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国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滴眼液治疗89例角膜病患者的观察,治愈73例(82%),好转11例(12.4%),总有效率为94.4%。结果表明对角膜上皮的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制剂对点状角膜炎、角膜损伤、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浅层型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应平  蔡如超 《眼科研究》1996,14(3):183-185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其中10例为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0例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2例正常角膜组织中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TK)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发现在4例活跃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均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而10例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有8例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占80%),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正常角膜组织中均未检出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序列。表明角膜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外形成潜伏感染的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3.
1997至2002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Xie LX  Wang FH  Shi W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704-708
目的 探讨1997至2002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6年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原因及其变化。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的所有PK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将PKP的原因分为10类:化脓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白斑、角膜破裂伤、角膜烧伤、再次PKP、遗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变性及其他。并且记录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再次PKP的原发病和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6年间PKP的原因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共调查1702例PKP患者。PKP的原因依次是化脓性角膜炎542例(31.9%)、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99例(17.6%)、圆锥角膜219例(12.9%)、角膜白斑164例(9.6%)、大泡性角膜病变118例(6.9%)、角膜破裂伤105例(6.2%)、再次PKP77例(4.5%)、角膜烧伤70例(4.1%)、遗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变性67例(3.9%)及其他41例(2.4%)。圆锥角膜(χ^2=26.399,P〈0.001)和大泡性角膜病变(χ^2=11.4229,P〈0.001)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他原因则无明显变化。化脓性角膜炎中真菌感染居首位(65.9%),6年来各病原菌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多数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有内眼手术史,其中白内障手术最常见(76.3%)。再次PKP的原发病以角膜烧伤(24.7%)、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3.4%)及化脓性角膜炎(14.3%)为主,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免疫排斥(61.0%)、植片感染(14.3%)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10.4%)。结论 感染性角膜病仍然是PKP的主要适应证,其中真菌感染为首位病因。圆锥角膜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04-708)  相似文献   

4.
探讨因角膜因素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因角膜因素未行LASIK的原因。结果在242例因角膜因素未行LASIK中,角膜厚度不足112例(46.3%),可疑圆锥角膜87例(36.0%),圆锥角膜5例(2.1%),佩戴角膜塑形镜25例(10.3%),角膜炎8例(3.3%),其它角膜因素5例(2.0%)。结论角膜因素是未行LASIK的主要原因,严格的手术前角膜筛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以提高LASIK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与巩膜炎相关的边缘部角膜病变的眼部病变特点及与全身性疾病的相关性、病变分型以及巩膜炎同时合并边缘部角膜病变患者的眼部及全身愈后。方法:回顾单纯巩膜炎患者125例及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巩膜炎患者47例;回顾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巩膜炎患者的角膜病变分型:周边变薄、基质性角膜炎及周边部溃疡性角膜炎型(PUK);回顾及比较巩膜炎患者合并及不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对眼部及全身愈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患者比单纯性巩膜炎的患者更多地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57%,P<0.001),视力减退(81%,P<0.001),前部葡萄膜炎(62%,P<0.002), 角膜濒于穿孔(62%,P<0.001),合并严重的特异性全身性疾病(87%,P<0.001)。合并PUK患者的眼部及全身性愈后最差。在24例合并PUK的患者中,有16例(67%)为坏死性巩膜炎(P=0.02),这些患者均有致死性全身疾病,而且全部患者角膜濒于穿孔。结论: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尤其是PUK的巩膜炎患者,预示其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6.
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角膜炎临床特征、治疗及琐后。方法 对20例(20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榆查.治疗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学生12例,农民6例。危险因素中包括戴角膜接触镜12例和角膜创伤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弥漫性基质浸润和环形溃疡。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和60.00%(12/20),其中4眼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下查见包囊。0.02%洗必泰,0.5%新霉素,0.4%甲硝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同时结合1%洗必泰局部烧灼和角膜清创。平均疗程为70天(18~150天)。19例溃疡愈合,形成角膜薄翳或白斑。其中7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5。结论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联合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局部清创术和烧灼术为目前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SIK手术角膜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实施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270例(2500眼)进行研究。其中A组为SCMD微型角膜刀组2000眼,B组为Moria2微型角膜刀组500眼,观察角膜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处理。结果A组:不完全瓣21眼占1.05%(21/2000);游离瓣13眼占0.65%(13/2000);碎瓣1眼占0.04%(1/2000);角膜上皮植入占0.25%(5/2000);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占5.5%(110/2000);角膜混浊2眼占0.1%(2/2000)。B组:游离瓣占0.4%(2/500);角膜上皮植入占0.2%(1/500);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占5.4%(27/500),无不完全瓣、碎瓣及角膜混浊发生。结论LASIK手术尽管可能发生角膜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熟练的手术技巧、设备的改进及术前对每一例患者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是降低角膜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1例(眼)角膜透明异物的正确认识,准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方法自2003年5月~2005年4月笔者所接诊的角膜透明异物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地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判断,黏附于(隆起高于)角膜上皮表面,边界清楚的不规则膜状物,即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2次后,经裂隙灯显微镜下异物取出术;术后点抗生素眼水,合并较重角膜炎者给予球注庆大霉素2万u。结果经确诊的31例(眼)角膜透明异物,均一次性异物取出治愈。有5例合并较重角膜炎患者给予了球注抗生素;在确诊治疗前误诊为角膜炎者4例(眼),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者3例(眼)。结论角膜透明异物有着隐蔽性特征,必须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准确判断,及时正确的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病程特征,采用简便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病因诊断。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3例(13只眼)各病程阶段的特征性眼表现,通过角膜刮片材料镜检,阿米巴分离培养及角膜病理确诊。结果: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者4例,非角膜接触镜配戴者9例,10%KOH湿封片镜检诊断阳性率81.25%,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6.25%,角膜病检阿米巴阳性率68.75%,结论:本病并非罕见,除载接触镜外,许多因素可接触感染,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须经原虫培养获得,角膜病理切片可进一步证实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感染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44例血糖控制欠佳组(糖尿病未控制组,DNC组)及32例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尿病控制组,DWC组)患者;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在角膜感染程度上,DNC组与DWC组以中度感染占比最多(65.9%、62.5%),对照组以轻度感染占比最多(57.5%)。在感染评分上,DNC组与对照组在轻、中、重度感染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DNC组与DWC组在中、重度感染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预后上,DNC组与DWC组中无效分别为11例(25.0%)与3例(9.4%),有效(治愈和显效)分别为33例(75.0%)与29例(90.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1)。DNC组与对照组中,后者有效及无效分别为38例(95.0%)、2例(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P<0.01)。DWC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在糖尿病病程与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程度及预后上,DNC组的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评分有相关性(r=0.37,P<0.05),与预后亦有相关性(r=0.28,P<0.05);DWC组的糖尿病病程与角膜感染评分及预后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可加重真菌性角膜炎的感染程度并影响预后,积极控制血糖可能降低角膜感染程度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李金  王丽娅  王志立  孙声桃  韩雷 《眼科研究》2011,29(10):898-899
诺卡菌角膜炎临床非常罕见,仅占细菌性角膜炎的0.3%~0.8%。以往报道诺卡菌角膜炎继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及戴角膜接触镜后。该病属于罕见病,易误诊、误治,值得临床医师高度警惕。目前,国内尚无活体状态下观察诺卡菌的报道,我们收集经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诊治的5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均非全层)86例(8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结果86例中治愈80例,成功率为93.02%;随访观察6~24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为0.2~0.6。6例复发,复发率为6.98%。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性角膜炎,角膜上皮细胞和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CCIC)与CMV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经角膜上皮细胞CVM免疫组化结合眼部体征确诊为CVM性角膜炎,27例患者中18例(66.7%)尿中CCIC阳性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给予聚肌胞治疗。结果 18例19眼患者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可见浅黄色棕竭色的阳性颗粒,强阳性4例,中等阳性5例,弱阳性9例;角膜上皮细胞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见阳性颗粒,强阳性7例,中等阳性6例,弱阳性5例。治疗后,治愈13例14眼占72.22%,基本治愈5例占27.78%,治疗有效率100%。结论 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存在CMV,免疫组化法(SP法)CMV敏感性,特异性高。作者认为免疫组化不仅可以用于临床CMV患者早期、快速诊断,而且还是监测CMV复方及疗效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后角膜真菌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对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溃疡面5%碘酊及达克宁烧灼,0.2%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及静脉滴注,0.4%氟康唑及贝复舒滴眼,口服消炎痛、维生索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34例在10~60天治愈,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角膜穿孔,2例转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眼库角膜供体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7~2004年山东省眼库角膜供体的临床应用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 3475个角膜供体。方法 分析角膜供体应用于患者的年龄、区域、手术方式及疾病种类。主要指标术式及疾病种类。结果 接受角膜供体多为中年(44.7%)及青年(32.5%)患者。80.4%患者来自山东省。供体分别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376例,板层角膜移植术984例,角膜表面镜片术115例。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49.4%)、圆锥角膜(13.8%)、角膜白斑(9.7%)、大泡性角膜病变(8.7%)等眼病。在感染性角膜炎中,真菌性角膜炎占39.0%,病毒性角膜炎占35.2%,细菌性角膜炎占21.9%。结论 感染性角膜炎是山东省眼库角膜供体应用最多的疾病,其次为圆锥角膜。角膜白斑与大泡性角膜病变分别居于第三、四位。  相似文献   

16.
121例儿童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ng JX  Xu JJ  Sheng MJ  Liu Y  Zhu 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303-306
目的探讨上海市儿童角膜移植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及性别分布等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合作的方式,回顾性分析上海市4所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121例(122只眼)连续住院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均在17岁以下。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原发病、年龄及性别等数据。结果121例(122只眼)息儿中,外伤性角膜瘢痕27例(22.3%),角膜炎后角膜白斑24例(19.8%),先天性角膜混浊14例(11.6%),圆锥角膜13例(10.7%),角膜溃疡11例(9.1%),移植物排斥6例(5.0%),带状角膜变性6例(5.0%),化学伤6例(5.0%),热灼伤5例(4.1%),皮样瘤5例(4.1%)及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4例(3.3%)。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44例,男女性比例为1.75:1.00。患儿年龄四分位数范围为8~14岁,中位数为11岁。角膜移植患儿手术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主,为95例(78.5%);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为19例(15.7%);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其他手术为7例(5.8%)。结论外伤性角膜瘢痕和角膜炎后角膜白斑是儿童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且男性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7.
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治疗眼化学烧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阻止角膜新生血管,改善角膜移植片的预后,用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术,对陈旧性眼化学烧伤53例(53眼),作干燥全角膜板层移植组(21眼),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组(10眼)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以及对照组——单纯作全角膜板层移植组(22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联合干燥全角膜板层移植者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4~14天,平均7.4天。4眼发生排斥反应。15眼角膜上皮一直较稳定。植片保持透明者15眼71.4%。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5天,平均4天,9眼角膜上皮保持稳定。两组均有70%的病例较有效地阻止角膜新生血管与假性胬肉的发生。对照组愈合时间为7~20天,平均13.7天。22例中9只眼(40.9%)发生上皮早期剥脱或持续上皮缺损。结论:对严重的眼部化学伤施行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角膜损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损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21例(21眼)先用药物(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5月。结果21例中10例(47.62%)单用药物治疗溃疡愈合。另有11例(52.38%)接受了结膜瓣遮盖术,其中9例溃疡愈合,另2例角膜穿孔瘢痕愈合。结论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反应不敏感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应用SCMD微型角膜刀和schwind keretomⅢ型准分子激光机对556例病人1094眼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病人并观察其疗效3、6、12个月。结果 并发症有(1)角膜瓣游离4眼(0.36%);(2)角膜瓣形成不全2眼(0.18%);(3)角膜层间异物11眼(1.0%);(4)屈光过矫3、6、12个月分别为56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8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次数,原因以及预后等。结果168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总发生率27.38%。各病种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圆锥角膜3.85%(1/26);角膜内皮营养不良9.09%(1/11);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9.55%(13/44);真菌性角膜炎34.48%(20/58);细菌性角膜炎40%(6/15);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40%(2/5);热、化学伤33.33%(3/9)。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时间与发生率同角膜疾病的种、角膜植片的位置及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