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作者对37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用主动脉内气囊泵反相搏动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结果。甲组18例,单纯用主动脉内气囊泵反相搏动治疗,8例存活(44%),其中3例为下壁梗塞,4例为前间隔梗塞,1例为左束枝传导阻滞可能伴有前间隔梗塞。随访时,下壁梗塞者1例心功能为Ⅰ级,另2例为Ⅱ级。前间  相似文献   

2.
青年急性心肌梗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980~1986年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30/354,8.5%),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5.2岁。AMI的诊断按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确定。28例有明显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高血脂17例,高血压14例,吸烟24例,糖尿病6例,家族史3例;由病毒性心肌炎及风心伴房颤引起者各1例。梗塞部位为前间壁8例,下壁7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4例,高侧壁3例,前壁+下壁2例。25例有明显诱因,主要为剧烈活动、劳累、大便用力、饮酒及情  相似文献   

3.
<正> 室壁瘤是心肌梗塞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过去主要根据心肌梗塞后ST段持续抬高3~6个月提出臆断,然后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左室造影确诊。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年1月~1989年9月间27例住院的心肌梗塞病人,年龄42~75岁。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梗塞分别为9、2、16例。有8例确诊为室壁瘤,其中急性、亚急性梗塞各1例,陈旧性梗塞6例。梗塞部位为广泛前壁及广泛前壁+高侧壁。10例下壁梗塞者无1例合并室壁瘤。27例中ST段抬高8周以上有9例,仅有4例出现室壁瘤。室壁瘤发生在左室心尖者3例,可见阳性X线(胸部平片)征象;另5例发生在左室前壁者则为阴性。8例室壁瘤患者中有6例合并心力衰竭,且有3例程度较重药物治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颤报告较少。我院从1984~1994年加护病区共收治216例急性心肌梗塞,其中并发房颤者1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54~79岁,平均61岁。 二、梗塞部位 15例中并发于下壁 正后壁8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2例,高侧壁2例。 三、发生率 1984~1994年我院共收治21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颤15例,发生率为6.9%。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9~1992年收治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97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男72例,女25例;年龄65~79岁82例,>80岁15例。广泛前壁梗塞32例,下壁19例,前间壁22例,广泛前壁加下壁21例,心内膜下梗塞3例。无痛性梗塞32例,胸闷24例,后背痛7例,牙痛3例。心力衰竭17例,休克8例。并发心律失常47例(室上性27例,室性15例,房室阻滞5例),肺部感染15例,糖尿病16例。住院期间共死亡38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价9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室梗塞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以及病程经过。观察期为10个月。96例中前壁梗寒盯例,下壁梗塞44例,侧璧梗塞4例,后壁梗塞1例。有16例(16%)新近出现右室功能障碍,考虑为右室梗塞所致,均为穿透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梗塞患者的1/3(36%)可出现右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右室梗塞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2例先前曾有心肌梗塞。9例为单独下壁心肌梗塞,4例为下侧壁梗塞,3例为下后壁梗塞。4例有显著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大于10cmH_2O)。右心梗  相似文献   

7.
我们测定了1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对SOD和CPK峰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AMI组:16例,(按WHO诊断AMI标准)。其中下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7例,前壁+下壁梗塞2例,均为透壁性心肌梗塞。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62.62(39~85)岁。对照组,30例,为住院体检干部、以往体健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院收治右室梗塞(RⅥ)患者12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51~75岁。病程30分至48小时,于发病12小时内入院者9例,24小时内入院者3例。均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酶及血流动力学资料确诊,其中10例并发于下壁梗塞,2例并发前  相似文献   

9.
我科用针刺膻中透鸠尾的方法,对11例难控制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在39~72岁。均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前间壁梗塞7例,后壁梗塞3例,前壁广泛性同时有高侧壁梗塞1例。并发心源性休克者3例,心律紊乱者5例。11例患者在行针刺前心绞痛发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通过测量连续R-R间期变化的变异数来反映心率变化的方法。HRV降低是预测心源性猝死,特别是心肌梗塞后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分析2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HRV,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1例AMI均经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75岁,平均57.5±9.06岁。梗塞位于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2例,下壁+右室1例。对照组20例,为健康查体者,男14例、女  相似文献   

11.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0,40(20):29-3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48~68岁。其中60岁以上为15例,下壁梗塞2例,下壁+后壁2例,前间壁3例,前间壁+右室1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3例,广泛前壁+右室2例,心内膜下4例。二、方法及结果:20例均为住院AMI患者,心脏负菏试验一般于AMI后3周,出院前进行,按次级运动量进行,即食道心房起搏成功后,用S1S1分级递增法进行检查,起搏频率采  相似文献   

13.
万伟民 《山东医药》1992,32(10):26-26
近年来我们应用硝酸甘油、肝素静滴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取得一些效果,现报道于下。1.临床资料:将1988~1991年经临床、心电图(部分做心肌酶检查)确诊的6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62岁。梗塞发生于下壁10例(1例并后壁),广泛前壁7例,前间壁6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1例,心内膜下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起病24小时内入院者12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1972~1979年荷兰鹿特丹市胸科中心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主动脉内气囊泵(简称 IABP)的经验。一、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左心室衰竭:76例,年龄34~71岁,平均55岁。62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例为急性下壁梗塞,3例为前壁及下壁梗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554例大于6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合并重度泵功能衰竭的109例。老年AMI合并重度泵衰的临床特征是:发生率与住院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65岁者分别为14.2%,18.9%,≥71岁者分别为32.8%,53.5%,≥81岁分别为57.1%,87.5%。性别间无明显差异。梗塞部位与发生重度泵衰及死亡关系中提示泵衰的发生随梗塞部位的扩展而成倍增加。下壁为8.3%,广泛前壁10.5%,广泛前壁+高侧壁21.9%,广泛前壁+高侧壁+下壁57.1%,病死率也显示此规律,后三者分别为19.4%,31.0%,54.2%。本组死亡41例而24小时内死亡29例(70.7%),提示死亡集中在这一时间内。在109例泵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993年以来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本组男123例,女55例;年龄34~81岁,平均615±85岁。梗塞位于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壁)105例,下壁(后壁、右室)49例,前、下壁复合梗塞11例,无Q梗塞13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33例,各种心律失常和(或)传导障碍者90例。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者69例。合并有高血压者78例,本组37例应用了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178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心电图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8例左室梗塞合并RVI的患者描记了右胸导联V_3R~V_7R及双极右胸导联CR3R~CR7R的心电图,同时设对照组20例。梗塞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7~84岁。其中左室下壁梗塞合并RVI 14例;左室广泛前壁梗塞合并RVI 1例;左室下壁及间隔梗  相似文献   

18.
吗多明是一种主要作用于心脏前负荷的长效血管扩张药。曾有效于治疗慢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慢性心力衰竭。本文报告在Swan-Ganz导管监测下,观察吗多明治疗14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14例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患者,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5.9±9.7岁。基础肺毛细血管压皆超过20mmHg。8例为第二次患急性心肌梗塞,6例为第一次。前壁梗塞者8例,7例有高血压。3例死于冠心监护  相似文献   

19.
1984~1991年我们收治60岁以上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31例;男18例,女13例。其中28例为2次梗塞,3例为3次梗塞。梗塞间隔为2个月至10年,平均5年。初次心梗部位:下壁16例,前间壁12例,前壁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梗塞相关动脉的分布特点,评价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6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者19例(73%)。回旋支(LCX)6例(2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9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前降支(LAD)者26例(90%);下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为RCA的19例中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18例(94%),STⅢ↑/STⅡ↑〉1者16例(84%)。结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与梗塞相关动脉有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