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 对某铁路合资铸造厂2009 - 2010年粉尘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治理前后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呼尘样品分散度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合格率42.8%,呼尘21.4%,治理后,粉尘浓度下降明显,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总尘=2.90、t呼尘=2.21,P<0.05).结论 该铸造厂造型车间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杜绝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陶瓷洁具成型工艺改进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对陶瓷洁具成型工艺改进前后的工作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分别测定工作现场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对各检测点的粉尘检测合格率、噪声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艺改进后,工作场所中的总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大幅降低(均P0.05),粉尘检测点合格率由26.47%升到92.50%(χ2=34.07,P0.05)、噪声检测点合格率由20.59%升到100.00%(χ2=57.17,P0.05)。结论湿式修坯成型工艺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的方法了解天津市东丽区矽尘的职业危害现状,为预防和控制矽肺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对天津市东丽区7家矽尘哨点企业进行了矽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矽尘浓度的检测,对接尘劳动者进行了粉尘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区7家哨点企业积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平均含量为53.7%,2011—2014年矽尘总粉尘浓度总超标率为37.3%,呼吸性粉尘浓度总超标率为35.8%,2014与2011年相比,矽尘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来共检出疑似尘肺病32例,达到健康检查总人数的1.2%。结论天津市东丽区矽尘哨点企业矽尘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总超标率偏高,粉尘浓度超标会导致尘肺病的发生,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采样规范对南海区陶瓷生产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南海区内92家陶瓷生产加工企业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9.13%,粉尘浓度为0.44~36.00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2.2%~79.8%。结论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粉尘危害的治理刻不容缓,作业工人的健康防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彭言群  叶青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20-1321
目的对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粉尘治理措施进行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治理前后矽尘总浓度、粉尘TWA、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12个监测岗位,治理后的矽尘浓度均低于治理前(P0.001),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的要求[1]。结论除尘综合措施有效、可行,职业卫生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中小铁矿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状况及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评估企业粉尘危害现状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方法选择河北省38家中小铁矿采选企业,开展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对3 394名接尘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抽取21家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疑似尘肺病89人,检出率2.6%;检出职业禁忌证56人,检出率1.7%。总粉尘检测105个采样点,粉尘浓度范围为0.4~23.8mg/m3,粉尘浓度最高超标率达41.7%;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10%,其范围在10.6%~41.6%。结论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粉尘职业病危害较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用人单位粉尘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黄燕玲  龙登燕  刘智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95-1697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行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后的效果,规范该市陶瓷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预防粉尘和噪声危害的发生。方法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制定统一的检测与评价方案,对陶瓷企业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并半整改前和整改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陶瓷企业整改后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噪声的合格率分别提高了近30%、20%和20%。结论佛山市陶瓷行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较好的控制,整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佩强  方正斌  王定芳  黄超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40-2841
目的了解郧县粉尘作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粉尘的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方法依据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的测定》和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进行检测。结果粉尘浓度监测点合格的254个,超标的150个,总合格率62.87%。游离SiO2含量为矽尘最高(93.42%),石灰石最低(1.65%)。结论郧县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中,部分企业的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防尘综合措施,有计划、有目标地治理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改善作业条件,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选煤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设施、措施,为该选煤厂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工程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要求,2处代表性工作地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5%~7.8%。7个工种接触总粉尘浓度C_(TWA)为0.14~3.08 mg/m~3,6个工种接触呼吸性粉尘浓度C_(TWA)为0.70~2.72 mg/m~3。7个工种中1个工种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14.3%;在20个工作地点中1处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5.0%。7个工种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1.3~92.3 dB(A);3个工种超标,超标率为42.8%。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紫外辐射浓度/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总体布局基本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合理、有效,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符合相关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综合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有效,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了解韶关金属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粉尘接触状况,为有效控制此类矿山粉尘危害提供依据及对策。选择9家不同矿种的矿山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19个游离SiO2样品中钨矿、铅锌矿、锑矿样品粉尘中游离SiO2平均含量分别为49.8%、35.4%、33.1%,其中18个样品游离SiO2的含量超过10%。钨矿、铅锌矿、锑矿56个工作地点总粉尘浓度按地点超标率分别为38.2%、28.6%、37.5%。提示,韶关金属矿山整体工作场所中粉尘游离SiO2含量高,粉尘超标较为严重,接尘人员患尘肺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通风降尘工作。  相似文献   

11.
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粉尘危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言群  张建中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7-1339
目的通过对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的尘肺病危害调查,了解接尘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 ,对工作场所中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等进行监测以及对接尘工人尘肺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矽尘检测8个岗位,有6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PC-TWA要求,游离二氧化硅检测4个样品,含量为43.1%~44.3%;噪声强度有7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52名工人进行尘肺体检,诊断尘肺病9例。结论该石英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矽尘浓度高,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在40%以上,噪声强度大,说明该石英砂有限公司尘肺危害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陶瓷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为今后陶瓷厂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甲、乙两陶瓷厂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甲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75.0%、76.9%、100.0%,乙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91.7%、36.4%、80.0%,两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厂粉尘均以矽尘为主,甲厂矽尘二氧化硅含量28.32%~39.70%,平均34.7%;乙厂矽尘二氧化硅含量23.2%~37.4%,平均32.5%。结论陶瓷厂存在严重的矽尘、噪声、高温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关晓熙  龚绍新  关炳亮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59-2860
目的了解开平市陶瓷卫浴洁具生产工人罹患呼吸系统疾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市某卫浴洁具生产厂接尘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监测和对工人进行预防性职业健康高仟伏胸片检查。结果接尘组车间空气总尘与呼尘均超过国家标准接触限值,在此环境中工作,工人呼吸系统疾病现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4.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片异常结果中,常见疾病比较主要为双肺纹理增粗(χ2=25.50,P<0.01)和疑似尘肺病(χ2=4.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接尘工龄分段胸片异常结果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1)。结论陶瓷粉尘接触工人罹患呼吸系统疾病明显。企业和监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严格控制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定期进行预防性职业健康监护检查,才能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某铝合金家具制造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化学毒物浓度的检测和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浓度检测11个点,1个点铝尘浓度超标;噪声强度检测10个点,全部超标;化学毒物检测4个点,2个点苯浓度超标;接噪工人电测听结果19人高频听力损失。结论该家具厂噪声危害严重,粉尘和苯作业危害存在较大隐患,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某大型洗煤厂粉尘危害现状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洗煤厂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大型洗煤厂工作场所中粉尘危害及其防尘措施进行调查,对有粉尘危害工作场所及其接触粉尘的不同工种进行粉尘浓度检测,通过调查和检测结果对该洗煤厂防尘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洗煤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介于1.10%~25.12%之间。检测134个工作场所中的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有66个工作场所中粉尘超限倍数>2倍;采用超限倍数计算的工作场所粉尘总体合格率为50.75%;检测17类工种共79个粉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有43个接尘工种的TW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采用粉尘TWA计算的粉尘合格率为45.75%。各工作场所防尘措施及劳动者个人防尘用品佩戴均不到位。结论洗煤厂粉尘危害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各项防尘措施不到位,职业卫生管理不健全,提出今后应从设施防尘、个人防尘及防尘管理、政府监督等方面全面做好洗煤厂的防尘工作,杜绝尘肺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状况。方法对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行业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28家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中粉尘游离SiO2含量中位数为38.80%,81.44%的粉尘为矽尘;粉尘检测超标率为15.98%,玻璃制造行业粉尘超标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行业水平;粉尘暴露工作岗位防尘口罩正确佩戴率为53.30%;接尘工人矽肺患者检出率为0.76%(6/786)。结论广州市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尘肺防治工作是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元培红  陈文斌  赵艳君 《职业与健康》2013,(22):2949-2950,2954
目的了解家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方法调查太原市某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对每个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78.9%。其中噪声合格率为57.1%,粉尘合格率为75%,甲醛合格率为77.8%,甲苯合格率为66.7%,苯、二甲苯、乙酸乙烯酯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厂多个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现象,企业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奕  何芳  肖云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1-2733
目的识别某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0个粉尘作业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合格率为65.0%;各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70.8~88.5dB(A),合格率为81.0%;职业健康检查显示,检出Ⅰ期尘肺病8例,尘肺病检查合格率为86.7%。结论车间煤尘和矽尘治理措施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应积极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查找超标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汽车改装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CO、NO、NO2、MnO2),紫外线辐射和噪声。检测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8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61.5%;检测14个岗位的噪声强度,8个超标,超标率57.1%;除调漆室和室内喷漆岗位的苯浓度超标外,其他岗位的化学有毒物质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采取防尘、防毒、防噪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燕玲  龙登燕  刘智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4-1336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产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规范陶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改善陶瓷企业工作场所作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为政府决策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陶瓷企业的生产工艺、使用原料、生产制度、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现有的防护设施及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与预警。结果 40家陶瓷企业2007—200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噪声、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合格率分别为58.0%、54.1%和72.8%;大多数企业的防护设施及措施缺乏或不够健全,没有设职业卫生管理架构和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结论佛山市陶瓷产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隐患,急需采取干预措施,对陶瓷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才能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