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有明显玻璃体牵引、伴严重PVR或多次手术未能成功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37例37只眼。根据病情不同,合理选择玻璃体腔注气、完全气体/液体交换或硅油/液体交换作眼内充填,部分病例结合环扎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经过6-30个月(平均16.5个月)的随访,37例中30例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1%,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视力在0.05以上者共有19例。认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对不同的眼内充填物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提出各自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联合注C_3F_8治疗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Ⅲ级膜)的复杂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注C3F8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组37例(37眼)34例手术治愈,治愈率92%。随访3个月─1年,4例复发,3例再手术治愈。最终治愈的33眼中,30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减退。讨论认为通过玻璃体切割、全气液交换眼内排液、环扎、注C3F8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54例室温下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结果。出院时治愈病例45例(83.3%),未治愈病例9例(16.7%)。在保持随访的37例中,治愈病例30例(81.1%),未治愈病例7例(18.9%)。术后并发症包括屈光间质再混浊、出血、增殖和炎症。室温下玻璃体手术可能诱发这些并发症。彻底切除玻璃体联合巩膜环扎术可以减少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选择适当时机手术可以促使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徐格致 《眼科研究》2006,24(5):542-545
目的 探讨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点和玻璃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5例(45眼)继发于BRVO的RD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45眼RD患者术前和术中检查发现,合并视网膜裂孔25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16眼。44眼均完成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6—84个月。视力提高28眼(63.64%),稳定11眼(25.00%),下降5眼(11.36%)。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4,P〈0.01);完全PVD组与无或仅部分PVD组的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97,P〈0.01)。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39/45眼(88.64%),最终视网膜成功复位44/45眼(97.78%)。结论 继发于BRVO的RD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治疗继发于BRVO的RD,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视网膜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后视力光感或无光感发生的相关因素。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42例(288眼)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方法回顾2002~2006年因PDR在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对术后视力为光感/无光感患者的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有无黄斑病变、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多次手术等因素进行分析,随访1~60个月。主要指标PDR分期、黄斑病变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最后一次随访时视力分组为无光感/光感组(14眼)、有光感组(274眼)(术后视力≥眼前手动)。两组在术前严重黄斑病变、术前PDR6期、术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次手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42、0.000、0.048、0.000、0.000)。结论术前严重的黄斑病变、PDR6期、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多次手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光感/无光感的相关因素。正确的术中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眼科,2009,18:251—25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A)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29只眼)于2004年1月~2004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注入已过滤的TA悬浮液0.1ml(40mg/m1),以帮助辨认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增殖膜、黄斑前膜、内界膜,9例硅油填充,7例C3FR(15%)填充。手术后17例随访6个月以上,11例随访3至4个月。结果所有的病例,经TA注入后,可明显的改善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内界膜的辨认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提高占61.5%,伴PVR的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占61.3%,黄斑裂孔4例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4例黄斑前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所有28例均没有出现高眼压。8例伴PVR的视网膜脱离中6例(占75%)视网膜复位,4例黄斑裂孔均关闭,2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手术后明显减轻。结论经过滤的TA可作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较好的辅助工具,TA悬浮液是呈白色胶样,可粘附于玻璃体皮质、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帮助分辨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内界膜,提高手术效率。没有发现与TA有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方正  邱庆华 《眼科》2010,19(2):122-124
目的评估四切口双手操作进行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9例(39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方法对以上患者行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法玻璃体切割手术,切除机化玻璃体和积血、剥除增生膜或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等。主要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9眼术中顺利切除机化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增生膜,剥膜时间4~50min(平均16.2min),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手术时间32—65min(平均48min)。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明显提高者35眼(视力表提高2行或者光感到指数),随访中4跟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视网膜出血。39例术中及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容易进行剥膜、取异物等操作,对复杂性玻璃体手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眼科,2010.19:122—12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9例(59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分为3组,第1组,无明显的黄斑前膜或增生性病变者行巩膜缩短联合玻璃体腔注气(C3F8或消毒空气);第2组,有黄斑前膜或伴有增生性病变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第3组,黄斑孔为“白孔”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结果第1组,巩膜缩短联合玻璃体腔注气28例中,15例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2;13例随访中黄斑孔再开,其中11例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第2组,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23例中,20例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3;2例再次手术后成功。第3组,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8例,在术后4~6月行硅油取出术,视网膜均复位,最高视力0.2。59例中最终手术成功56例(94.92%)。结论不同的术式对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不同。术前根据黄斑前膜形成与否及其程度,结合设备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硅油,SF6填充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37例(3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其中30例为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7例为六氟化硫(SF6)填充。术后完全复位30例(81.1%),部分复位4例(10.8%),3例(8.1%)未复位。术后获0.02以上视力32例(86.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裂孔位置与黄斑部的关系及其视网膜前膜、下膜的增殖情况。合理选择眼内填充物是视网膜复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曾华  白钢 《眼科》1997,6(3):149-150
对6例累及角膜病变混浊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于临时人工角膜下行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对1例伴眼内异物,2例伴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眼内异物取出,玻璃体腔内复杂操作,如气流交换,眼内冷冻,惰性气体或硅油内填充等,使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复位,同时全部病例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使过去按传统方法需分次手术的复杂眼外伤通过一次手术恢复视力,随访5 ̄12个月,6例病人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伴视网膜嵌顿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伴视网膜嵌顿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膜剥离、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眼内充填术,部分病例结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伴视网膜嵌顿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3例(13只眼)。结果13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3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10例视网膜保持平复;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1例经再次手术使视网膜复位;解剖学复位结果为11/13,术后和随访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嵌顿者常伴有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采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施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术以松解嵌顿口的视网膜牵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24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巨大裂孔性网脱15例,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增殖性血管性视网膜病变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前部PVR2例。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技术,三通道睫状体平部晶体/玻璃体切除、膜剥离、过氟化碳液体使用、眼内激光、硅油-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硅油或气体-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C2F6气体。其中采用视网膜切开10例,视网膜切除10例,视网膜切开联合切除4例。结果24例患者近期(出院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22例,有效率为91.7%,19例视力不同程度的改善。15例巨大裂孔僵硬边缘切除或裂孔两边松驰性视网膜切开,解剖复位14例,视力改善。术后随访19例,时间为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18例,占94.7%,视力≥0.05者9例,占50%,眼球萎缩及低眼压1例。结论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为讨论玻璃体手术中经眼内引流视网膜下液体及与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系。对玻璃体手术中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258例,随访1~40个月。结果:视力增进210例,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228例(88.4%)。结论: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排液充分、安全、为视网膜脱离复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37例(40只眼)中,术后视力≥0.1者31只眼(77.5%),≥0.3者12只眼(30.0%)。术中并发症有晶体核脱位至玻璃体腔内(1只眼)、玻璃体出血(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虹膜红变(1只眼)、人工晶体夹持(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必须采取克服低眼压的措施,玻璃体腔液体灌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于晶体核硬化明显的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较超声乳化吸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过氟化碳液体后在前房中残留的小滴长期影响。方法 观察组有9例(9只眼),均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在前房内残留全氟萘烷液体的患者。手术方法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技术,包括三通道睫状体平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膜剥离、全氟萘烷液体使用、眼内激光、硅油-全氟萘烷液体变换或气体-全氟萘烷液体交换。平均随访10.3mo。结果 9例患者术后前房中发现全氟萘烷液体  相似文献   

16.
15岁以下儿童玻璃体手术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踪随访了行玻璃体手术2年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53例,其占同期玻璃体手术总例数的10.79%。病因有眼穿通伤26例(49.06%),眼挫伤15例(28.3%),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先天性眼部异常伴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各4例(7.55%)。术后28-61个月视力恢复0.02以上者35例(66.04%),其中0.5以上者12例(34.29%)。64.15%(34例)的病例术中见增殖性改变,其中19例(55.88%)系广泛性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是致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芳 《眼科》2005,14(4):238-24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时机及疗效。设计回顾性、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18例(120眼)PDR患者,其中88例(90眼)行玻璃体手术,30例(30眼)行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方法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Ⅳ期PDR合并玻璃体积血50例(52眼),其病程在3个月以内行玻璃体手术者35例(37眼),病程≥6个月行玻璃体手术者15例(15眼);第二组为Ⅴ期PDR无玻璃体积血60例(60眼),其中30例行玻璃体手术,30例行PRP治疗;第三组Ⅵ期PDR8例(8眼)行玻璃体手术。主要指标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3~48个月,第一组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手术者相比,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10眼(83.3%)和2眼(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9眼(36%)和3眼(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者术后视力〉0.1的10眼(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受PRP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第三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首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PDR患者尤其是进行性加重者,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PRP,视力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对严重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严重PDR患者23例(23只眼),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只眼)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10只眼)于玻璃体切除术5 d前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入选患者眼底情况: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提示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形成,和(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没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间接眼底检查有增殖形成和(或)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数,有无视网膜撕裂的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两个月视力的提高程度及两个月后玻璃体腔再增生、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1.92±8.79)min,术中剥膜发生明显出血者7例,视网膜撕裂者6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6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5.00±1.35) d,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者3例。 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30±7.27)min,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见眼内新生血管明显萎缩,剥膜时均无严重出血,视网膜撕裂者1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2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3.60±0.69)d,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个月无患者发生玻璃体腔再出血;术后2个月患者随访中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1.288, P =0.21)。结论严重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可减少术中剥膜的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行视网膜光凝容易,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减少术后玻璃体腔增生再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31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根据病情术中或联合晶状体切除、剥膜、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巩膜外冷凝、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玻璃体视网膜出血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平均(10±2.3)个月.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升高者3眼(9.68%),前房均不同程度炎症反应,应用药物治疗恢复正常;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眼(6.45%).术前15眼视网膜脱离在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视网膜裂孔封闭、黄斑裂孔闭合,玻璃体视网膜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效果肯定,能够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IFMH)施行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手术后的解剖学结果与视力预后。方法 11例手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手术方法为一标准的PPV手术,术中切除后玻璃体皮质,气-液交换,眼内注入15%C3F8气体,术后低头位至少5天。结果 一次手术后11例中有9例(81.9%)获得解剖学的裂孔闭合,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平均0.13(0.02~0.3)增至术后平均0.24(0.01~0.6)(P〈0.01).73%病例获得视力增进,有2例在术后1.5~2年又做了白内障摘除和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未见术后视网膜前膜形成及术后黄斑裂孔再裂开。结论 IFMH手术不用辅助剂治疗,大多数病例术后视功能可获良好的远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