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DNA微阵列。方法根据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的16SR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DNA微阵列,通过反向杂交技术鉴定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和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带荧光标记的PCR产物。结果该DNA微阵列与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不杂交,具有分枝杆菌特异性;可将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鉴定到群或种,具有较高的分枝杆菌种特异性。应用PCR-SSCP分枝杆菌初步菌种鉴定方法对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初步的鉴定,9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2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应用DNA微阵列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9株与探针a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与探针c杂交阳性,为胞内分枝杆菌;8株与探针d杂交阳性,为堪萨斯分枝杆菌或瘰疬分枝杆菌或猿猴分枝杆菌或胃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k杂交阳性,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p杂交阳性,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与探针r杂交阳性,为偶然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s杂交阳性,为草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a和p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复合感染株;1株与探针a和r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复合感染株;3株与该芯片杂交阴性。2株临床分离株经基因测序也证实DNA微阵列鉴定的特异性。结论该DNA微阵列有可能简便、快速、准确地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L型的诱导与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具有多重耐药性的淋球菌菌株,观察其在培养基内自发或在抗生素作用下L型的形成情况以及淋球菌稳定L型的基因鉴定方法,探讨淋球菌L型的形成条件,生物学特性以及与慢性淋病的关系及其病原学诊断的问题。结果表明,淋球菌的多重耐药性菌株在不含血清的非高渗透压液体培养基内能够良好生长,并且能够自发形成L型或在高浓度羧苄青霉素的作用下形成L型。淋球菌L型的形态高度不规则,体积巨大但能够通过0.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人SR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在男性DNA中特异扩增一条422bp的DNA片段,而女性中无任何扩增带出现,进一步将该片段克隆,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测试表明,扩增片段就是SRY基因的保守区,随后利用其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在男性DNA中获得一个约12kb的带,与文献相一致,因此,利用该引物或克隆片段,在临床上可用于性宫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性分化异常个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手段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方法 50例阴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患者认可度。结果 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88.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对加特纳菌的阳性检出率为59.09%,高于细菌培养法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对棒状杆菌、肠球菌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PCR检验法的总认可度为98.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用PCR检验法相较于细菌培养法的检验效果更佳,尤其是在加特纳菌检验中效果突出,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PCR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耿新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5,22(6):550-552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或DNA扩增技术。自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Mullis等首创PCR技术以来,它以惊人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现今,PCR技术已成为一种对标本中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的重要方法。近20年来PCR技术在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病原体鉴定、遗传病诊断、免疫学研究、癌基因探索及治疗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PCR在结核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张镁硒原慧云刘克战山西医学院张惠丽李亚蕊对1990年至1993年入院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TBM)脑脊液检查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认为快速、敏感、特异性强,与其它病原检测及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1)
目的分析16S rRNA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及血培养方法检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标本中潜在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适用于临床的可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方法建立16S rRNA通用引物PCR检测方法并检测534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标本,分析其病原学感染及特点,与常规血培养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建立适用于临床的可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结果 534例血标本的血培养阳性率为26%,经鉴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6%)、大肠埃希菌(14.4%)、无乳链球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7.9%)、肺炎克雷伯菌(5.8%)、屎肠球菌(4.3%)、其他菌株(14.4%)。16S rRNA通用引物PCR检测阳性率为37.6%,显著高于血培养检测(P<0.05)。经优化的多重PCR体系可快速准确检测败血症常见菌种。结论 16S rRNA基因PCR方法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用于临床新生儿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本研究初步建立的败血症常见致病菌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PCR定量分析ERCC2的基因在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2)基因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中的重要成员,被认为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和肿瘤耐药有关,由于ERCC2基因的在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甚低,定量分析困难,故改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双管ERCC2表达的定量方法,对16株人肿瘤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三批实验间的误差甚小,本定量方法可靠,准确,能对0.25pgDNA基因表达定量,适用于对ERCC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RAA)技术特异性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并与传统的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OXTR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提取样品外周血基因组DNA,经亚硫酸氢盐修饰后分别以MSP和RAA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DNA甲基化实验.结果 2种技术皆能扩增出OXTR非甲基化条带,而RAA技术成功扩增OXTR甲基化条带.结论 RAA是一种新型的等温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实现了在37℃恒温下的核酸快速扩增,可成为替代MSP乃至其他PCR实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经典的微生物鉴定有赖于微生物的纯培养,其在一些难培养、生长缓慢或需要特殊营养的微生物鉴定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微生物鉴定属表型鉴定,严重依赖仪器生产厂商提供的数据库,对类型多样的环境微生物的鉴定分型有明显缺陷。基于遗传物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为微生物的准确鉴定及分型提供了新的思路。16S rRNA/ITS遗传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易变异的双重特点,不依赖于微生物的营养及生长状态,在微生物的鉴定、分型中得到广泛应用。微生物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药品微生物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本文对16S rRNA/ITS序列与微生物鉴定、分型及其在药品微生物质量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体外高效扩增特异DNA或RNA序列的新技术,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创建以来,很快就成为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大、中型医院在开展此项工作,但由于技术操作工程较复杂,成本也较高.无法用于输血工作中对献血员的筛选,现就PCR技术在现代输血中的主要作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简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