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有关疾病的病因,鉴别CIC相应抗原尤其重要。以前所报导的检测CIC的方法大部分是非抗原特异的。本文作者使用聚乙二醇(P EG)—胰蛋白酶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表面抗原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ICs),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循环免疫复合物(以下简称CIC)的形成是正常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份,有利于破坏和清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抗原物质的持续存在或机体清除复合物的机能减退,GIC就可沉积于组织,激活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发生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目前已建立了多种检测CIC的技术,并为深入研究CIC的致病机制,监视免疫复合物病的复发和恶化,以及判断预后,观察疗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CIC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  相似文献   

3.
<正> 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由于CIC复杂的免疫生物学活性和理化性状,基于不同原理而建立的检测方法甚多,但适用范围多较局限,测定结果也常相距甚远。为了选择一种适于常规应用的敏感、简便、可靠的CIC检测方法,我们对三种CIC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了93例HFRS现症患者多份血清和部分尿液标本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_1q—IgG)含量,发现接受病毒唑治疗的患者血清CIC阳性率及动态水平均低于安慰对照组(P<0.05),结合尿液CIC检测情况,提示病毒唑可抑制HFRS患者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有害的中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减轻后者所致的病理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Raji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aJi-ELISA)检测了带瘤小鼠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腹水标本中的免疫复合物(IC),企图探索带瘤小鼠CIC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目前约有30余种。国内现多采用 PEG 沉淀法,本文就其特异性进行研究,观察了 CIC与肝功能、胆固醇、β脂蛋白及 HBsAg—Ab复合物等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对象661例50~75岁退休老干部,34例肝功  相似文献   

7.
甲型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甲肝病人血清用聚乙二醇组分分析法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发现:(1)甲肝急性期IgM抗体和IgM型CIC明显增高,且IgM型CIC与抗HAV-IgM效价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间接提示抗体IgM以甲肝病毒作为抗原形成CIC(循环免疫复合物),参与病毒的排除。(2)病人血清中CIC水平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不下40余种,一般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类,前者只适用于检测已知抗原和其相应抗体的 CIC,后者则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结合抗原以后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改变来检测 CIC。由于人体内形成的 CIC 实际上常涉及多种抗原系统,因此临床上多用抗原非特异法。Raji 细胞法以其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9.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是免疫病理学与临床免疫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Raji细胞放射免疫法(Raji-RIA)检测CIC,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联合会推荐的四种较好的检测CIC的方法之一。但该法需要制备热聚合的IgG,并保持其稳定性,要标记同位素并配备测量仪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Rote等于1983年  相似文献   

10.
<正> 循环性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颇多,国内现多采用PEG沉淀法,该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欠佳。本文根据Kelly等人的方法,应用琼脂糖区带电泳法检测CIC,方法简便可靠。材料和方法一、电泳方法:取1.5μl血清样品,以  相似文献   

11.
<正> 已知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与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为此建立了各种CIC的检测方法。Lambert等对18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发现其间的可比性甚差。因此,建立简便、稳定的CIC检测技术,仍为有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利用碘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125)I-SPA)测定CIC含量,获得较满意的结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为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有关胃癌病人免疫状态的研究国内虽有少数报道,但对胃癌病人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作系统观察者尚不多见。本文对81例胃癌患者CIC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CIC与胃癌的病期、治疗以及其它免疫指标的关系,并对部分病例作了治疗前后CIC水平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3.
<正> 已有不少报道在关节疼患者中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在关节疼患者中检测HDsAg-CICs及其临床意义的报道不多。本文检测了部分关节疼患者血清中HBsAg-CICs、CIC、HBSAg等项指标,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方法虽多,但多数操作复杂,不易为临床单位应用。尤其是检测肾小球疾病尿免疫复合物(UIC),国内外罕见报道。本文用纯品及酶标SPA建立“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经PEG沉淀后尿或血免疫复合物(IC)中IgG浓度,并以此计算IC含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具有以免疫粘附为基础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之相关性变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体外循环(心肺分流,CPB)术后CIC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性的两项指标: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的变化,探讨其内在相关关系,为红细胞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功能提供佐证。 材料和方法 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肺分流术,年龄5~11(平均7±2.3)岁,体重15~27(平均19±4.3)公斤。术前未使用过任何免疫制剂,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感  相似文献   

16.
鉴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能调节免疫反应,沉积于组织中可导致病理性损害,因此检测CIC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由于CIC能和补体C_1q相结合,作者用无放射性的酶做标记物,应用C_1q微量ELISA法测定CIC。该法敏感,而且重复  相似文献   

17.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各种免疫损伤引起的疾病诊断、治疗十分重要。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探讨,诊断治疗更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 CIC的检测方法很多,根据我院现有条件采用低浓度PEG(聚乙酰二醇)沉淀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用固相C_1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变化。利用C_1g及酶标抗兔IgG与血清中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后,通过底物溶液显色,检出循环内BSA-兔抗BSA免疫复合物,颜色深浅与样品内复合物量成正比。用本法检测21只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循环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清除血液中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寻找安全有效的吸附剂。方法:从系列亲合吸附剂中筛选出对CIC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AA3吸附剂,测定了该AA3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等参数,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吸附速率、温度和血中CIC浓度等条件对吸附率、吸附量的影响。结果:AA3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CIC的浓度,其吸附率可达40%以上,为治疗多种免疫复合物疾病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如所周知,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一般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法和抗原非特异性法两大类。前者适用于检测一种已知抗原及其相应抗体组成的CIO,如DNA-抗DNA、HBsAg-抗HBs、甲状腺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