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0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每搏输出量fSV)及每分钟心输出量(CO)。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f(LVESD);同时监测心功能、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含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见明显改善,治疗组血浆BNP明显降低。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SV及CO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显著改善老年人CHF。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住院的1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苯那普利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苯那普利组在一般治疗(包括控制诱因,休息,限盐,强心,利尿等)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从5mg/d开始,逐渐增量至20mg/d,观察3个月。治疗后观察BNP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苯那普利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EF、SV以及CO明显增加(P〈0.05或P〈0.01);另外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的下降水平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LVEF:r=-0.88,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明显改善CHF患者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NTpro BNP与血钠水平的相关性,为CHF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间符合CHF诊断标准的7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Ⅲ级31例,Ⅳ级44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35例)与正常血钠组(40例)。其中,低钠血症组心功能Ⅲ级14例,心功能IV级21例;血钠正常组心功能Ⅲ级17例,心功能IV级23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NT-pro BNP水平,分组比较并分析其与血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YHA心功能IV级组NT-pro BNP水平[(3676.1±1232.0)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1 752.5±685.4)ng/ml];低钠血症组NT-pro BNP水平[(3 315.3±1 108.8)ng/ml]高于正常血钠组[(2 843.5±858.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低钠血症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1 958.9±716.3)、(3 880.4±1 283.2)ng/ml]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分别为(1 275.4±592.3)、(3 152.6±97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钠与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r=-0.330,P〈0.01)。结论血钠和NT-pro BNP可作为CHF患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实验分析药物奥美沙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一年之中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将其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类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待八周后对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实验测量,可知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其血浆脑钠肽值为1667.45,治疗后的血浆脑钠肽值为1045.34。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其血浆脑钠肽值为1754.34,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值为734.87。结论药物奥美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38例以及心律失常组40例,另选取4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力失常组和心房颤动组患者BNP、ESV、EDV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心房颤动组BNP、ESV、EDV分别为(1815.47±362.54)pg/L、(19.84±2.53)%、(62.41±16.75)%,均显著高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房颤动组EF为(23.85±8.58)%,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房颤动组中,NYHAⅡ级患者的BNP、ESV和EDV最低,分别为(1253.42±164.87)pg/L、(16.48±3.72)%、(52.39±12.41)%,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患者(p<0.05);NYHAⅡ级患者的EF最高,为(28.13±9.46)%,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经Person’s相关性分析可知,BNP与ESV、EDV呈正比,而与EF呈反比。结论BN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状况,在临床中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88例心衰患者BN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研究,并记录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450±32)pg/m l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50±6)pg/m l(P<0.01)。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NYHA、LVEF、LVEDD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入院后1~3 d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38例),比较2组入院1~3 d 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值(ΔBNP=BNP1-BNP2)、2周BNP变化幅度ΔBNP%=[(BNP1-BNP2)/BNP1]×100%。结果2组间BNP1、BNP2、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的可信区间0.988~1.531,P<0.05)。结论血浆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1年.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由(96±15)ng/L降至(70±13)ns/L;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由(48±10)mm减小至(40±1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42±11)%升至(4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BNP水平,平衡神经激素和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斑浆啮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荆、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其心功能的变化,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LVEF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治疗后LVEF均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增加更明显(P〈0.01)。他汀组总有效率(82.4%)高于对照组(69.9%)(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的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CHF患儿入院当天、治疗15天、出院后3个月测定血BNP水平。分析BNP水平变化与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3个月内共发生临床终点18例,其入院时BNP水平(969.3±248.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549.5±202.1)pg/ml。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942.3±421.0)pg/ml,较入院时升高;未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389.6±245.8)pg/ml,较入院时降低。结论:BNP的检测有利于CHF患儿病情评估,其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海源 《现代医院》2006,6(11):29-3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72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6·25mg,2次/天,口服,1周后剂量加倍,最大剂量为50mg,2次/天,6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美托洛尔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在应用利尿剂、ACEI和洋地黄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别嘌呤醇治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心功能II~III级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别嘌呤醇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治疗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别嘌呤醇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别嘌呤醇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力衰竭313例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为 《现代医院》2008,8(8):29-30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的病因、发病诱因,为提高老年CHF防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近5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老年心衰病人发病季节特点为冬季占全年41.5%,春季占21.4%,夏季11.5%,秋季25.6%;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诱因特点为感染81例(26.0%),心肌缺血73例(23.4%),劳累59例(18.7%),情绪激动25例(8.0%),输液过快15例(8.0%)。结论老年CHF发病时间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冬高夏低。老年人心衰临床主要诱因为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宗秀兰 《现代医院》2008,8(6):32-34
目的探讨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HF伴慢性AF106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加常规治疗52例)和常规组(54例),2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抗凝剂,观察2组疗效并随访1年期间因心脏原因的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美托洛尔组显著降低静息心室率(HR)和运动前后即该心室率差值(HD)及增加6min步行距离(S),显著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改善生活质量(QOL);常规组显著降低HR,但降低HD不明显,增加S,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LVEF增加,也能改善QOL。随访1年,美托洛尔组和常规组相比,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低(19.2%vs42.6%,p<0.05)死亡率亦较低(11.5%vs20.4%,p<0.05),两组存活的病例,常规组NYHA分级、S、LVEDV、LVEDV、LVEF、QOL评分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明显恶化(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利尿剂、ACEI、抗凝剂治疗的基础上,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其1个月疗效与单用地高辛相近,但1年后疗效却明显优于单用地高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和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133例,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收缩末径显著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增加。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亦明显降低。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重构、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梁国钦 《现代医院》2011,11(6):41-42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评价BNP水平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结果心衰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衰BN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衰,p<0.05。且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BNP水平越高,各亚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峰值水平较高,p<0.05。结论 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左心室的功能状态,对心衰者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阳  罗义  巩贵宏 《现代医院》2012,12(12):6-9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清sST2浓度,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19例,Ⅳ级19例。选取同期住院的无心衰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T2浓度,比较其ST2水平,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ST2浓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清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级别间血清ST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T2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与NYHA心功能分级(r=0.227,p<0.01)呈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r=-0.22,p<0.01)呈负相关关系。ST2诊断心衰的敏感性77.8%,特异性55.3%,AUCROC为0.758(95%C10.669~0.846)。结论 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金梅 《现代医院》2012,(Z2):84-8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护理进行护理,两组在入院时和6个月后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的评估,最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改进其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5,(4):40-42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4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2例,两组均接受降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NP、hs-CRP、各体征指标及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vs 80.65%,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2治疗后观察组BNP、hs-CRP水平(104.62±22.84)mg/L、(4.68±1.51)mg/L,比对照组(189.50±29.67)mg/L、(7.66±1.72)mg/L显著较低(p<0.05);3治疗后观察组LVDd、LVSd分别为(54.61±4.28)、(40.62±6.17),显著低于对照组(62.61±6.33)、(53.10±7.31),LVEF、FS分别为(49.27±7.44)、(42.30±7.18),显著高于对照组(42.30±7.18)、(16.87±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降低BNP、hs-CRP水平,且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