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东省103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弱视患病调查。弱视患病率为3.21%,弱视首次检出率为73.41%。男女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检出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0.1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31.72%,斜视性弱视占13..60%,形觉剥夺性弱视占1.81%,其它占2.72%。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中,远视占81.33%,近视占4.22%,混合散光占14.46%;远视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散光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弱视程度随远视性屈光参差程度增高而加重(P<0.005,Pearson相关系数=0.61)。在斜视性弱视中,内斜视占75.56%,外斜视占24.44%,内斜视与外斜视的弱视程度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资料证明,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形成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其中能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屈光度值及两眼屈光度最小差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01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1;斜视性弱视占65.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屈光不正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屈光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调节性内斜视属于共同性斜视的内斜视之一,调节性内斜视又称屈光性内斜视,原因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的过度调节激起辐辏过强所形成的内斜视。多见于远视眼的幼儿,完全调节性者多在2-3岁时发生,80%伴有中度远视(+3.00-+7.00D),因为中度远视经加强调节即能看清,而高度远视由于程度太深,即使加强调节,也很难达到看清的目的,故多不发生内斜。但远视并不是引起调节性内斜视的唯一因素,因为远视患者中92%没有内斜而4%的内斜又为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4.
杨少梅  林健民 《眼科学报》1992,8(4):173-178
本文名分析了3099例2.5~14岁儿童的屈光状态.资料表明:非斜视者的屈光不正随着年龄增长,远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减少而近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增加。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者,中、量度弱视的高、中度远视和近视比轻度弱视者多.单跟屈光不正性弱视者,高、中度远视和高度近视比非弱视眼的多.双眼内斜视性弱视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分布无显著差异.单眼斜视性弱视的屈光分布与非弱视眼比,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揭示屈光不正性弱视与高度屈光不正有关;眼位偏斜可能为斜视性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京辉  卢炜 《眼科》2008,17(2):130-133
目的 了解共同性内斜视各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586例.方法 对586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内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AC/A比率,斜视度等.结果 58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先天性者72例(12.29%),非屈光性调节性65例(11.09%),部分调节性55例(9.39%),非调节性189例(32.25%),知觉性79例(13.48%),连续性24例(4.10%),残余性41例(7.00%);共同性内斜视伴有非共同性垂直斜视55例(9.39%);急性共同性内斜视6例(1.02%).斜视度>60△者先天性内斜视占77.78%,知觉性内斜视者占59.49%,非调节性内斜视者占52.91%;斜视度≤40△者残余性内斜视占60.98%,连续性内斜视者占75.00%.共同性内斜视除外知觉性内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0.9者367例,占62.26%.共同性内斜视屈光不正者357例(60.9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257例(71.99%).结论 在共同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者中,非调节性内斜视占首位.先天性内斜视及知觉性内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眼科,2008,17:130-133)  相似文献   

6.
屈光手术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不仅仅用来矫正单纯的屈光不正,其在治疗斜弱视领域也担任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介绍了屈光手术在治疗儿童以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及调节性内斜视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和调节性内斜视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斜视弱视儿童远视的屈光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远视是形成弱视及斜视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斜视及弱视患儿远视屈光状态的演变,有利于更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现将作者在这方面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5a,屈光性质为远视的斜视、弱视儿童157例(30只眼),其中男69例,女88例。初诊年龄4~8a,平均年龄6.08a,其中外斜视33例,内斜视53例(调节性内斜视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2例、非调节性内斜视11例);单纯性远视72只眼,夏性远视散光234只眼。1.2方法所有病例经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眼病,采用睫状肌麻痹门%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1次…  相似文献   

8.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临床特征及转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219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平均发病年龄2.45岁,多为+10°~+20°内斜视,平均用光度+5.46D,74.88%戴镜4个月内斜消失,73.52%伴斜视性弱视。平均8年的观察中,83.11%眼位良好,79.91%弱视治愈,70.50%获得立体现功能;部分患儿眼位不稳定,最终19例回退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5例呈连续性外斜视,3例呈微小内斜视。内斜视发病年龄小、治疗晚、两眼较大的屈光参差、重度弱视、双眼视功能不良可能是引起眼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统计了2050例儿童眼病,先天性眼病占34.41%,是婴幼儿期致盲的主要原因;儿童眼外伤占25.22%,其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屈光不正与斜视占15.27%,屈光不正在4~6岁和11~14岁之间处于就诊高峰,10岁前斜视患儿以内斜视多见,弱视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儿童眼部肿瘤占9.27%,常见的肿瘤为血管瘤、皮样囊肿、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眼底病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微小角度斜视与弱视、屈光参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微小度斜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分析其与弱视、屈光参差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和斜视术后视力下降的患儿,采用4。底向外试验和Bagolini线状镜检查,确诊为微小角斜视后采用传统遮盖、红光闪烁、Corn后像仪等综合治疗。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52例,其中治愈19例(36.5%),进步22例(42.3%),无效11例(21.I%);斜视术后微小角斜视22例(内斜视术后18例,外斜视术后4例),其中,治愈11例(50.O%),进步9例(40.9%),无效2例(9.1%),总有效率84.8%。结论屈光参差、斜视术后欠矫、过矫是引起微小度斜视性弱视的常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是有效的。远视性屈光参差和内斜视术后微小度斜视性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探讨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我院1990-2003年经住院治疗的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平均年龄10.32岁。远视者483眼,构成比为62.40%;近视者131眼,构成比为16.93%;12岁以前年龄组中发生远视470眼(占87.69%),5岁以前219眼(占97.77%);12岁以后年龄组中,发生远视13眼(占5.46%);12岁以前组发生近视者25眼(占4.66%),12岁以后组的近视构成比为44.54%;重度内斜视组中,中、高度远视占58.13%。结论 (1)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远视屈光不正者比正常人群远视患病率高;(2)内斜视斜视角大的中、高度远视比例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内斜视组(P〈0.01);(3)调节性内斜视伴发的远视屈光多为中、高度远视,较其他类型内斜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平均屈光度为+4,72D,明显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P〈0.01);(4)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的远视屈光度平均为+3.65D,明显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组(P〈0.01)。且半数以上为中、高度远视,亦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组(P〈0.01),推测屈光不正所引起的调节作用在先天性内斜视的病因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5)非调节性内斜视伴有远视者占41.17%,多为轻、中度远视,平均屈光度为+1.96D;(6)共同性内斜视伴有近视者占22.54%,较正常人群近视患病率高,且中、高度近视超过半数,这一关系值得重视;(7)共同性内斜视12岁以前组远视屈光状态高于12岁以后组(P〈0.01);近视屈光状态低于12岁以后组(P〈0.01)。  相似文献   

12.
青海藏族儿童弱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青海4-12岁藏族儿童5648人,弱视患病率为126%;弱视以轻、中度为多见,占84.7%;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为主,占76.l%,4-5岁儿童弱视患病率高,达2.31%-2.5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轻度弱视屈光不正度数低,中高度弱视屈光不正度数高,弱视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3.
全矫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占很大比例。De Buffon174 6提倡遮闭健眼治疗弱视以来 ,一直为眼科所用。目前虽已有几种治疗弱视的方法 ,但遮闭法仍是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1〕。我科近年来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采用全矫配镜联合传统遮盖进行治疗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 (非近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91例 161眼 ,男 35例 63眼 ,女 56例 98眼。年龄在3~ 11岁 ,平均 5.9岁 ,治疗时间 6月~ 2 .5年 ,平均1.4年。其中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19例 ,屈光…  相似文献   

14.
婴儿期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9例婴儿期患病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平均屈光度为+5.5±2.4D,弱视患病率89.3%,弱视治疗有效率88.5%,旁中心注视者占34.5%,58.8%有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期间17.2%发生眼位回退,3例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其临床特点与同期就诊的35例大于1岁患病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相类似。文中提出与先天性内斜视相鉴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86例共同性斜视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斜视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将共同性斜视186例分为两组,3~6岁为学龄前组,7~12岁为学龄组,进行眼屈光比较。结果共同性斜视儿童,内斜视多于外斜视。完全调节性和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中、高度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共同性外斜视以远视为多。结论儿童共同性斜视中内斜视与调节的关系较外斜视更为密切,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是导致外斜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屈光参差对微小度数内斜视弱视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程度对微小角度内斜视弱视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原发性微小度数斜视患者进行屈光参差程度,视力临床分析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微小度数内斜视中,远视性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关系密切,屈光参差程度越大,视力越差。结论 屈光参差在原发性微小度数内斜视形成中作用明显,屈光参差程度的加大进一步加重了微小度数内斜视患者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温州市区近十年来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中部分弱视患者,通过散瞳验光并试验镜,筛选出93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1486例,有效1471眼,有效率为98.99%,混合散光性弱视120眼,有效118眼,有效率为98.33%,二者疗效相近,均较好,近视性弱视58眼,有效47眼,有效率为81.03%,疗效最差(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MTI摄影筛查仪筛查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TI摄影筛查仪在眼科门诊对婴幼儿进行斜视和屈光不正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门诊的226例婴幼儿进行了筛查,阳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儿童合作率为100%,筛查结果异常率达22.84%,其中屈光不正占16.99%,斜视占5.75%。预测阳性率分别为斜视100%、远视100%、近视76.92%、散光88.88%、屈光参差87.50%。结论 MTI摄影筛查仪对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有很高的预测阳性率,它与眼科常规检查的结合可以提高防治弱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眼位回退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眼位回退的因素,我们对137例随访5年以上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进行分析。随访期间,23例戴完全矫正眼镜者不能再控制内科,出现了调节性内斜视的眼位回退,眼位回退发生率为16.8%。结果表明:抗调节治疗晚和双眼单视功能不良者易发生眼位回退,斜视发生年龄、屈光状态和双眼视力参差大小与眼位回退发生无关。及早发现并配戴屈光矫正眼镜和维持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是防止眼位回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调节性内斜视是后天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主要类型,约占1/3。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为完全由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内斜视。此型调节性内斜视如果早期发现的及时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均可消除内斜。但戴镜后眼球能否长期维持正位,以及屈光度与视力、双眼视功能如何,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就随访5年以上的64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