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院目前新生儿出生状况及与全国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差别。 【方法】 统计2010年5月1日0时-2011年4月30日24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出生的所有新生儿,采用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对其出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齐鲁医院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3.96%,死亡率为47.87‰,均高于国家水平,死亡新生儿均为早产儿;2)对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前三位为妊高症、双胎/多胎、胎膜早破;3)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0;4)占住院新生儿前三位为早产(36.13%)、高胆红素血症(25.21%)、肺炎(10.92%);5)本院分娩剖宫产率为56.20%,其中选择性剖宫产占79.60%;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38%。 【结论】 应加强孕前教育及产前保健检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其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围产儿105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10 5例双胎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0 5例双胎妊娠孕产期并发症与围产儿死亡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  2 10例围产儿中低体重儿 96例 ,其发生率为 45 .71% ,病死率 2 18.75‰ ,明显高于体重正常新生儿病死率 ( 4 8.0 8‰ ) (P <0 .0 1) ;早产者 49例 ,早产率为 46.67% ,早产儿病死致围产儿死亡占总围产儿病死率 ( 12 3 .81‰ )的 46.15 % ;剖宫产 5 1例 ,剖宫产率为 5 0 .5 0 % ,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为 2 % ,阴道产新生儿死亡率为 11%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低体重、早产、妊娠并发症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双胎妊娠应加强产前检查 ,避免胎膜早破、早产 ,及时防治妊高征等并发症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197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新会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相关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抽查本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产科和新生儿科住院病历,进行低出生体重儿与非低出生体重儿的对照研究。结果(1)197例低出生体重儿中早产119例,占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为60.4%;多胎、外地户口、产检次数<5次、母亲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征所占比例分别为18.3%,12.7%、27.9%、35.5%,9.1%和14.7%。(2)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儿与非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早产、多胎、外地户口、产检次数<5次、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征等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出生指标。评价双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1995年苏州地区围产保健监测资料,比较单、双胎孕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双胎妊娠中早产儿占35.0%;低出生体重儿占49.2%;1min和5min Apgar评分窒息者分别占13.9%和5.6%;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单胎。双胎新生儿死亡率为45.9‰;早期新生儿死亡率42.8‰;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结论】与单胎儿相比,双胎妊娠胎儿宫内发育时间、发育状况、产后适应能力等均明显偏差,新生儿死亡率显著偏高。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改善双胎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健康状况,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2975例活产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诊断、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胎膜早破、多胎、流产保胎史、妊高征,足月儿疾病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高危因素依次为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妊高征、流产保胎史。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疾病谱及高危因素有所不同,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母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是减少早产,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情况。 方法 根据围生保健册资料,回顾分析128例双胎妊娠新生儿体重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单胎妊娠的差异。 结果 双胎妊娠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妊娠时间及新生儿体重均显著短于和低于单胎妊娠。足月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足月单胎妊娠300-500 g。 结论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重度妊高征、贫血、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治疗对于改善双胎妊娠的预后和降低双胎妊娠的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7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妊高征严重程度、有否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方式对孕周、新生儿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妊高征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并发中、重度妊高征的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较并发轻度妊高征显著增加,其早产儿死亡率高于足月儿。[结论]双胎妊娠并发妊高征有高度危害性。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高征,可延长孕周和发现妊高征至终止妊娠的时间间隔;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母子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与孕期和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查阅铜陵市某医院 1999年 8月 - 2 0 0 0年 8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病例 ,共 2 0 87份 ,记录孕期高危因素和既往异常妊娠史。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与孕期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 4 .5 %和 5 .1% ,4 5 .8%的低出生体重儿为早产。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 :非第一产次、妊娠并发症 (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妊高征 ) ;导致低出生体重的主要高危因素 :双胎、母亲怀孕年龄 30岁以上、胎膜早破。结论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上海市双生子出生登记队列(STBC),分析遗传因素、共享环境以及非共享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筛选201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户籍双、多胎婴儿家庭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双、多胎婴儿的出生健康、生长发育以及家庭环境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12月31日,STBC共成功纳入调查的双生子7 195对(14 405例),双生子出生平均身长为47.20 cm,出生平均体重为2 465.30 g,异卵双生子占69.05%,早产儿占57.07%。双生子母亲平均年龄为31.82岁,父亲平均年龄为33.87岁,超过80%的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母亲采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有44.50%,孕期患病的有7.40%,15.90%的母亲孕期存在被动吸烟。调查期间,双胎婴儿的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09 cm,体重平均每月增加0.53 kg。【结论】双生子人群的母亲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早产和低体重等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依托STBC收集双生子人群出生健康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信息,为研究儿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行为异常等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5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三组,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三组,比较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结局与其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以感染(8.9%)、颅内出血(5.2%)、血糖异常(4.8%)、高胆红素血症(4.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为主。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越高。34周后及出生体重≥2500 g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维持在低水平。应加强双胎孕妇产前管理,减少早产尤其是32周以前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57例早产病因与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7例早产的病因及新生儿结局,将早产分娩不同孕龄分为28~33+6周,34~36+6周两组,与同期足月分娩50例对照。结果:胎膜早破、妊娠胆汁淤积症、双胎、臀位、妊高征占早产病因前5位,不同孕龄组母亲年龄及人流史无显著差异;而新生儿死亡、窒息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其窒息死亡发生率越高。提高对早产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治疗对防治早产、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7748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并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①77 484例新生儿中,早产儿2.07%,低出生体重儿1.54%,巨大儿5.72%;②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0.32±427.84)g,37~42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而增长;③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显著减少,足月低体重儿比例较早产儿明显少。【结论】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了WHO的国际参照值;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我国15个城市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方法:收集1986年1月~2003年3月间的285例多胎妊娠(双胎妊娠275例,3胎妊娠10例)共580例围产儿,总结其围产期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并以1993年和2002年共计2 453例单胎妊娠的并发症作为对照,分析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多胎妊娠并发症高,主要为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与单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是58.6‰(34/580),较同期的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死胎与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50.0%。死胎中有致死性畸形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死亡3例,原因不明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2例致死性畸形,其余15例均为早产儿,平均孕周为31.5周,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儿肺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感染、心衰;除外畸形,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最为密切。③规律产前检查与无规律产前检查组比较,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胎妊娠并发症较单胎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加,早产是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产前保健对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从而降低多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患妊高征对足月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13 0名足月新生儿 ,其母孕前无慢性高血压 ,孕期无宫内感染及糖尿病 ,新生儿出生后无窒息史 ,未发现明显畸形。根据母亲孕期是否患妊高征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出生测量 ,并于生后 3d做餐前血糖、胰岛素 ,72名新生儿做了血脂检查。 【结果】 妊高征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身长及胸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胰岛素及胰岛素 /血糖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上述发现在对出生体重修正后 ,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妊高征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平均TG水平高于对照组 ,而HDL c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母亲妊高征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吕芳 《现代医院》2007,7(4):31-34
目的探讨妊高征严重并发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广东省四所医院4107例妊高征大样本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妊高征发病率为5.78%,其中重度妊高征占27.78%(1141/4107),中度妊高征占27.71%(1138/4107),轻度妊高征占44.51%(1828/4107)。围产儿死亡率为4.86%(210/4319)。②妊高征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1.68%,DIC1.36%,妊高征性心脏病1.05%,肾功能衰竭0.97%,脑血管意外0.58%、HELLP综合征0.51%。③妊高征严重并发症对围产儿危害依次为:胎盘早剥、DIC、急性肾功能衰竭、HELLP综合征、妊高征性心脏病和脑血管意外。④妊高征严重并发症组早产发生率为83.8%,FGR发生率为76.2%,低体重儿为88.0%,新生儿窒息63.3%,胎儿窘迫59.5%,围产儿死亡31.0%。明显高于无严重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妊高征严重并发症组新生儿平均孕龄为(34.57±5.15)周,出生体重(1828±765)g。无严重并发症组中新生儿平均孕龄为(36.97±3.86)周,出生体重(3046±680)g,两组间新生儿孕龄和出生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严重并发症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妊高征,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围产儿结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8月分娩的269例早产病历,按孕周分为28-34+6周与35-36+6周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居早产原因的前5位,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原因,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胎膜早破,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对降低早产,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的健康与疾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全部新生儿5 238例,其中晚期早产儿110例为研究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出足月儿2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健康状况及疾病,并对两组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呼吸窘迫、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喂养不耐受、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项P <0.05,其余均P<0.01);研究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母亲孕期高危因素(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我院晚期早产儿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足月儿,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是导致晚期早产儿早产的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6年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之间的差异。【结果】总死亡率1.139%,其中早产儿死亡率6.088%,足月儿死亡率0.265%,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产儿占死亡总数的80.22%,肺透明膜病和/或肺出血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早产儿死亡总数的36.986%和30.137%,而先天畸形和窒息是足月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足月儿死亡总数的44.44%和22.22%;加强早产儿管理后,早产儿死亡率由1999~2002年的7.678%下降至2003~2006年的4.8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孕母和胎儿监测,预防早产儿和先天畸形儿的出生,完善早产儿管理是降低住院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