.切口宜缝合1─2针。  相似文献   

4.
国产硅油眼内注入后的取出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玻璃体内硅油取出的最佳时间和取油后的并发症。方法采用上方角巩膜缘或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放出硅油共64例。结果术后视网膜保持平复者占85.5%。视力改善或保持不变者53例(82.8%)。27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发现视网膜仍保持复位者18例(66.7%)。术后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者12例,眼内出血4例。结论术后3~6个月,视网膜裂孔已愈合,硅油尚未乳化时为硅油取出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60例62眼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术后3月裸上视力〈0.05者3眼占4.8%,0.05~0.25者12眼占19.4%,0.3~0.5者20眼占32.3%,0.6~1.0者眼占25.8%,〉1.0者11眼占17.7%。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是脱残、脱盲的  相似文献   

6.
色素膜炎患者的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2例色素膜炎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平均随访5.4个月(3~29个月),93.7%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后囊混浊与虹膜后粘连。提出仔细选择病例对于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与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12例同时存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平均随访9.1个月(3-20个月),术后平均眼压(13.7±3.3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平均眼压(43.6±12.7mmHg),术后视力0.7-0.8者3例,0.3-0.4者6例,≤0.1者3例。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为术前的视神经病变。结果表明联合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三种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三种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对防止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83例11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丝裂霉素C的应用方法分别为术中应用(0.4mg/ml),术后一周内应用及手术一周后应用(0.2mg/ml)。结果: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8.3%,术后一周内应用组复发率为16.1%,手术一周后应用组为20.7%,三组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32.1%,与治疗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一周内应用丝裂霉素组角膜创面愈合延迟。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或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可防止术后复发。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方法简单,不影响角膜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260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慧怡  葛坚  刘杏  卢凤荷 《眼科学报》2000,16(2):102-105
目的:分析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60例(279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并将病人分为3组。Ⅰ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Ⅱ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并分析比较3组的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结果:3组病例术后视力≥0.3者分别为16.3%、32.4%和43.5%,术后视力改善率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2人。男28人,女4人;平均年龄26.4岁,平均随访9.3个月,矫正视力>1.0者8眼占25%,0.5-0.9者11眼占34.38%,0.1-.0.4者10眼占31.25%,<0.1者3眼占9.37%。讨论了手术时机,手术注意事项,植入人工晶体上袢的3种方法和埋藏线结的缝合法。  相似文献   

12.
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76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49例(64.4%),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57例(7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内皮混浊。  相似文献   

13.
Er:YAG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探讨应用Er:YAG激光行白内障乳化术,观察其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老年性白内障和1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使用德国生产的蛇牌Er:YAG激光仪行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其中Ⅱ级核1例,Ⅲ级核3例,Ⅳ级核1例。结果:除先天性白内障一例仅50%使用激光乳化外,其他4例全部用激光乳化完成手术,未发现术中并发症。追踪1年后,术后最好矫正视力0.5~0.8者3例,1.0~1.2者2例。仅1例术后第一天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的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2例(32眼)因眼球穿通伤而致晶体后囊膜破裂的病例,根据其后囊膜破裂的位置和大小,采用不固定、单袢固定和双襻固定三种方法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在0.5或以上者28例(87.5%),0.1—0.4者4例(12.5%)。并发症包括术中睫状体出血2眼(6.25%),后囊膜裂口增大2眼(6.25%);术后前房出血6眼(18.8%),暂时性眼压偏高6眼(18.8%)和暂时性眼压偏低7眼(21.8%)。结果表明,在晶体后囊膜裂口小的情况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可以不固定晶体襻或仅固定其一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青光眼再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96例118眼青光眼再手术病例进行12-64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单纯手术眼压控制率为58.5%,加用局部少量用药可使64.4%的青光眼得到控制;术后视力提高者占52.4%,视力不变者占20.3%,减退者占15.3%。术中和术后无严重下发生。结论青光眼再手术安全且疗效可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角膜穿孔伤修补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角膜穿孔伤修补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 例角膜穿孔伤、晶状体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眼施行角膜穿孔伤修补、晶状体异物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前所有病例视力为光感~0.02,而术后视力0.5~1.2者20例,0.4、0.3、0.2 及≤0.1 者各3例。 结论 联合手术是儿童角膜穿孔伤、晶状体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恢复视力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告35例儿童下睑内眦部皮肤裂伤伴有下泪小管断裂伤。手术不扩大创口,用支撑管通过两断端直至鼻泪管。泪管断端用5-0聚丙烯缝线缝合3针,对位缝合裂伤皮肤。结果:断端距泪点4mm以内者13例21天拔管。断端距泪点4~7mm之间者15例2月后拔管。7mm以上者7例在3月后拔管。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流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1996年本院采用8~9个月引产胎儿角膜施行角膜板层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3例,术后植片全部透明愈合,术后视力提高2~4行。随访时间平均12.3个月,均未发现排斥反应。材料与方法:采用新鲜(引产6小时内)或用甘油脱水保存的胎儿角膜,先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YAG激光分次、分期治疗复杂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即陈旧性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Zeiss产306851—9901型YAG激光对复杂性白内障术后存在的纤维膜、积血块及宽厚的后发障,从低能量1.2~1.4mJ开始,平均1.4~1.7mJ之间,最高能量达2.2mJ。以视轴为中心,分次、分期作松动性、放射性、蚕蚀性及清扫性击射治疗。结果此方法共治疗13例(13眼),并发性白内障8例(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5例(5眼)。2次有效率2例,3次者5例,5次以上者6例,矫正视力0.8者2例,0.4~0.6者6例,0.2~0.3者5例,视力增进100%。结论对于复杂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宽厚的后发障应用YAG激光治疗应分次、分期进行,并根据病情,选择能量和设计击射形状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儿童视网膜脱离126例158眼,占同期视网膜脱离病人的7.4%。平均年龄10.3岁(5~14岁)男性占90.5%。双眼发病32例(25.4%)。33.5%有眼部钝挫伤史。47.5%合并有先天发育异常,近视占36.7%。从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平均5.3月,31%发病后半年才确诊。62%全脱离,91.8%黄斑部脱离,PVRC和D级占51.3%,62.7%合并有视网膜下线条。132眼手术,术后3个月解剖复位率为87.1%,半年为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