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平谷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和死亡构成比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且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辖区内各医疗单位上报按照北京市统一要求的“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及妇幼保健院质量控制资料采取回顾分析。结果五年期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7.21‰,本区围产儿死亡率6.18‰,外地围产儿死亡率11.8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早产。结论在围产儿死亡评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做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助产医生及儿科医生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的提高,加强外来人口的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呼吁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贫困母亲救助”政策,才能有效降低平谷区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平谷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和死亡构成比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辖区内各医疗单位上报按照北京市统一要求的"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及妇幼保健院质量控制资料采取回顾分析.结果 五年期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7.21‰,本区围产儿死亡率6.18‰,外地围产儿死亡率11.8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早产.结论 在围产儿死亡评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做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助产医生及儿科医生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的提高,加强外采人口的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呼吁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贫困母亲救助"政策,才能有效降低平谷区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74~1983年上海市区十二所医院围产儿死亡率13.1‰,其中死胎5.5‰,死产1‰,新生儿死亡6.0‰。并分析了围产儿死亡与产母年龄、产次、孕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根据病理解剖结果或临床诊断的死亡原因依次为缺氧、畸形、早产。从流行病学观点计算围产儿死亡与母婴合并症的归因危险度,提示围产保健工作重点依次为早产、畸形、窒息及颅内出血等;并提出若干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措施。  相似文献   

4.
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5.6‰[1]。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我院1988年至1997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近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我院1988年至1997年十年中共有围产儿30177例,围产儿死亡237例,其中…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院1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方法:按照1977年WHO的围产期Ⅰ的计算方法和我国1981年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总结的早产、死胎、死产和初期新生儿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对我院10年125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66‰。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是13256‰,足月产是586‰。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是12745‰,正常体重儿是533‰。臀位分娩围产儿死亡率是17857‰,其它分娩方式是405‰。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因顺位为缺氧、畸形、肺部疾患、不明和其它。结论: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加强围产保健,加强产前产时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420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两个阶段,对1990~1999年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进行监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990~1994年29.79‰,1995~1999年17.72‰,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主要死因死亡专率前后5年差异有显著(P<0.005)。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东城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期间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5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1.57‰。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原因不明、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新生儿疾病。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脐带因素、新生儿疾病。胎儿畸形为第一位死因。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65.77%,东城户籍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16.39%。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5年来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不明显,而且明显高于东城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东城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期间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5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1.57‰。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原因不明、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新生儿疾病。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脐带因素、新生儿疾病。胎儿畸形为第一位死因。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65.77%,东城户籍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16.39%。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5年来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不明显,而且明显高于东城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一些参考数据。方法依托三级保健网,资料来源于全市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并经质量控制保证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结果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360986例,发生围产儿死亡4243例,其中本市户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67‰,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20.73‰,本市户籍及非本市户籍后3年围产儿死亡率均较前3年下降。本市户籍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畸形、不明原因、早产、其他脐带因素及新生儿窒息;非本市户籍前3年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早产、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及脐带脱垂,后3年依次为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其他脐带因素及胎盘早剥。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35.09%)较前3年(44.61%)下降,非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46.14%)较前3年(47.38%)下降不明显。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不断提高孕期保健及产科质量是降低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让流动孕妇接受规范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是降低非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阳山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至2009年住院分娩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率调查及死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8‰,其活产新生儿死亡率低于死胎,围产儿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畸形、脐带绕颈、早产、重度窒息.文章对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围产儿的死亡原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方法 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11.09‰,其中发生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等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加强婚前检查及产前定期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院3978年~1987年资料,婴儿出生总数11861人,围产儿死亡276人,死亡率为23.27‰,除致死畸形26人外,校正死亡率为21.08‰,死亡主要原医依次为缺氧、早产、妊高症、畸形;提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对高危妊娠监护、防治早产和产时缺氧、积极抢救新生儿窒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对相应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各助产机构统计的围产儿情况统计表、围产儿死亡统计表等资料,统计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出生数为185 259例,死亡数为1 316例,死亡率达到7.10‰。且从2015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各类原因死亡的围产儿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不同户口类型的围产儿死亡情况有差异,其中以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最高,总死亡率达到19.33‰;其中暂住人口死亡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5);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居前六位的分别为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脐带、胎盘因素、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持现有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必要措施,注重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注重流动人口的教育指导,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李珊 《海南医学》1994,5(3):168-169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6年至199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五年出生儿数16903,死亡310,死亡率为18.34‰,其中新生儿死亡171例,死亡率10.20‰;死亡46例,死产率2.72‰;死胎93例,死胎率5.5‰,死亡原因以缺氧为首,其次为早产,还有畸形、羊水胎粪吸入、颅内出血等,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不仅做好孕期保健与监护,定时产前检查,还要不断改善产前诊断设施,新生儿急救、诊疗、护理系统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984年上海市区12所医院围产儿死亡率12.8‰;其中死胎6.3‰、死产1.4‰、新生儿死亡5.1‰。分析了围产儿死亡与产母年龄、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和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采用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围产儿死亡与母婴合并症的归因危险度,根据此结果及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分析,提出若干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平罗县1996 ̄1998年22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死亡原因中首次为早产,占死亡总数的20.19%,第二位为死胎占15.46%,第三位为畸形占14.55%;难产者围产儿死亡率高达74.94‰,P〈0.01有极显著意义,出生体重〈2500g,死亡率为46.82‰。提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要提高接产技术,住院分娩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防治早产,死胎,畸形和窒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成都市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年成都市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1年围产儿死亡率8.29‰,其中,死胎死产占33.3%,死胎死产原因第一位是原因不明。7天内新生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成都市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成都市的妇幼卫生系统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质量,强化窒息复苏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当今哈尔滨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原因,我院对哈市具有分布代表性的省、市、区级医院14所,县级医院5所进行了连续3年的围产儿死亡流行病学监测。3年共监测围产儿56365例,死亡730例,3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12-95‰,与1989~1991年3年调查(死亡率18‰)相比,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说明我市围产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1996年、1997年、1998年死亡率分别为13-24‰、13-02‰、12-65‰,有缓慢下降趋势,其主要死因顺位是:畸形(占23-5%)、脐带因素(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