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实行预防接种以来,各种生物制品在预防、控制传染病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存在不同生物制品的质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有些人受种时往往发生晕厥与过敏。为便于诊断与处理,下面介绍笔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预防接种是有计划地使儿童获得特异性免疫、降低人群易感性、控制相应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晕厥等。近几年,笔者曾遇到9例晕厥病例。如何预防接种时晕厥的发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用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每年有亿万人接种生物制品,异常反应病例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常用生物制品预防接种中较常见的异常反应,以供参考。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一)局部化脓:接种后局部出现化脓时,首先应区别是无菌化脓还是感染化脓。前者通常于接种后7~14天出现,红、肿、热、痛不显著,可用热敷促进吸收,脓液多时用无菌注射器将其抽出,切忌切开排脓;后者多在接种3~5天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明显,以抗感染为主,应切开排脓。 (二)晕厥:俗称“晕针”,并非接种所特有。少数人在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出现心慌、恶心、手足发麻等症状,较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管好生物制品,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了解生物制品的性质,做好领取手续及保管,过期疫苗及时处理。结果:使接种者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结论:为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应妥善保管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婴幼儿预防接种晕厥的临床护理质量,避免意外伤害,杜绝医疗事故。方法对39例预防接种晕厥患儿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特点。结论 32例半小时内完全痊愈,4例鼻外伤,2例头皮外伤,1例轻度脑震荡。经进一步诊治,全部痊愈。晕厥处理有效率100%。结果婴幼儿预防接种晕厥积极防范,积极处置,积极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晕厥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也可大大地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对影响预防接种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提示从事生物制品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责任感,正确,合理地使用生物制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过敏体质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上因为安达芬(a2b干扰素)属生物制品,一般都不用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我们在工作中对46例过敏体质患者,治疗前作皮试,阴性者36例完成了干扰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预防接种事故认定及处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有关预防接种事故认定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认定预防接种事故的构成要件;(2)对于预防接种纠纷的定性应当提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鉴定;(3)在法律诉讼中对于预防接种中的专门性问题由接种单位负举证责任;(4)预防接种事故损害的经济赔偿范围应根据《民法通则》给予全部损失赔偿。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9日,山西省亨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致函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山西省人大按照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认真查处省疾控中心生物制品配送被北京华卫公司‘托管’问题,尽快督促省卫生厅撤销《山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使山西省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古塔区儿童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调查祝煜(锦州市古塔区妇幼保健站)我站自1994年8月至1995年6月对区属托幼园所的近5000余名儿童全部进行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疫苗为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10ug/支血源疫苗),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来稿简报     
来稿简报袁康程、王庆斌(利津县第一医院257400)来稿报道α-糜蛋白酶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女,23岁,因先兆子宫破裂住院。剖腹产后给予α-糜蛋白酶治疗,用前未做过敏试验。应用5天更换批号(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批号9102181)10mg肌注,5分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直立倾斜80°的方法,观察了14例(21~52岁)有反复晕厥史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及10例(25~51岁)无晕厥史的健康对照者。分别在平卧位、倾斜位即刻、2、5、10、15、20、25min或晕厥发作时采静脉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的浓度。结果显示,患者在发生晕厥时(n=9),血压显著下降,PRA、AT-Ⅱ、ALD浓度迅速增加,显著高于未发生晕厥的患者(n=5)及正常对照(n=10)。研究表明,循环肾素(R)、AT-Ⅱ、ALD都迅速参与体循环的调节作用,但它们的增高不是引起晕厥的直接原因,而是对血压下降的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直立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异丙)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本组15例有晕厥史患者中,10例诱发出晕厥,其中3例同时有心动过缓,2例有结性逸搏心律;晕厥发生时间为倾斜后8±2.7分钟,晕厥发作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而8例正常对照组无1例诱发晕厥。试验结束时,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直立倾斜加异丙静滴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方法简便、安全、无创,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防范妇科门诊患者就诊时晕厥的发生。方法对33例晕厥患者回顾性病史询问、处理措施有效性及相关原因分析。结果发生晕厥的原因有多种,由于候诊时间长引起的低血糖性晕厥、过度焦虑引起精神性晕厥、疼痛刺激引起的血管性晕厥和体位变化较快出现的低血压而诱发晕厥。因此,我们在明确妇科门诊就诊患者晕厥发生的常见原因后,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巡视观察,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晕厥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在明确各种应急事件(如晕厥)可能发生的原因后,我们积极采取诱因防范,加强健康宣教,并及时落实各种护理措施后,明显减少了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大家健康》2016,(6):171-172
目的: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本社区医院2013年至2015年接收的预防接种患儿共37例,均出现不良反应。观察其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再制定出针对性应对方案。结果:本院接收的37例患儿中,其不良反应涉及:2例(5.41%)昏厥;21例(56.76%)全身反应;5例(13.51%)偶合反应;9例(24.32%)局部反应,患儿不良反应类型以全身性反应为主(P <0.05),予以对症处理后,所有入选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都已消失。结论:本院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不良反应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预防接种程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聂云皎 《黑龙江医学》2007,31(2):143-143
由于我院为学校医院,为了不影响学习,学生生病以后多数选择门诊治疗。我院每天门诊注射量大约在70-80人次,晕厥与过敏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两者的临床反应极为相似,因此能否正确区别晕厥与过敏十分重要。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门诊工作经历,结合2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借以提高对晕厥与过敏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和青少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物理治疗及药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友  杜军保 《中国医刊》2006,41(11):51-52
晕厥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可有许多原因引起。据一项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而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晕厥的病因复杂。其中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病因,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反射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本院儿科对154例晕厥患儿统计显示神经介导(反射性)的晕厥(主要是VVS)为65.6%,心源性晕厥占6.5%,不明原因晕厥占16.2%。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有研究发现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相似,因此对VVS患儿进行治疗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VVS的治疗包括对患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肌注青霉素引起晕厥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对40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而肌注青霉素时发生晕厥反应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一般取平卧位休息,可短时间内缓解。结论 该反应并非青霉素过敏,可继续用药,采取适当预防方法,即可避免此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3(23/430)例心脏起搏患者术后再晕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23例均为住院安植VVI型起搏器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7例,双束支~三分支阻滞3例。结果:23例再晕厥与起搏器有关13例(57%),快速室性心律失常6例(26%),其他原因4例(17%)。结论:起搏术后再景厥是临床急诊,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术后加强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及室性心律失常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口腔局麻时晕厥的防治及护理张国群(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科)口腔手术局麻时,由于病人精神过于紧张,饥饿或疼痛等因素导致而人发生晕厥,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通过术前对病人耐心解释和安慰,晕厥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我科门诊近2年来,在局麻时发生晕厥5例,其中男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