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颌骨成釉细胞瘤(AME)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KC)锥形束CT(CBCT)检查的影像对比。方法:以46例AME及OKC患者为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ME组(n=23)和OKC组(n=23)。均接受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比两组影像学区别。结果:AME组与OKC组病灶发生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AME组与OKC组病灶内部分隔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AME组骨壁不连续率为82.61%(19/23),高于OKC组(43.48%[10/23],P<0.05)。AME组牙根吸收率为78.26%(18/23),高于OKC组(17.39%[4/23],P<0.05)。AME组牙齿移位率为26.09%(6/23),与OKC组比较无差异(13.04%[3/23],P>0.05)。结论:CBCT可通过骨壁连续性、牙根吸收情况鉴别AME及OKC。  相似文献   

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67岁,病程2个月~9年。12例患部均有逐渐膨胀、畸形,按之如乒乓球感,牙齿松动移位,牙龈易出血,颏部麻木感,影响咀嚼,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造釉细胞瘤复发与术式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例典型颌骨内复发性造釉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的手术方法与造釉细胞内瘤的复发有关。结论:对复发性造釉细胞瘤进行根治性手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牙源性囊肿159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囊肿为口腔面部的一种常见病。统计本院病例,上颌发病明显多于下颌,两者之比为3:2。但限于上颌骨囊肿摄X线片较少,本文不加讨论。收集我院1990~1998年初经手术治疗,组织学证实,又保管较完整X线片的159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简称囊肿),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本组病例并复习文献,探讨与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夏玲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5):380-380
【病例】 男,3 0岁。因右下后牙龈内侧肿块3个月就诊。无牙痛、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专科检查:面部无膨隆,开口度正常,8垂直位,无松动、叩痛,舌侧可见一2 5cm×2 0cm×0 5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质软,表面粘膜光滑,无压痛,不可移动。血常规检查正常,右下颌骨侧位片示骨质无破坏。组织活检报告为炎性肿块。拟诊为8舌侧牙龈瘤。在局麻下行8拔除加舌侧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上皮下有炎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个月复发,仍无疼痛等不适,检查发现舌侧3 5cm×2 5cm×0 5cm大小球形肿块,固定,边界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7岁.以左小腿下段包块就诊,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小腿下段外侧有一蚕豆大小包块,质硬,无疼痛等特殊不适,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全身无其他特殊不适.1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现达10 cm×15 cm,仍无明显疼痛,但包块阻挡使左踝关节活动略受限,因此就诊.体格检套除发现左小腿包块外,其他正常,各项化验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2岁,3年前发现右胫骨前中上段有一结节,约2cm大小,稍痛,无红肿,在当地小诊所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结节缓慢增大,疼痛间断性发作,能耐受,其间没有进行任何检查。于2003年12月在当地医院行活检术,病理诊断不清转入我院。体检:右胫骨前内侧有一2cm长新手术瘢痕,胫骨前隆起,  相似文献   

8.
造釉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酶标免疫技术对造釉细胞瘤的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LSAB法对 14例造釉细胞瘤免疫标单 (多 )克隆抗体联合标记。共计 4类 12项。即上皮性 3项、间叶型 3项、神经源性 3项、激素类 3项。结果发现 :在立方或柱状上皮中的阳性率EMA5 7%、α1 -AT10 0 %、S -10 0 10 0 %、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在星网状细胞中的阳性率VI71%、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反应强度激素类及NSE较强 ,其它次之 ,上皮性最弱。结论 :1 对此瘤来源提出新看法 ,2 此瘤对激素有较强依赖性 ,3 对诊断低分化肿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骨造釉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颌骨造釉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位于下颌骨,1例位于上颌窦牙槽突部。单房型8例,呈单房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骨壳完整或不完整,内未见骨嵴影,壁可见小嵴状突;多房型6例,表现为多房皂泡状,骨壳菲薄,部分中断,内部不均匀,可见条状骨嵴影。根据肿瘤密度分囊性型、实性型及囊实性型。囊性型6例,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12~25HU,增强扫描囊壁可见轻度强化;实性型2例,呈不均匀中等密度,CT值约30~50HU,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囊实型6例,密度混杂,增强扫描可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造釉细胞瘤的位置、骨质破坏特点、内部密度特点、生长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特点,CT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5岁。自觉右小腿不适5天就诊。患者既往体健,1年前有外伤史,未伤及骨。查体:右胫骨下段内侧有压痛,皮肤表面无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X线平片示右侧胫骨下段增粗,骨皮质不规则,骨质密度不均,可见高低密度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颌骨囊肿1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之一。本文收集我院2001-10/2007-06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1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颌骨造釉细胞瘤X线平片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造釉细胞瘤重要的X线表现及相关问题。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颁骨造釉细胞瘤X线平片。结果:X线表现为多房型38例(59.4%),单房型11例(17.2%),蜂窝型7例(10.9%),混合型8例(12.5%)。结论:颌骨造釉细胞瘤重要的X线表现:弧形锐利的房间隔、蜂窝状的结构、分叶状切迹及局限性骨硬化的肿瘤边缘、瘤区牙根锯齿状或截根状吸收、根间浸润、及牙槽嵴骨质易遭破坏等。这些有一定特征性的征象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4例角化囊肿的临床、X线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9例(64.3%)下领骨磨牙升支,10例(71.4%)沿长轴生长,10例(71.4%)牙根斜面状吸收;7例(50%)单房,5例(35.7%)多房,2例(14.3%)多发。14例中5例复发一次,5年内复发者3例,复发时年龄在16-30岁间;1例复发二次(7年)。复发性囊肿均为单房、典型不全角化型。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下领骨磨牙升支为好发区,特征性牙根料面状吸收和沿长轴生长,存在着不同的生长特性,单房不全角化型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于10d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面颊总肿胀.无疼痛不适,左侧鼻腔通气尚可,遂在当地医院行牙齿全景拍片检查,提示:上颌骨囊肿可能,今入我院。体格检查可,专科检查:左上颌骨前区可触及直径约为3.0cm~2.5cm大小之圆形囊性肿物,不活动,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左侧硬腭饱满、膨隆,双侧鼻腔通气可.  相似文献   

15.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htogenic Keratocyst,OKC)有其特殊的病理表现,明显的复发倾向,侵犯性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潜在的肿瘤性质正越来越引起重视。文献报道其发生占颌骨囊肿3.3%~17.4%,术后复发率为13.7%~62.5%。本文通过对96例OKC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颌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据文献报告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3%。但由于造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多样化,容易造成误诊。我们收集了自1964~199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造釉细胞瘤84例,复习有关文献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1资料与方法84例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3.5岁。发生在下颌骨80例,其中右侧46例,左侧24例,正中部10例。发生在上颌骨4例。病程1月至18年,平均2年。84例均以面部不对称,局部颌骨隆起为主要表现,伴牙痛18例,日内形成疼管25例,眼球向外上移位4例。引例摄下颌正斜位片,…  相似文献   

17.
颌骨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临界瘤,多发于青壮年,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细胞瘤可侵犯邻近组织,当肿瘤发展至牙槽骨时可使牙松动、牙移位或脱落;肿瘤可穿破舌侧骨板向口底软组织发展,当肿瘤侵入上颌窦累及眼眶、鼻泪管,会使眼球移位及流泪。临床主要症状包括: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致面部畸形;咬合关系错乱,表现为牙移位、松动或脱落,偶有病理性骨折;颌骨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有时伴有乒乓球样压弹感。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我科1例颌骨造釉细胞瘤患者采用左下颌骨扩大切除、左腓骨肌瓣吻合血管、钛板内固定、临近组织瓣修复术,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牙源性囊肿X线表现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0-1998年初经手术治疗、组织学证实又保管较完整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简称囊肿)134例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84-8685
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比较常见,但它所包含的几种疾病之间或与造釉细胞瘤之间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疾病的复发至关重要。现收集我院1998-01-2011-01牙源性颌骨囊肿误诊2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1998-01-2011-01我科误诊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1~65(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采用髂骨游离移植修复外形缺陷手术的治疗护理。对11例患者采取充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手术效果,同时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复方丹参。11例全部治愈,术前术后患者配合良好,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满意。伤口2/甲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