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眼眶炎性病变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眼眶炎性病变患者的CT、MRI征象。眼眶CT、MRI检查12例,仅行眼眶CT检查28例。结果按病因分类:鼻窦源性22例,外伤源性12例,肝克雷伯杆菌感染2例,糖尿病4例。按累及结构分类:骨膜下脓肿形成5例,肌锥内间隙脓肿1例,肌锥外间隙炎症4例,眶隔前炎症3例,海绵窦炎3例,弥漫性炎症7例,内源性眼内炎3例,眼球筋膜炎5例,泪囊炎2例,泪腺炎7例。眼眶炎症影像特点取决于受累结构及范围,表现为眶内正常结构界面消失和一个或多个解剖间隙局限或弥漫浸润。结论 CT、MRI对客观显示眼眶炎症的致病原因和累及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光整,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直径23~57 mm,平均45 mm;20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见散在囊变,2例见小斑片状钙化;24例均表现为CT低密度,2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22例肿瘤内见多发血管影,其中16例肿块内血管呈"烟花样"分布;2例较小病灶瘤周水肿较轻,余22例肿瘤占位效应显著,瘤周水肿明显。病理上肿瘤组织中含大量扩张、充血的血管。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密度或信号、肿瘤内"烟花样"血管分布及瘤周水肿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12例,间隔不规则增厚8例,囊壁结节10例;囊性病变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6例,和/或囊性病变周围肾实质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4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8例,中度增强5例,轻度增强3例。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的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右肺奇静脉裂MRI及CT轴面平扫表现为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影,MRI信号强度高于肺实质,CT显示奇静脉裂宽度超过水平裂及斜裂,周围可见乏血管带;奇静脉弓位于奇静脉裂最下方,呈粗条状影,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肺实质,矢状面显示该弧线凸面向上,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位于椎体、纵隔和奇静脉裂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含气组织为奇叶。结论: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具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多方位成像对于该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发生于上颌窦者25例,前组筛窦3例,蝶窦2例。30例均可见病变向邻近的部位蔓延,压迫相应结构,但分界尚清楚,MRI较CT显示更清楚。CT表现为受累的鼻窦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窦壁骨质受压、变形,28例骨质不连续并形成缺损,以上颌窦内壁最常见(21例),残端骨质伴硬化8例,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中10例见静脉石影;16例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有散在、形态不一的明显强化区域。与脑组织比较病变在MR T2 W1呈低信号4例,中等信号14例;在T2 WI呈高信号16例,中等信号2例,但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形态及数量不一的低信号影;增强后病变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外观呈蜂窝状8例,斑驳状10例;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显示渐进性强化。结论典型骨质改变加静脉石可提示该病诊断;MR T2 WI不均匀高信号、渐进性强化、斑驳状或蜂窝状表现,也是诊断该病的特征性征象;联合使用CT和MRI可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表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2例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行CT扫描,其中6例行MRI检查. 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眼.常见部位为眼眶外上壁、上壁及外壁.HR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但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 1WI均呈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T2WI呈等或高信号.CT及MRI显示病变中~重度强化. 结论 HRCT可清楚显示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能帮助临床诊断;MRI可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SFT的CT和MRI表现,21例均行CT扫描,其中8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结果:SFT最大径线3.0~22.6cm(平均9.8cm)。CT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19例,呈高密度2例,增强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16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坏死区,3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可见病灶周围水肿表现,2例侵犯邻近骨质。MRI上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中等、高信号或不均匀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能够很好地显示SFT病灶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对于SFT病灶的早期发现、诊断与鉴别、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对肿瘤的部位、密度或信号、范围及骨质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多位于蝶腭孔区(16例/18例),CT上密度多均匀(6例/11例),MRI上信号强度不均匀(12例/14例),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14例/14例);增强MRI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14例)并显示肿瘤沿自然孔道与裂隙广泛累及周围结构。结论MRI可明确显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部位和范围且信号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CT和MRI资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显著强化。结论:CT、MRI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位及分期。术前行DS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静脉性血管瘤CT图像,与5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对照分析。结果:CT图像显示,21例静脉性血管瘤位于眼眶前部9例,肌维内8例,肌锥外3例,肌锥内外1例;多数病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显著,6例肿块中有钙化;肿块中扭曲血管状影有6例,肿块边缘不光滑14例,光滑圆形1例;眶骨受压7例。两组病例(21例静脉性血管瘤和55例海绵状血管瘤)在病变部位、钙化和形态边缘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增强CT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肿块位于眼眶肌锥内,2例深达眶尖部;另10例占据肌锥内外或仅发生于肌锥外。横断面扫描显示34例肿块位于眼球后,其中20例紧贴球后壁;冠状位扫描较难分辨眼球与球后肿瘤的前后界限。横断面扫描中,肿瘤与视神经、禄外肌界限不清;但在冠状位可显示两者受压移位。43例肿瘤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10例呈不规则或闭块状,且边界欠清,另2例两个瘤体呈哑玲状相连。38例密度不均或欠均,其中6例有高密度斑点或片状阴影,2例为钙化或静脉石。30例增强后扫描中20例部分增强明显,且增强后肿瘤的边界、形态、大小更加清楚。结论:横断面在辨别肿瘤与眼眶及眼球的关系,冠状位在区分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时各有优势,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平扫、脂肪抑制成像(SPIR)及增强扫描的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MRI扫描T1WI呈等信号8例,稍低信号3例,T2WI高信号11例,SPIR稍高信号11例.增强后动脉期中心轻度强化7例.MRI诊断8例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球后占位血管性肿瘤不除外.结论 MRI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种植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腹部脾种植患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例患者均有脾外伤破裂或脾切除史,有19个脾种植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1)1例脾种植位于腹膜后,1例2个病灶分别位于脾区和胰腺尾部,3例位于脾区.上述5例脾种植直径10~50mm.螺旋CT扫描2例,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为均匀稍高密度.MRI平扫5例,2例T1WI正相位均为等信号,T1WI反相位信号降低;3例T1WI正相位为稍低信号、T1WI反相位信号无明显降低.T2WI均为中高信号.MRI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为高信号.病理检查脾种植内无或少量含铁血黄素.(2)1例多发脾种植患者,5个病灶位于肝脏,7个病灶位于上腹部大网膜和肠系膜区;1例脾种植位于脾区;上述2例脾种植直径10~40mm,2例同时行CT和MR扫描.CT平扫1例为略高密度(脂肪肝背景),1例为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为高密度.MR平扫,T1WI 2例均为稍低信号,T1WI反相位1例信号无降低,1例信号降低;T2WI 2例均为不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脏病灶呈轻度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大网肠和肠系膜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中等高信号.1例脾区脾种植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信号.病理检查病灶内见大量含铁血黄素.结论 脾种植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室管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接受CT平扫.结果 5例室管膜母细胞瘤中4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发生于右侧额叶,3例发生于脑室内(右侧侧脑室、左侧侧脑室及四脑室各1例).1例为多发病灶,主体位于双侧额叶侵犯胼胝体膝部并脑室及鞍上池多发播散转移.肿瘤体积2.6 cm ×2.4 cm×3.4 cm~5.7 cm×5.6 cm×5.4 cm.CT平扫1例发生于左侧侧脑室内病灶表现为大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瘤周无水肿,另1例发生于双侧额叶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稍高密度,边界不清,可见大片水肿.MRI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稍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例见肿瘤内囊变.结论 CT和MR检查能准确显示室管膜母细胞瘤部位、范围及周围受累情况,但是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定性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及CT、MR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证实的54例HB,分析其CT、MRI征象,探讨CT、MRI对HB的诊断价值.结果:39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CT平扫时为等低密度,21例伴有钙化,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中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是HB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正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使用GE Light Speed Qx/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3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对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并发症患者使用Marconi EelipsE 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CT检查采用7.5/11.25组合HQ扫描模式,重建层厚3.75mm,重叠重建率70%,扫描范围自膈顶至L3椎体下缘水平,对比剂1.3ml/kg体重,注药流率3ml/s,延迟时间18~20s,40~45s,60~70s。所有数据均在GEADW3.1~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RI检查采用Express TR 8000 ms,TE 256ms。结果 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均出现移植肝周积液、胸腔积液及压迫性肺不张,门静脉伴行影像10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11例,肝动脉右支起始部狭窄2例,肝动脉闭塞2例,肝动脉吻合口瘤样扩张2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梗死5例,胆管吻合口部位狭窄6例,非吻合口狭窄4例,胆瘘l例,胆管淤泥/结石3例,右侧肾上腺出血2例,肿瘤复发5例.腹腔积血3例,腹腔积气l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及MRCP,可以清晰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CT平扫,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瘤体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中病灶局限于鼻腔者4例;有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者9例(69.23%);其中2例侵及同侧的前颅窝(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鼻腔中上部肿物,MRI显示内部信号不均匀,而CT显示密度大都较均匀,且增强有明显强化,周围骨质有破坏,甚至病灶自鼻腔延续至前颅窝者,呈"蘑菇"状,应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邻关节骨囊肿的CT、MR表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组共36例经病理证实的邻关节骨囊肿病例,其中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17例做了MRI检查,5例(5/36)同期做了CT和MRI检查。结果邻关节骨囊肿的CT上主要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可见硬化,单房或多房,骨皮质可有断裂,病灶多位于关节软骨下,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上主要表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T1WI上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上为均匀的高信号,在STIR图像中异常信号未被抑制,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病灶与关节相通。结论CT和MR是检测这类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