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因恶病质死亡。我们分析了24例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子宫内膜癌24例,64~79y,平均71.5y。患者均有不规则的子宫出血,绝经至末次子宫出血平均间隔10.6年。全部病例均行子宫根除术,多数患者术后进行了化疗。按FIGO标准分期:Ia期6例,占25.0%;Ib期8例,占33.3%;Ic期9例,占37.5%;Ⅱ期1例,占4.2%。组织学类型:EC14例,占58.3%;非内膜样EC(NEEC)6例,占…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1-57岁。其中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平均年龄20-25岁,多为青少年;上皮类卵巢恶性肿瘤平均年龄为51-62岁。病史最短5天,最长3年。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肿瘤最大为32cm×25cm×20cm,最小10cm×8cm×6cm。其中合并胸、腹水3例,合并腹水18例。腹水量最多3000ml,最少400ml,均无血性腹水,腹水找到癌细胞6例(占23-3%)。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均为生殖细胞类肿瘤。病理类型 所有病例切除…  相似文献   

3.
残角子宫妊娠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但其危害性大,我院自1988~1998年期间共收治残角子宫妊娠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1,23y,停经2+月在当地医院人流失败。查体:子宫略大,在其右上方扪及8cm×6cm大小的囊性包块,入院后宫腔注入双氧水行B超检查,提示“残角子宫妊娠”。例2,36y,停经2+月要求流产,查体:子宫略大,其左上方触及一囊性包块,7cm×6cm大小,刮宫未见绒毛,送病理为“蜕膜样组织”,经B超检查考虑为“残角子宫妊娠”。例3,32y,停经3+月,持续下腹痛10小时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Ⅳb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探讨与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Ⅳb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11例子宫内膜癌Ⅳb期患者,平均 61. 1岁,绝经 9例,平均绝经 14.9年。临床症状主要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血性分泌物(9/11),其次为腹胀(4/11)、腹部包块(3/11),出现症状至就诊平均 15.1个月。 10例手术治疗, 1例拒绝手术,仅行内分泌治疗,8例行术中、术后化疗,3例术后放疗;平均随访 12.9个月,死亡 6例,2年生存率 28%,3年生存率 14%。盆腹腔复发 3例均死亡,平均存活 6.7个月,发生肺转移5例,3例死亡,平均存活14.7个月。术后残存病灶>2cm 4例,均因复发转移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术后无残存病灶3例均存活。结论:Ⅳ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较大,就诊较晚,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治疗以手术为主,尽可能切除所有病灶,并辅助放化疗,但预后较差,其相关因素主要有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宫旁血管淋巴管受侵,病灶范围及复发转移部位等。  相似文献   

5.
Poter综合征2例报告于莎莎杨振芸例1,孕妇27岁,孕3产0,末次月经1995年8月10日,预产期1996年5月17日。孕23周超声检查:臀位,胎儿双顶径5.7cm,羊水最大平段3.6cm;孕33周超声检查:臀位,双顶径8.1cm,羊水平段3.6c...  相似文献   

6.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于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谷春霞  何方方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2):720-723,T080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281名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共450次。分为生育期、绝经后无出血及阴道不规则出血三组。生育期组37例,共测量183次,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内膜厚度为:卵泡期7.8±2.1mm,排卵日10.4±1.9mm,黄体期10.4±2.3mm。绝经后无出血组200例,共测量200次,内膜厚度范围为1~5mm,平均1.4±0.7mm。阴道不规则出血组44例,共测量67次,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萎缩性内膜6例,厚度2.2±2.0mm;宫腔积液8例,厚度14.5±6.1mm;子宫内膜息肉12例,内膜厚度16.7±7.7mm;子宫内膜增生10例,内膜厚度17.4±6.7mm;子宫内膜癌8例,内膜厚度24.4±11.9mm。绝经后内膜的正常厚度应<5.0mm。  相似文献   

7.
子宫肉瘤术后复发部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子宫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 对30例子宫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复发的发生率为38.0%。复发时间43.3%(13/30)发生于术后1年内,66.7%(20/30)发生于术后2年内。临床分期I期22例,Ⅱ期3例,Ⅲ期5例、无Ⅳ期患者。27例为单灶复发,3例为多灶复发。复发部位依次为局部复发占42.4%,盆腔淋巴结复发占33.3%,肺9.1  相似文献   

8.
交界性卵巢冠囊肿七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有仲  师宜荃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0):614-616,T065
回顾性分析7例交性卵巢冠囊肿临床与病理特点。7例占同期451例卵巢冠囊肿的1.6%。发病年龄自16岁至60岁,平均37岁。7例交界性卵巢冠囊肿的病理特点为,表面光滑,源于阔韧带,输卵管、卵巢均正常。肿瘤大小自3cm*2cm*1cm至8cm*8cm*7cm。囊内含有浆液性清亮液体,囊内壁有乳头突起。7例中6例源于苗勒管上皮(副中肾管),另1例源于中肾管上皮,后者有明确的基底膜。7例术后随访1-11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收治4例寄生虫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例1.51岁,因绝经3年,阴道少量出血伴下腹不适15小时于1996年12月5日来院就诊,当日行诊刮术,宫腔深7cm,刮出少量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报告(病理号9323):寄生虫感染。  例2.53岁,因绝经4年,阴道出血8天于1998年5月25日来院就诊,当日行诊刮术,宫腔深9.5cm,刮出少量内膜组织,病理报告(病理号10736):炎性坏死组织及蛲虫。  例3.72岁,因绝经25年,阴道流血水、伴下腹不适20天于1998年11月6日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闭经溢乳综合征10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986~1996年间诊治的108例闭经溢乳(A-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108例A-G综合征中垂体瘤38例占35.2%,其中有94.7%伴高PRL血症,部分空泡蝶鞍5例(4.7%),垂体增生1例(0.9%)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1.9%),药物所致12例(11.1%),手术创伤1例(0.9%),特发性49例(45.3%),全组62例不孕患者经溴隐亭治疗妊娠率为59  相似文献   

11.
卵巢上皮性癌155例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70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5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并按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42例行2次手术,4例行3次手术。除6例外,余149例均于手术后行化疗,32例于第2次术后再次行化疗,9例因复发再次化疗。结果:2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4%、87.0%、70.6%;Ⅱ期91.9%、63.6%、47.8%;Ⅲ期59.9%、38.2%、19.2%;Ⅳ期25.0%、25.0%、0.0%(P<0.001)。6例未化疗者均在术后2年内死亡。结果表明,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残留癌灶大小有关。5年生存率中,Ⅰ期为87.0%和Ⅲ期为38.2%(P<0.001);G1的5年生存率为95.9%,G3为11.8%(P<0.001);无残留癌灶者为97.6%,残留癌灶>2cm者为21.2%(P<0.001)。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初次手术时残留癌灶<2cm,并于术后尽早开始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分析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研讨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74例,肌瘤直径≥ 3cm。手术指征包括肌瘤引起疼痛或尿频等症状20例,肌瘤生长快17例,合并附件病变26例以及不育21例。结果:每例患者肌瘤1-4个,其中单发肌瘤62例(82.4%),前壁肌瘤30例(40.5%),后壁肌瘤23例(31.1%),宫底肌瘤21例(28.4%),共切除肌瘤 93个,包括 16个壁间肌瘤及对个浆膜下肌瘤,肌瘤直径 3- 8cm,平均 4.8cm。19例(25.5%)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73min及 82ml,肌瘤≥4cm比肌瘤< 4cm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 P< 0.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3.2d,并发症率为1.4%。术后随诊平均22月(1~62月)。术后2月随诊时,术前有症状者术后均改善。1例复发再次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不育者5例妊娠,4例足月行选择性剖宫产术,术中未发现肌瘤切除部位明显粘连,1例自然流产。结论:中等大的浆膜下肌瘤或单发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率低,但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尚需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门诊阴道镜检查344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资料与方法1987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对妇科门诊344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年龄28~70y,平均41.8y,其中阴道不规则流血82例,占2.38%;接触性出血106例,占3.08%;脓性白带45例,占1.30%;慢性宫颈炎101例,占2.9...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44岁,孕2产2。住院号232961。因阴道流血2个月,下腹坠痛1周,于1998年8月16日入院。患者1986年1月末次妊娠,足月顺产,产后恢复正常。近两年月经周期延长至2~3个月,经期3~5天,色量均正常。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断,血色黑。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60天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好,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B超探测子宫为8-5cm×7-9cm×7-1cm,子宫后壁肌层内可见4-8cm×3-8cm较强回声区,球形、界限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提示子…  相似文献   

15.
用腹腔镜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燕生  郝敏 《生殖与避孕》1994,14(4):292-296
本文对366例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进行了研究:1.患病率以25~29岁最高,占52.2%,Ⅰ~Ⅳ期之间无差异;2.不孕症中EM占55.7%,EM中不孕率占80.6%,原发不孕62.8%,继发不孕17.8%,Ⅰ~Ⅳ期不孕发生率无差异,与输卵管通畅度无关;3.骶韧带为好发部位,占81.0%,随临床期别进展卵巢病灶递增,Ⅳ期卵巢病灶占60.0%;4.症状与体征表现随期到进展而加重巧早期EM病灶表现多种多样,出现率最高的是咖啡色小浆点、,占43.6%,病检阳性率最高的为火焰状病灶,占90.9%;6.LuF的发生率为12.7,EM组黄体期腹水量>正常组(P<0.05);7.腹腔镜下用激光治疗对要求生育者不论临床期别均作为首选方法,术后妊娠率31.6%。  相似文献   

16.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984~1992年间收住我院治疗的205例Ⅰ期及Ⅱ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Ⅰ期122例、临床Ⅱ期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1)手术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者,81例;(2)术前腔内全量放疗组,62例。放疗F点剂量为50Gy±10%,A点剂量为45Gy±10%;(3)术前腔内非全量放疗组,36例。放疗A点及F点剂量均<1/2腔内全量放疗组;(4)单纯放疗组,26例。4组间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中位年龄及手术术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Ⅰ期:83.1%、96.5%、84.8%、62.5%;Ⅱ期:82.0%、90.9%、51.4%、62.7%。术前腔内全量放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为高(P<0.05)。结论: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行全量腔内放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术前行部分腔内放疗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及乳头状内膜腺癌的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特点。方法:对56例含乳头状结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15例,乳头状子宫内膜腺癌41例。以普通子宫内膜腺癌160例作为对照。结果:各组诊断时,晚期病例的比例依次为26.7%、14.6%、5.6%(P<0.05)。宫外扩散率依次为53.3%、20.8%、12.1%(P<0.01)。深肌层受侵犯的比例分别为75.0%、41.7%、32.3%(P<0.01)。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则各为45.7%、61.9%、90.3%(P<0.01)。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以上腹部播散为主,未控率高达46.2%。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以盆内扩散为主,复发转移率达31.0%。结论:乳头状结构的存在是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因素;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的预后介于乳头状浆液性癌和普通子宫内膜腺癌之间。  相似文献   

18.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86年9月至1994年5月,应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10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104例中,5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3例(25.5%)淋巴结阳性。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G3肿瘤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1.4%、75.0%、66.6%与53.8%,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38例临床Ⅰ期中,11例因淋巴结阳性而上升为Ⅲ期.因此,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于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异位肾误诊为盆腔包块1例王桥患者35岁,已婚,G2P1+1,因月经过多半月,检查发现下腹包块2天于1995年9月21日入院。末次月经1995年9月5日,此次经量多件血块,经门诊治疗后出血停止。入院前2天B超检查发现子宫右后方有-10.0cm×6.3c...  相似文献   

20.
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部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569例,71例于术后半年后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82.3%在术后3年内复发。阴道顶端是常见的复发部位,占36.5%,以下依次为盆腔占19.8%,肺部占13.5%,腹部站10.3%,腹主动脉帝淋巴结占6.3%,外阴占6.3%,其他占7.3%。复发部位与手术彻底性及术后有否辅助治疗有关。因此建议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3年内应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