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和非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同时用培哚普利对47例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病和45例非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组平行对照治疗。结果:培哚普利对两组高血压病降压作用明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谷/峰比值均>65%,SBP和DB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9.4%和91.1%,且老年患者每日的用药量仅为非老年组的50%(4mg)。结论:培哚普利是一种强效降压药物,降压作用稳定,副作用少、作用时间长、对左室轻度肥厚有逆转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瑛  许静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35-136
目的 观察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长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观察1年。除连续监测血压外,于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超声心动检查有关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结果 经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减小(P<0.01),苯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也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显著下降(P<0.01),上述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或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保护靶器官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贝尼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未治疗或者未经正规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和培哚普利组各4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ABI、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IMT均有所下降(P〈0.01)、ABI有所上升(P〈0.01)。治疗后血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贝尼地平组IMT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ABI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结论贝尼地平与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两者的降压效果无差异。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贝尼地平较培哚普利能更好地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好地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4.
Lin J  Chen D  Wu K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00-202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4周。以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1)3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病人治疗后M值均有明显增加。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6.6±1.4mgkg-1min-1,(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5.2±1.2mgkg-1min-1(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6.8±1.6mgkg-1min-1(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硝苯地平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明显比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低,短期治疗对血脂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爱英 《河北医学》2005,11(10):873-875
目的:对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45例)和非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43例)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88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服用培哚普利,老年组:2~4mg;非老年组4~8mg:每日1次,疗程4周。主要观察两组降压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P〈0.01),但是两组之间的降压总有效率和降压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35例心功能在Ⅲ级以上,应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培哚普利4-8mg每日1次口服,疗程为14d,并同时加用含镁极化液治疗。结果:心功能平均值由治疗前的3.6级降至2.1级,每搏输出量增加34.6%(P<0.01),心排血量增加19.1%(P<0.01),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27.1%(P<0.01);肺毛细血管嵌楔压降低18.2%(P<0.05),肾素,血管紧张II和醋固酮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与培哚普利合用或不合用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组(A)和培哚普利组(B),每组患者35例,每天分别予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8mg/12.5mg和培哚普利4mg,B组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氢氯噻嗪12.5mg,用药4周。用药前后测定血压、血尿酸、并监测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4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P〈0.01),而且坎地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血尿酸增高水平明显低于培哚普利合用氢氯噻嗪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与培哚普利合用氢氯噻嗪相似,但对血尿酸影响更小,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合并糖尿病治疗选择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两院2004年11月-2007年10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4例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所选病例中,左旋氨氯地平组62例,培哚普利组62例,两组治疗共24wk。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左旋氨氯地平组显效40例(64.5%),有效17例(27.4%),无效5例(8.1%),总有效率为91.9%。培哚普利组显效36例(58.1%),有效18例(29%),无效8例(12.9%),总有效率为87.1%。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检验,R左旋氨氯地平=0.53,R培哚普利=0.49,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肥厚(LVH),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糖(BS)和尿白蛋白排泄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均能明显地降低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SBP)。且能逆转LVH及降低UA、Scr、BS和尿白蛋白排泄量,尤以后者为优。  相似文献   

9.
段小嬿  蔡晓萍  严红 《广西医学》2002,24(6):810-813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8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n=42)口服氯沙坦50-100mg,每日一次,培朵普利组(B组n=46);口服培哚普利4-8mg,每日一次,持续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性差异(有效率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P>0.05);②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能同样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各时点及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和血压负荷。③两降低的谷/峰比满意,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分别为68.3%和79.7%,培哚普利分别为68.4%和79.8%;④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1),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血脂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⑤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6.5%,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具有同样的降压效果,氯沙坦的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0.
贺卫国 《中原医刊》2011,(20):62-6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CAD)患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14例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培哚普利(8mg/d,口服)3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培哚普利治疗效果,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3个月后检测。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改善多巴酚丁胺诱发心肌缺血,表现为症状减轻、心电图ST段幅度改变、左室壁运动分数改善(P均〈0.05)。血浆ACE活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缓激肽浓度增加(P〈0.05)。左室壁运动分数与血浆ACE活性抑制(P〈0.01)及血浆缓激肽浓度(P〈0.05)之间密切相关。而对照组则未发现有益的改变。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对CAD患者心肌缺血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staglandin E1 (PGE1) (Alprostadii injection) on patientswith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 Methods: 37 patients with PNS were recrui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prostaglandin E1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PAG(5,) PAG(m)], serum total protein(TP), albumin(Al),blood urea nitrogen(BUN), serum creatinine(Scr), cholesterol(CHO), triglyceride(TG), protein in 24-hour urine(Pr/24h) and platelet account (PLT). Results: TP, Al, CHO, TG, BUN, Scr, Pr/24h, PAG(5) and PAG(m) inPNS group befor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P<0.01) while n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性建立阿司匹林抵抗(AR)的金黄地鼠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选用健康雄性金黄地鼠130只,分为2组,造模组120只,普通饲料组10只。造模组采取高脂高糖高盐饲养12周,同时给予灌胃给药(0.74g/kg/d阿司匹林+2.22g/kg/d布洛芬)和吸烟4周,以建立阿司匹林抵抗(AR)模型。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作为AR判定标准: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同时符合两项者为AR,符合其中一项者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结果:多因素造模组,AR和ASR金黄地鼠的PAG均明显升高(P<0.01)。AR模型6只,发生率为5%;ASR模型28只,发生率为23%。结论:通过对AR产生的病理环境的模拟,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实验成功制造出AR金黄地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对高血压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核黄素 ( RBF)对 65例高血压病 ( EH)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1EH患者血小板聚集性 ( PAG)、血清丙二醛 ( MDA)和血脂水平 ( PL)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 ;2服药后 RBF组 PAG显著受到抑制 ,MDA含量和 PL明显下降 ,SOD活性升高 ,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明显的改变。表明 RBF对 EH患者有关的病理因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望成为预防 EH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ductal gray,PAG)中Mu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和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factor,NRS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32只小鼠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采 用Von Frey细丝和BME-410A型热痛刺激仪测量小鼠术前24 h和术后2,6,24,48 h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s,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Western印迹检测术后48 h 小鼠PAG中Mor和NRS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和术前基础值比较,I组、R组和IR组术后2~48 h PWMT和PWTL均 显著降低(P<0.01);术后2,6 h时R组较I组PWMT和PWTL略高(P<0.01),术后24,48 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I组比较,IR组术后PWMT和PWTL显著降低,并持续到术后48 h(P<0.01)。与C组和I组比较,R组和IR组Mor 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NRSF表达显著升高(P<0.01),C组和I组之间Mor和NRS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短时程输注瑞芬太尼可诱导小鼠术后痛觉过敏,同时瑞芬太尼还诱导PAG中Mor水平降低及NRSF水平增 加,该变化可能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患者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卡维地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近年门诊EH和正常血压各 80例 ,EH患者服用卡维地络 6周 ,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 (WBV)、血浆粘度 (PV)、血小板 1min聚集率 (PAG1)、血小板 5min聚集率 (PAG5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并与正常血压组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WBV、PAG1、PAG5和PA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而PV无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的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卡维地络能降低EH患者的WBV、PAG ,从而降低EH患者并发血栓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并探讨药物抵抗与血小板COX-1基因A842G位点的相关性。方法:154例ACS患者,以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ELISA法测定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水平。分析血小板COX-1基因A842G位点的基因型。计算患者2周内主要临床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154例ACS患者PAG及尿11-DH-TXB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急性心肿梗死(AMI)患者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2.994,P<0.01;t=2.053,P<0.01);②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抵抗(AR)6例,抵抗发生率为3.90%;③COX-1基因A842G位点基因型AA型150例(97.40%),AG型4例(2.60%)。AR患者6例,其中AA型患者5例(83.33%),AG型患者1例(16.67%),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560,P<0.01);④2周内AR组MACE率33.33%(2例),AS组4.05%(6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73,P<0.01)。结论:①AC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且AMI患者高于UAP患者,高血小板活化状态能引起更为严重的急性心脏事件;②COX-1基因A842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R的发生有关,含有G突变基因患者更易发生AR;③AR患者更易发生心脏临床事件。  相似文献   

17.
21例银屑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TL-CFU)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TL-CFU数及IL-2R表达均低于正常人(P均<0.01),且进行期低于静止期(P<0.01,P<0.01)。寻常型与脓疤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IL-2R表达与TL-CFU数呈正相关(P<0.01)。表明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T细胞免疫功能在祖细胞水平即有损害  相似文献   

18.
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71例,将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有关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1年~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小,病期长及未经系统治疗者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差(P<0.01);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阳性症状为主者的预后较慢性起病、临床以阴性症状为主者为好,(0.01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 (vWF) ,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0例MHD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vWF ,sE -selectin水平 ,同时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MHD组vWF ,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1) ,MHD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vWF ,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P <0 .0 1,P <0 .0 5 )。MHD组vWF ,sE -selectin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0 .964 8,P <0 .0 1)。MHD组vWF含量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r =0 .45 3 1,P <0 .0 5 )。结论 :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vWF ,sE -selectin可作为反映M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镁铬锰锶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40例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简称合并组),35例冠心病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中镁(MS)、铬(Cr)、锰(Mn)、锶(Sr)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合并组血清Mg,Cr、M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r值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合并组变化最显著。并发现血清Mg的降低与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有关,血清Cr的变化仅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