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最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效应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有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较为常见的是慢性心脏毒性,多出现在治疗1年以内,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进行评估。方法30例在江北人民医院化疗的肿瘤患者,所用化疗方案以表阿霉素(Epi)为主,表阿霉素总累计量(450±75)mg/m^2,每个疗程治疗前进行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IVSTd、LVP.WTd),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上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两个位点的峰值速度(收缩期峰值Vs、收缩期加速度a,舒张期峰值Ve)。结果与第一次治疗前对比,常规超声指标LVDd、LVDs、IVSTd、LVPWT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累积量达到450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7.3与68.0±9.0,P〈0.05)。舒张期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375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71±0.14与1.20±0.21,P〈0.05)。利用组织多普勒QTVI技术检测对比发现,收缩期指标Vs、a在累积量达300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70±1.07)cm/s与(7.84±1.10)cm/s、(132±14)cm/s^2与(219±31)cm/s^2,P〈0.05],舒张期指标Ve在累积量达到225mg/m^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86±1.04)cm/s与(8.74±1.32)cm/s,P〈0.05]。结论在监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较早期和较敏感发现心脏损害,且舒张功能的损害早于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手术、放射疗法能使1/3未转移早期病人治愈。早期诊断应用上述疗法有50%病人可以治愈,而其它病例需配合应用化疗。抗肿瘤药物在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对于某些恶性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睾丸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但是化疗有很大的缺点,它对肿瘤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而全身毒性较大。其中,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是一种严重而且经常困扰临床医生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阿霉素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以来,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及白血病的化疗.然而其剂量累积性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把阿霉素累积剂量限制在450~550 mg/m2以内.但是由于个体耐受性差异,出现心肌病理改变的累积剂量范围从183 mg/m2到1 000 mg/m2[1].因此需要早期监测发现高危患者以及时停药或减量,而耐受良好的患者可接受更高剂量化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另外在阿霉素治疗后的随访监测中早期发现亚临床的心功能不全的改变,及时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就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勇 《当代医学》2009,15(7):6-7
以阿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和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抗癌药(ATC)作为最有效的化疗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同样有效等显著特点,是多种化疗方案的核心药物。但由于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的限制,尤其是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给家兔静脉注射阿克拉霉素(ACM),病理证实能产生心肌病变,成功地建立蒽环类药致心肌损害的动物模型。将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注生理盐水。注ACM前3天,预防性注射参麦注射液+ACM.心肌标本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第10天预防组家兔CK、CK—MB、AST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基本丧失。实验结果表明参麦注射液能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7.
8.
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监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碧红 《华夏医学》2008,21(1):204-207
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但剂量累积性的心脏毒性严重地限制了其临床上的长期应用。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比骨髓、消化道和肾脏毒性更为危险[1]且不能预测[2]。目前对ATC致心脏毒性有了多种监测手段。现对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ATC心脏毒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44-247
蒽环类药物已普遍应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唯一获批的预防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为右雷佐生,但其临床使用仍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探究能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药物是肿瘤心脏病学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郭辅定  赖燕秋 《疑难病杂志》2021,(3):299-303,309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监测和提前预防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尤为重要.文章就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孙杰  王雅杰 《医学综述》2008,14(3):359-361
在乳腺癌治疗中,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曲妥单抗均具有心脏毒性,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放疗也会引起心脏毒性。尤其以蒽环类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最为突出。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损害至关重要,心脏毒性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如心电图、心肌活检、超声心动图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对心脏毒性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飞 《医学综述》2012,18(4):538-541
脓毒症患者易并发心功能障碍,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以及脓毒症时机体过度产生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1)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一氧化氮的调节,氧自由基的破坏,Toll样受体,细胞凋亡等可能参与心功能障碍的发病过程。现就上述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注射液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及右丙亚胺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每组患者均应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A组:右丙亚胺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将右丙亚胺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 B组:参麦注射液组,对化疗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治疗,用法为50 mg/d静脉滴注。 C组:联合用药组,化疗同时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每组药物均在化疗期间使用,化疗结束后停止使用。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心肌酶数值变化,心电图改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比较3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观察其心脏损害的程度及比例。结果表明C组患者各种心脏损害的指标均低于A,B两组。结论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对于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可明显减轻其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倩 《医学综述》2012,18(4):542-544
癫痫是多种病因参与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部神经元高度放电,导致癫痫的发作。其临床表现多样,随着对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癫痫发病机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临床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准确性。现就癫痫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抗癫痫药物的更新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雪梅  梁国华  夏勇  唐家明 《河北医学》2010,16(10):1153-1157
目的:初步研究分析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血浆水平在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肌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例应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钠尿肽(BNP)、L-选择素、E-选择素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累积剂量分为THP≤180mg组,180mg〈THP≤360mg组,360mg〈THP≤450mg,THP〉450mg组.各组之间与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22例治疗前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2.36±12.59((pg/mL),L-选择素576.83±210.83(ng/mL),E-选择素40.75±30.34(ng/mL),CK—MB12.45±5.60(u/L);THP≤180mg组22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9.71±9.52((pg/mL),L-选择素994.08±400.22ng/mL),E-选择素52.25±27.69(ng/mL),CK-MB 13.62±5.80u/L;180mg〈THP≤360mg组18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458.40±531.41(ng/mL),E-选择素95.14±47.61(ng/mL),CK—MB13.28±6.65u/L;360mg〈THP≤450mg组15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4.25±6.80((pg/mL),L-选择素1487.00±361.78(ng/mL),E-选择素111.20±61.66(ng/mL),CK-MB15.88±8.64(u/L);THP〉450mg组10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783.55±752.45(ng/mL),E-选择素95.83±36.68(ng/mL),CK—MB 32.45±30.17(u/L)。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达到180mg-360mg后,血清BNP、L-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而且随着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表面积累积剂量的增加有不断升高趋势,而CK—MB仅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450mg时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心脏功能损害方面较CK—MB敏感,血清B型钠尿肽是敏感的指标,血清L-选择素和E-选择素可能与B型钠尿肽一样是敏感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搏骤停后为全脑缺血状态,脑损伤机制复杂不仅要渡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还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经济负担,因而对脑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脑保护和脑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脑复苏是后成败的关键,国际复苏委员会将心肺复苏的概念扩展到心肺脑复苏,将脑复苏提到与心肺复苏同等重要的地位。脑功能恢复的关键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改善脑灌注,终极目标为最大程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近年脑复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于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眼眶炎性假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在眼眶病变中排第三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主要有感染与免疫两大学说,目前更倾向于免疫学说,认为与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系统性疾病有关。患者体内IgG4血清水平增高,并表现出IgC4相关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手术治疗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也支持病因是自身免疫学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并探讨减轻心脏毒性的方法.方法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共243名,治疗前ECG正常,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方案治疗.243名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168例给予辅酶Q10、维生素E保护心肌,其中A组96例用阿霉素1次性给药,B组72例阿霉素分2次给药;对照组75例1次性给药且不给予护心药物.以化疗后出现ECG异常归为心脏毒性.结果A组出现ECG异常23例(23.71%),对照组ECG异常27例(36.00%),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ECG异常13例(18.05%),A组与B组比较,ECG异常明显增高.结论给予维生素E和辅酶Q10及分次给药能减轻阿霉素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9.
赵黎明  李连 《医学综述》2008,14(23):3634-3637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虽然新的治疗方法如经皮血管介入成形术及使用罂粟碱应用较普遍,但临床治疗仍局限于三高治疗及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本文将就目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加以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