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国卿 《河北中医》1989,(4):47-48,F0004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而多发的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有少数可能恶变成癌,因而积极地治疗乳腺增生病是防止乳癌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治疗乳腺增生病(以下简称“本病”,的宝贵经验刊行,笔者就近年来治疗本病的有关资料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国内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为38.6%~49.3%,40~49岁为发病高峰,其癌变率约为20%,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我院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金辉 《国医论坛》2008,23(2):30-31
乳腺增生病多见于30~50岁妇女,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的50%[1].本病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腺管内或小叶实质等处.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 (HMG)又名小叶增生,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而无炎症性改变,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30~50岁妇女.笔者自2006年起采用火针疗法结合体针治疗乳腺增生病7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肖利芳  吕仕银 《河北中医》2005,27(4):310-31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由于本病的一小部分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本病的临床命名较多,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为避免命名上的混乱,使本病名称趋于一致,近几年来,国内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治疗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就本病的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是乳腺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可占中青年妇女发病率的50%以上,其中约有2%~4%的患者可发生囊性增生而癌变,因此提高本病疗效至关重要.近5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又有许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汪萍 《中医研究》2007,20(8):52-52
乳腺囊性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后的任何年龄妇女,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2001-2004年,笔者采用柴黄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50例,并与乳增宁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痛、乳腺组织局部增厚或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多为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卵巢激素反应性异常所致。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多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淤阻滞有关。本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大多发于30~50岁之间。部分病例可以发生癌变,据近年文献记载其癌变率为0.7~24%,甚至高达50%不等。我国于1978年已将本病列为妇女乳癌前病变之一②。因此,认真防治本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概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自制乳癖贴治疗乳腺增生2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多发于20~50岁之间,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其中青年期妇女,以乳腺小叶增生多见;哺乳后期妇女,以乳腺导管增生多见;更年期妇女则以乳房囊性增生多见.有些患者经多方治疗,但效果不佳,常使本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甚则引发癌变.我们经多年实践和临床观察,运用"乳癖贴"对215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中常见的乳腺病。本病的命名很混乱,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本病常见于30~49岁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将之归于“乳癖”范畴。笔者自2007年5月以来,采用中药乳痛丸(自拟方)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5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最常用见疾病。本病常见于25—50岁的女性,发病率为70%左右。乳房疼痛。触痛及乳腺组织增厚成肿块和形成结节是本病的主要表现,由于疼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有文献报告乳腺囊性增生的癌变率为2%-4%,因此乳腺增生的治疗被广泛重视。乳腺增生的治疗西医无特效药,主要是用他莫昔芬片加上乳块消片,乳核散结片,乳增宁片等中成药联合使用。其价钱较贵,疗效欠佳,且他莫昔芬的毒副作用较大,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笔者自拟“健乳汤”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一种常见非炎性非肿瘤性疾病,发病率为75%左右,其中约有2%~4%的患者可发生囊性增生而癌变[1],因此提高本病疗效至关重要.乳腺增生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多见于25~45岁女性,且现在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逐渐低龄化.现就治疗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女性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25岁一40岁的妇女,常与月经周期有关。笔者于2003年~2007年间,采用中药外敷配合微波治疗本病7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等。1985年以来笔者自拟“消癖汤”治疗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66例,男性2例,均已婚;年龄22~40岁者30例,41~50岁者20例,51岁上者18例;病程1年以内者26例,2~5年25例,5年以上17例,最长18年;乳腺肿块单侧者  相似文献   

16.
乳腺小叶增生应该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了。年轻至二十几岁的未婚女性,年老至四十几岁的绝经前妇女,都有患小叶增生的可能。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本病占所有乳房病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是妇女乳房疾病的一个高发病症。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多发病于20~45岁的女性,近年来,笔者通过辨证施治,用自拟天龙角针瓜篓汤治疗本病60例,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乳腺囊性增生病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简称乳腺病,为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发生率高达30%-49.3%。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黄体素不足,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在周期性改变过程中复旧不全而引起的乳腺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乳腺增生病是指临床上以乳痛、乳腺组织局部增厚或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主要症状 ,在病理上以上皮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及部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变化的疾病 ,近年将这类疾病统称为乳腺结构不良[1] 。此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 ,以 3 0岁~ 40岁之间为多见 ,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 3 6%左右。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 ,成年女性乳腺增生病患病率正以每年 2 7倍的速度递增 ,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健康妇女高 1 4~ 1 5倍 ,因此值得注意。根据本病的征候学特点 ,祖国医学应属“乳癖”范畴。《外科正宗》曰 :“乳…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纤维囊性疾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等,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本病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于20~50岁妇女,2012年6月~2014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乳癖痛愈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9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