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CBS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 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将本校05中西医结合(1)班71名大专学生设为实验组,进行CBS教学法的尝试;将05中西医结合(2)班96名大专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结果 期末考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90分以上的人数较多。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CBS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辨别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论 CBS教学法对提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组合中医眼科的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化、现代化,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6.
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病案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校于1998年正式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笔者自2009年开始承担《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课堂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1中、西医妇产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医的结合成为了医药学界的热点,本刊近期来连续刊登了李连达、陈可冀等中西医结合专家的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文章。专家们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体会和经验,为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期我们又收到了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的文章。刊登出来供读者参阅。我们希望能够收到更多对中西医结合的意见。共同促进中西医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自身特点,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提高临床学科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11.
12.
Seminar教学法是欧美大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我国,Seminar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教育领域的关注和应用很少。文章简要介绍了运用Seminar教学法的必要性,且介绍了作者在《儿科学》教学中使用Seminar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以及这种教学法带来的积极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儿科学是研究幼儿喂养、发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知识内容较多,教学难度较大.在过去儿科学教学主要以传统授课为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率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儿科学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使用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在参与科研、收集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对比西医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指导临床、改进疗效等过程,发现很多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走入机械借用西医科研方法而忽略其自身特点的窘境,导致中医过于西化,中西医结合疗效优势未能真正体现,科研带动临床发展效果不明显。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赵京生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3,20(11):874-875
综合性医院具有较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诊治设备及技术,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精尖技术不断应用于医学领域,先进技术和现代诊疗设备的引入,使现代医学快速发展,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中医如何利用这样一个现代科技的环境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客观认识,辨证对待,消除偏见在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由于中西医理论上的差异,中西医往往在认识上产生概念的歧义和理论的分野,理解上产生偏见,甚至工作中相互排斥,这样十分不利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儿科学兴趣不高的现状,从突出儿科学特点,首堂课引人入胜;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改进实践课教学模式;加强临床实训管理和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8年因肿瘤死亡的患者约为760万人,约占总死亡率的13%,预计到2030年死亡人数将达1 100万人。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对肿瘤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两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70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水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日为1疗程;口服藻酸双脂钠片0.1 g,每日3次,连用4周.中西医结合组60例,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丸,1日2~3次,连用4周;治疗后测定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变学指标较西医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中成药消渴丸治疗.中西医组合组患者血流变学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