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多见于年龄大、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以双侧对称性为多见,下肢重于上肢。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等,若动脉供血不足或细菌感染,可致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感觉障碍,以远端为主,下肢较上肢严重,患者自觉肢体麻木,时伴针刺样、烧灼样感觉异常,部分自发性疼痛表现为闪痛、刀割样疼痛或定位不明确的深部痛和束紧感。从1998年...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葡萄糖毒性作用、糖基化终产物、醛糖还原酶及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即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灼热感、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川芎嗪对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12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1995年6月~1997年6月间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其糖尿病诊断采用WHO(1985)标准。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郑白蒂诊断标准(1)并加以补充:(1)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觉过敏或迟钝,感觉异常主要有麻木、蚁走感、瘙痒、发热、发凉等,多呈袜套样或手套样分布;(2)肌萎缩或肌无力,走路不稳似脚踏海绵感或活动受限;(3)深浅感觉明显减退;(4)跟腱反射、膝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5…  相似文献   

5.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最常累及的周围神经有股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1].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行感、虫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严重者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笔者采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疗效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神经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主要以累及周围神经较常见,以中老年患病为多。表现复杂多样,个体差异大,可表现诸如听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最常见的以下肢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炎,肢体感觉障碍,早期感觉过敏,表现自发性疼痛、麻木、蚁行感,烧灼感,至后期感觉减退,甚至消失。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历史悠久,在历代医学著作中均有记载,但并无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病名记载,而是据其主症表现列入诸多的病名中,而末梢神经病变多归于“痹证”、“痿证”范畴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顽固 ,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 ,且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所以探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 ,成为治疗这一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对此症给予准确的中医辨证分型则对实施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多发性末梢神经症状 ,有感觉异常和疼痛两大主要表现 ,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 ;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 ,局部皮肤可有触痛症状。可发生在肢体双侧 ,也可单侧 ,可对称 ,可不对称 ,但总以双侧对称性为最常见。尤其双下肢。体征有 :…  相似文献   

8.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是临床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其起病隐匿 ,尤以足部病变为主。可由应激引起 ,初起多累及小纤维 ,表现为剧烈的表浅型疼痛 ,如刀割样、烧灼样剧痛为主 ,出现痛觉过敏 ,并随胰岛素或磺脲类治疗开始而加剧 ,伴温度觉减退 ,可合并自主神经病变 ,如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血管舒缩障碍、血流量减少而为“冷足” ;病变累及大纤维可见感觉性共济失调 ,鸭步或有踏棉花样感觉 ,四肢远端浅感觉减退。中医多将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归属于痹证、血痹、麻木、不仁等范畴。本病发生主要因为消渴久不治 ,气阴两虚 ,运血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残因素之一。本病多慢性起病,两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以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足趾、手指无力甚至肌肉萎缩。客观检查常发现袜套、手套样感觉障碍,下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消渴”,而糖尿病日久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多见)又属“痹证”或“痿证”范畴。周围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端麻木、疼痛、灼热或冷感等感觉异常,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瘫痪。笔者对48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为感觉障碍(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热感等),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高血糖的毒性、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徐文华主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到的经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感觉障碍、麻木、异常疼痛、下肢多于上肢。多年来,笔者辨证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5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四肢末端分布有许多神经末梢,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导致肢端出现酸、胀、麻木,甚至针刺样疼痛,即是末梢神经炎。如糖尿病中、晚期血黏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纤维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肢端末梢神经失去养份;营养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药物、重金属、感染、手术等都导致末梢神经的刺痛、蚁走感、指趾疼痛等。轻者有感觉异常或迟钝,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王元松,王瑞丽,苏秀海(061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症状,郑氏报道其发生率占神经病变总患者的84%[1]。有感觉异常和疼痛两大主要表现,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走、...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的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更为多见,包括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的感觉以及刺痛、灼痛、钻凿痛等疼痛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发病,亦可单侧发病;可对称发病,亦可不对称发病,但以双侧对称性发病多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为: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烧灼刺痛或撕裂样痛),或感觉异常 (肢体麻木,蚁行感,瘙痒,发凉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肢体末端感觉障碍为主,下肢较多见,多呈对称性,有疼痛及感觉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将足浴疗法运用于临床护理,配合情志及基础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药浴护理...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多见于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以四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为主。以上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并存。晚期可以出现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和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目前没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末梢神经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机理是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全身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临床主要症为四肢指,趾麻木不仁或灼热刺痛或感觉异常,夜间痛剧。多为对称性,下肢多于上肢,活动后可减轻。此症在中医称“不仁”,“麻木”,因发于四肢,称四肢麻木,临床多用养血活络为治疗大法。其症多并发于糖尿病中后期,因其病程长,兼症多,病机复杂往往疗效不佳,本人通过对40例糖尿病患者以并发末梢神经炎为主症的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它是一种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变[1],又称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是很清楚,主要有代谢障碍和神经的缺血缺氧两种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