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2.
王志芬 《中国药业》2008,17(12):65-65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妇产科剖宫产240例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张燕萍 《海峡药学》2013,25(1):219-2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各150例预防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组(研究组)胎头娩出断脐后即单次静脉冲击给抗生素1次,术后12h内重复给药1次,术后共预防性用药24~48h。术后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结果两组在术后体温、术后2d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术后西药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优于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余建国 《海峡药学》2014,(10):109-111
收集围手术期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的100例剖宫产病历,分析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方式,不同预防用药时机(术前〉2h、术前30min、术中夹脐后及术后4h内)及溶媒体积(100mL、200mL和500mL)的分布情况并记录预防用药疗程和住院费用。100倒剖宫产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92±3.28)d,手术时间为(68.24±17.51)min,术中出血量为(196.55±67.05)mL;其中单用抗菌药物90例(90.0%),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头孢唑啉,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及头孢噻肟;二联用药10例(10.0%),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头孢呋辛+替硝唑、头孢噻肟+甲硝唑及头孢硫脒+替硝唑;术前〉2h、术前30min、术中央脐后及术后4h内的用药比例分别为1:28:68:3,100mL、200mL和500mL的用药比例分别为1:0.098:0.136,全组平均预防用药持续时间为(2.71±0.93)d,平均住院费用为(8723.7±2194.2)元。说明本院在割宫产圊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如用药方案、时机及溶媒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1—10月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共200份,对抗茵药物的选择、给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用药疗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单一用药者197例,占98.5%;给药时间均为术中断脐后;用药疗程为48h者128例,占64%。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茵药物预防感染的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正常围产期妇女的剖宫产病例360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频次、给药时间、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抗茵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剖宫产患者术前30min-2h或麻醉时用药只有3例,占0.8%。其余均为术后预防性用药,占99.2%。用药时间≤2、3、4、5、≥6d的比例分别为0%、0.8%、6.9%、74.8%、17.5%。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7%。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在给药时间、疗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抗生素使用时机及剂量,为临床剖宫产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的产妇61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两组。A组318例为传统用药组,使用头孢替安或头孢美唑(二代头孢),术后当日开始连续使用3 d。B组298例为围手术期用药组,使用头孢唑啉钠,于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静推,术后使用24 h停药。观察两组间体温、血象、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产褥感染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评判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效果。结果两组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其中A组1例(0.31%),B组1例(0.34%)。两组发生尿路感染共3例,其中A组1例(0.31%),B组2例(0.67%)。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期感染病例。两组上述指标及术后复查血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最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使用头孢唑啉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使用二代头孢的传统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感染因素的剖宫产,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立即静推头孢唑啉钠1 g,术后巩固使用头孢唑啉钠1 d,已经足以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用药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加术后口服抗生素,术后序贯应用抗生素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在术后体温,产褥病率,腹壁感染等方面均无差异,而术后退热时间,减少乳胀,促进母乳喂养,加速产妇体力恢复,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结论:术前预防性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序贯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对比情况,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1年10~12月196例及2012年10~12月21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出院病例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抗菌使用的不合理率从干预前的77.55%下降为干预后的17.62%,抗菌药的使用不合理性明显降低(P〈0.05)。但在药物选择、疗程、剂量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应用的不合理现象作用明显,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存在,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术前30min静注头孢唑林钠,术后12h再次静脉滴注等剂量头孢唑林钠;对照组术后回到病房后静注头孢唑林钠。结果:两组产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切口处的感染率、住院时间和子宫复旧的不良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在围术期术前就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其用药剂量更少,用药时间更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勤  刘莉  何雯  曹晓天 《中国药师》2013,16(3):408-411
摘 要 目的:探讨药师对产科医生用药行为的干预,对于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第2季度(干预前)、第4季度(干预中)和2012年第2季度(干预后)剖宫产病例各50份,比较各时间段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经过2阶段干预后,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各项监测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合理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提高到70%(P<0.01),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也从干预前的97.51降至46.58。结论:药师采取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可行,可有效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9月符合遴选标准病例656例,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剖宫产患者100%应用抗菌药物,均为钳夹脐带后静脉给药;联合用药185例,占28.2%;用法用量不合格118例,占18.0%;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为(4.52±1.30)d;用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甲硝唑、头孢地嗪、奥硝唑、头孢替安;大部分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小于或接近1,但头孢地嗪、头孢呋辛、美洛西林DUI明显大于1,存在单次剂量偏大情况。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明显存在选药起点高,使用疗程长,以及用法用量不当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580例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5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0例剖宫产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品是头孢唑林钠,其次为头孢呋辛钠、奥硝唑等。抗菌药物平均给药时间为9 d;联合用药率100%。结论:本医院剖宫产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选药欠合理,给药时间掌握不严、用药持续时间长、无指征换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春蕾  唐龙英  陆国椿 《中国药房》2012,(22):2073-2074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的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2所医院170例剖宫产者采用2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2011年摩洛哥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85例设为Ⅰ组,产妇在术中断脐后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2.0g,术后氨苄青霉素1.0g,q6h,给药4次;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产科85例设为Ⅱ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头孢唑林1.0g,术后头孢唑林1.0g,q12h,持续3d。比较2组术后发热、产褥病率、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Ⅰ组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预防感染效果与Ⅱ组相同。结论:Ⅰ组方案优于Ⅱ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法,统计我院2011年1-12月1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1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100%,用药疗程不合理55例(55%),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5例(5%),联用不合理2例(2%),无药敏试验支持更换药物5例(5%)。结论:我院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名。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及手术室常规护理,测定其术前焦虑、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恢复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新生儿窒息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及排气时间均提前,术后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的围手术期护理在缓解术前焦虑、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身体恢复方面效果优于一般的手术室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涂勤  刘莉  何雯  夏朝晖  陈艾  龙敏 《中国药房》2012,(2):136-138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一剂抗生素预防用药的疗效,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符合剖宫产指征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试验组仅术中钳夹脐带后于30min内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1次;对照组依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用药。比较2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生素费用。结果: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未联合用药,对照组联合应用率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抗生素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一剂抗生素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