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7例非标准位眼球片上眼球内外异物的定位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放射科(325027)胡哲陈加善诊断眼球内外异物,X线摄片检查简便而有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所摄的片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而未能达到标准位片,从而影响了诊断质量。因此,对眼球异物在非标准位...  相似文献   

2.
软接触镜式眼球内异物定位环的应用福建省宁德市医院(352100)郭少华眼球内异物的定位,常用的有手持铅环定位法、角膜缘金属点环定位法等。我们用自制的软接触镜式眼内异物定位环,在临床上取得初步效果。材料和方法:用曲率半径为7.2mm、7.5mm及7.6...  相似文献   

3.
(二)X线定位法 5、生理学定位法 生理学定位法又称眼球转动定位法。临床上为了区别异物究竟是在眼球内或眼球外,而采用此定位法。方法是在X线球管和患者头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让眼球转动至不同方向而作二次或多次投照,以观察异物是否随眼球移动。当由直接定位法或几何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新型三维角膜缘环-杆定位器代替常规的异物定位圈,作眼球正侧位X线摄片,并配合几何比例图,作出异物定位,达到简单、便宜,而又更准确的异物定位。本文还介绍了定位器的制作和几何测量等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眼球内异物是最常见而严重的损伤,我院1973年至1982年间共收治各种眼病住院病人4.335人次,眼球内异物为410人次,占眼病住院人数的9.48%。绝大多数眼球内异物必须尽早摘出才有可能恢复或保持较好的视功能。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关健在于准确的异物定位。目前眼球内异物定位的方法很多,大多都致力于在伤眼角膜缘安放不透X线定位标记的定位器,即X线直接定位法,借以确定异物所在部位及与球壁的关系,达到异  相似文献   

6.
眼球内异物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摘除眼球内异物,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定位是否准确。过去本院采用吸盘式接触镜式定位器(简称吸盘式定位器)。此定位器使用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它有时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我们仿张效房氏的方格定位法,将一个简易方格定位器缝在巩膜上,进行X线摄片定位。简易方格定位器的构造:以探通注射针头的细铜丝(粗约0.2毫米),用微型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球后段异物外路(后径)摘出术中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提高眼后段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以离体及原位眼球巩膜表面的解剖学标志为根据,对95例眼球后段异物,按术前X线摄片所示的眼内不同位置,术中选用眼外肌、涡静脉或捷状后长动脉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结果 本法定位的95例与20例角膜缘缝线标志法的术后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体会到,前者一次性切口异物摘出成功率、脱盲脱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后者。结论 术中巩膜解剖学标志定位,方法简单、创伤小、准确性高,可避免术中牵拉旋转眼球所造成的径线位误差,是外路异物摘出术中一种较为可靠的径线定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解析几何的原理,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简便易行的眼球异物定位方法。它给出了两个值:r与d,r,即眼球异物距眼球中心的距离,可用于准确判断异物与眼球的关系;d,即异物所在子午线上异物距角膜缘的距离,也即弦长,可直接指导眼科医生手术。  相似文献   

9.
CT扫描与眼内异物定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CT扫描进行眼内异物定位,并寻求只有水平扫描片的眼内异物定位方法。方法应用水平扫描与冠状扫描方法:用水平扫描(2张眼球中心水平片和异物水平片)决定异物在眼内的深度;冠状扫描决定异物的时针方位。对于仅有CT水平扫描片时,确定异物的时针方位采用X线直接法中正位图代替冠状扫描。结果异物在眼内的深度(D)=R±F1,异物时针位由冠状片直接读出,或采用X线直接法正位图代替冠状扫描片。结论水平扫描结合冠状扫描可精确判定异物在眼内的深度及时针方位,如无冠状切片,也能精确地测出异物的深度及时针方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CT定位新方法。方法:筛选2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和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予CT“眼球平扫”和“眼球横扫”后,分别行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新法)、眼球平扫联合眼球横扫定位法(传统方法Ⅰ)和眼球平扫直角坐标定位法(传统方法II)定位。以术中间接检眼镜监视下定位或术中直接看到的异物位置为验证标准,分别测量依据以上3种CT定位数据确立的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误差。结果:26例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53mm、1.64mm(新法),1.37mm、1.64mm(传统方法Ⅰ)和2.02mm、2.55mm(传统方法II)。经配对t检验,新法较传统方法I差异无统计意义(经向:P>0.6,纬向:P=1);新法较传统方法II差异有统计意义(经向:P<0.05,纬向:P<0.01)。结论:新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更直观、更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眼球内后部异物摘除手术(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8、4~1991、4,178例眼内异物住院患者中,52例异物位于眼球内后部,占29.2%。其中49例采用了5种不同的手术方式:(1)X线摄片定位,常规经巩膜取出异物。(2)间接检眼镜直视定位法。(3)显微镜下直观磁棒接力取出法。(4)自睫状体平部直接夹取或吸取法。(5)经前房取出法,对合并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的病例采用了不同的联合术式,减少了后路摘出时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CT诊断眼球内小异物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例眼球内小异物,其中2例异物在眼球内,因为异物接近眼球壁,普通X线摄片不能准确定位,而CT扫描清楚显示了异物与球壁的关系。另1例CT扫描发现晶体后极一个非常小的异物,而普通X线甚至无骨摄影技术也未能诊断。  相似文献   

13.
X线眼内异物定位法不能显示眼球壁的结构,因眼球形态存在个体差异,故不能用它来对球壁异物进行准确定位,而B超和CT能显示眼球壁结构.本文对27例住院病例进行观察,其中金属异物26例,非金属异物1例.全部病例均用X线及B超和CT定位。B超系眼科专用B超,其探头频率为10MHZ,方法为间接探查法。CT常规行眼球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27例中,经手术验证异物存留部位与术前X线定位符合21例,与B超符合22例,与CT符合26例,其中1例未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CT定位新方法。方法 筛选 2 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和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 ,予CT“眼球平扫”和“眼球横扫”后 ,分别行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 (新法 )、眼球平扫联合眼球横扫定位法 (传统方法Ⅰ )和眼球平扫直角坐标定位法 (传统方法Ⅱ )定位。以术中间接检眼镜监视下定位或术中直接看到的异物位置为验证标准 ,分别测量依据以上 3种CT定位数据确立的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误差。结果  2 6例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平均误差分别为 1 5 3、1 64mm(新法 ) ,1 3 7、1 64mm(传统方法Ⅰ )和 2 0 2、2 5 5mm(传统方法Ⅱ )。经配对t检验 ,新法较传统方法Ⅰ差异无统计意义 (经向 :P >0 6,纬向 :P =1) ;新法较传统方法Ⅱ差异有统计意义 (经向 :P <0 0 5 ,纬向 :P <0 0 1)。结论 新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更直观、更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简化X线异物定位诊断的数据运算过程,便于临床应用,我们继眼内异物定位诊断的公式法(1987年)、盒式立体定位器(1989年)、电子计算机法(1990年)后,又设计制作了“简明眼内异物定位诊断图表”(简称:图表法)经临床应用102例,正确率94%.介绍如下:1.图表组成:(1)记录图.包括电子计算机绘制的眼球正、侧垂直位和经线位的平面图形:测量数据和诊断参数的记录表.(2)表格.由①直线距离,②方位角,③定位,3个表格组成.2.使用方法:依次进行(1)摄片和测量.角膜缘标记定位环;X线侧位,垂直位摄片;测量异物的空间坐标X、Y、Z(注:以眼球几何中心建立坐标;较大的异物应行多点测量)(2)标记和记录.将测量X、Y、Z数据,分别在记录图的平面图形中标记和数据表中记录.(3)定性和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一种综合的眼球内异物定位的新方法,其内容包括:(1)以塑料聚氯乙烯等斜面板屏蔽法拍眼眶侧位片,直接显示角膜,提供异物定位的可靠依据。(2)设计一种定位准确的非接触  相似文献   

17.
探针球内异物定位法,因其操作简单易掌握,已为眼科界所肯定,将X线摄片上取得的数据,如何精确地应用到眼球上,尚未见专门文献论述,故此,特将本法定位要点及其换算原理作一介绍。一、定位要点:X光机球管中心和伤眼角膜顶点连线应与机器台板垂直,胶片放在台板下正对伤眼,摄片时双眼睁开,停止瞬目,使眼固视正前方。摄正位片:病人取仰卧  相似文献   

18.
X 线定位法对过小异物或低密度的眼内异物,常因难于显影而致漏诊。至于异物位于球壁附近,究竟在球内、球外或球壁上,有时更难确定。上述一系列难题,借助CT扫描均可得到有效的帮助。因CT 是高分辨薄层扫描,不仅可以识别与组织密度差极为根近的异物,而且可做直观定位摄片,为传统球内异物定位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我们用常规X 线定位不准的3例球内异物,用CT 扫描都得到解决,报告如下。例1 男性22岁住院号26467586年4月铁屑自右眼颞侧周边角膜穿入眼球,伤口自然愈合,晶体混浊。当时眼底检查,视盘颞下缘可疑有细小异物。巴金氏异物定位,异物位于5点经线,距角膜缘后21mm,距中心2mm,见1mm 异物阴影。因手术困难,2个月后转入我院。视力手动(?)  相似文献   

19.
例1 刘××男21岁左眼被手榴弹炸伤4天入院。入院后,眼眶X 光摄片疑为眼球内异物。异物定位(使用吸盘式异物定位器)结果见异物位于眼球中心水平线上3mm,距角巩缘8.5mm。按此定位结果进行手术。在异物床相应部位切开球壁,用电磁铁吸引无反应,停止手术。术后第6天再次进行异物定位,测量异物位于眼球中心水平线上10mm,距角巩缘8mm。再次手术,手术切口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相距2.5mm,切开球壁后即见灰白色异物。顺利摘除一个1×2×1mm 异物。经化验为是铝合金,无磁性反应。术后复习两次定位照片,发现第二次定位片与第一次定位片的异物经线位置相差15°,深度差7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摘出技术的改进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眼后段异物400例,根据其为磁性或非磁性、异物的大小、形状、附着于眼球壁或悬浮于玻璃体,以及并存的其他眼外伤情况,分别采用磁棒接力摘出法、异物钳摘出法及平坦部切口直接吸出法等经玻璃体直视下摘出手术;对穿破眼球后壁并嵌顿于巩膜的异物则采用后径摘出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