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周病变致眼球突出的MRI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i R  Cai J  Wang H  Tao X  Zhu H  Zhou H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00-202,I012
目的 评价MRI及CT在眶周变致眼球突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51例颅及副鼻窦9病变致眼球突出患者的CT及MRI检查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的炎症肿瘤,复发性病变及瘢痕组织等不如MRI。结论MRI可从多方位显示软组织结构成分,对血管瘤,粘液性囊肿及纤维瘢痕等有特异性表现,CT对揭示骨结构明显优于MRI,确定诊断必须结合表现。  相似文献   

2.
陈峰  尹平 《深圳医学》1998,11(4):21-21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Binswanger病(慢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15例脑血管病例中确诊为Binswanger病的2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26例患者CT均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大致对称低密度改变,MRI则表现为T2加权及压水像中双侧侧脑室及中央半卵圆区白质内点片或斑片状高信号。结论:由于该病的CT,MR清帷有特异性,故是确诊该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CT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b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b的基本CT表现为:球内软组织高密度肿块,肿块有钙化,强化扫描后轻度至中度增强;视神经增粗示球外蔓延。结论CT在R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对眼球结果进行观察。对视网的断层其最大特点之一,OCT系统可将视网的神经纤维层,色素上皮层与其它细胞层面清晰分辩并进行定量测量。本文对OCT的工作原理,眼部结构的正常OCT表现,及病变的OCT表现如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怀脉络膜视网的病变、黄斑前膜、黄斑理解孔等,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血管阻塞、视网创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等进行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对眼球结构进行观察。对视网膜的断层成像为其最大特点之一,OCT系统可将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色素上皮层与其它细胞层面清晰分辨并进行定量测量。本文对OCT的工作原理,眼部结构的正常OCT表现,及病变的OCT表现如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创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6例鼻源性眼球突出的CT及MRI检查表现分析,认为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者如炎症与肿瘤,复发性病变与疤痕组织等不易区分。MRI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并可良好揭示软组织特点成分,对炎症,血管瘤,粘液性囊肿,纤维疤痕等可有效较异表现,CT对揭示骨结构明显优于磁共振,确定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两者联合应用,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6例(18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评价两者在诊断中的作用。CT可精确揭示钙化,对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特殊价值。磁共振揭示钙化不如CT,但可良好显示球内情况,视网膜母细胞瘤T1WI为中等高度信号,T2WI为低信号,此点有助于鉴别Coats'病,永存玻璃体增生等其它白瞳症。  相似文献   

8.
CT、MRI在眼眶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2例进行CT、MRI影像检查的眼眶脑膜瘤进行分析,其中,视神经鞘脑膜瘤10例,眶内脑膜瘤5例,蝶骨嵴脑膜瘤6例,眶内、颅内与副鼻窦三腔脑膜瘤1例,术后得到随访者7例。CT、MRI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对肿瘤做出定位诊断,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术后随访中MRI比CT更有优势,可鉴别肿瘤复发与术后瘢痕组织,给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讨论CT、MRI的优缺点及眼眶脑膜瘤的CT、MRI表现。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评价两者在诊断中的作用。CT可揭示钙化,对诊断视网膜细胞瘤有特殊价值。磁共振揭示钱化不如CT,但可良好显示球内情况,视同多膜母细胞瘤T1W8为中等高度信号,T2WI为低信号,此点有助于鉴别Cosate病,永存玻璃体增生等其它白瞳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分析各种检查在高度近视不同进展阶段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2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屈光度大小分为A、B两组,A组屈光度为-6.00~-10.00D,B组屈光度为-10.25~-26.00D,测量眼轴长度后,分别行眼底彩照、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各项检查中的表现。结果 A组眼轴长度为(26.52±1.70)mm,眼底彩照73.08%表现为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此时OCT、B超、3D-MRI未显示特殊改变;B组眼轴长度为(28.80±2.24)mm,眼底彩照88.24%出现较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更严重的表现,OCT表现出各种特征性改变,B超可以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分级,3D-MRI表现出眼球的各种形态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轻,屈光度>-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重;眼底彩照可早期显示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随病变进展,与OCT、B超、3D-MRI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貌似炎症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原因分析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有炎症表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误诊原因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貌似眼部炎症Rb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病例最初都曾多次被误诊为感染性眼炎,当作炎症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病例具有较典型的炎症表现,而未怀疑肿瘤,最终经B超、CT和/或病理学检查确诊Rb。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绝大多数病例属眼外期,并伴有瘤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儿童眼部炎症表现应考虑Rb的可能性,B超、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CT增强扫描评价周围型肺癌。方法 68例经手术或胸穿病理产的周围性肺结节(直径1~5cm),其中肺癌48例,良性结节20例,分别于注射10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后的35秒,2分及5分钟对病灶进行薄层系列扫描。用纵隔窗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22例肺癌出现“血管条、点征”,表现为增强后在肿块内,尤其是在其周边部出现坑密度的条,点状影。所有良性结节均未见此征。CT-病  相似文献   

13.
角膜中央厚度与高眼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敏  陈晓明  宋广瑶 《眼科》2000,9(2):96-99
目的:探讨部分高眼压症患者所表现出的非病理性高眼压(OHT)是否为角膜中央厚度(CCT)增加所导致的测量误差。方法:共收集了11名OHT患者(21只眼)及11名正常对照。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用角膜曲率测量仪测角膜曲率。结果:OHT患者CCT为594.8±17.5μ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529.1±27.3μm),两组角膜曲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至少一部分OHT患者所表现出的非病理性高眼压来源于增厚的角膜中央厚度造成的测量误差。测量CCT对于正确评估压平眼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野损害的危险及确定治疗与否的临界眼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眼部CT表现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钢锋 《眼科新进展》1999,19(4):268-269
目的揭示少见或未见报告的眼部CT特征。方法对100例眼部CT片进行回顾读片,对有价值的特征详细记录。结果20例正常CT片显示眶内侧壁形态和厚度不规则,在解剖上眶内侧壁和内直肌密切相关,眶内结构关系明显,2侧眶外缘和角膜顶点垂直距离为眼球突度。8例异常CT片显示特征包括高度近视4例,眼外伤3例,眶内侧壁畸形1例。结论通过回顾读片,我们对正常和病变组织有新的认识,眼部CT表现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表现、CT所见和治疗手段,经CT确诊的爆裂性眶壁骨折18例,其中内侧壁型14例,下壁型2型,内侧合并下壁型2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内陷、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CT显示眶壁骨折移位,眶腔体积增大,眶组织嵌顿和副鼻窦损伤。非手术治疗13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治疗5例,3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结论:爆裂性眶壁折引起眶壁骨组织破坏导致眼眶组织解剖异常,CT可以显示眶壁结构破坏和眶组织及副鼻窦损伤的变化。是否手术治疗取决于骨折的程度和对眶内组织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2例鼻源性恶性肿瘤眶内蔓延的普通X线、眼用B超及CT的表现。人为CT能够正确判断眼眶病变的来源及整个病变侵犯的范围,基本上能够明确病变的性质。X线平片对眶内改变揭示较差,但能够发现副鼻窦密度增高、扩大及骨破坏等,对诊断能够提供重要线索。眼科高频B超检查能够发现眶内的异常改变,但对定性诊断特异性不高,且不能发现眶周结构改变,对判定眶内病变来源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的临床、CT和MRI进行了分析。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卒中慢履进行性痴呆。CT主要表现为侧脑室周转脑白质弥漫性不均匀低密度影,MRIT2中权像呈明显的高信号影,T1中权像呈等或低信号影。作者对SAE的病因、病理、临床及诊断、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总结分析了5例胸臂旨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出X线诊断对胸壁脂肪瘤诊断的价值,以及CT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眼科医生如何分析眼部CT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CT扫描可提供眼部组织结构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 ,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诸多原因 ,在眼部病变的CT图像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扫描 ,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 ,CT检查优于超声检查。为提高临床医生分析眼部CT检查诊断的能力 ,现就眼眶病变CT检查诊断上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同时介绍与眼眶病诊断有关的CT基础知识 ,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图像非常重要。一、眼部CT扫描的方法1.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测了正常人、高血压者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11种眼底病,结果证明:正常人视网膜循环时间(RCT)在3.0秒以内,可代表视网膜微循环状态;视网膜血管疾病微循环阻滞RCT延长。根据RCT3.0秒界限可将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疾病进行分型。其它眼底疾患RCT-般正常;但当其病变累及视网膜血管进而发生视网膜萎缩、机化时,也会影响到视网膜微循环,从而使RCT延长。因此观测RCT,对某些眼底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与预后推断,都具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