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在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ABI、PWV、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瑞舒伐他汀组TC、LDL-C随治疗时间延长仍有明显下降,HDL-C出现明显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TC、TG、LDL-C下降,然而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治疗9个月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方面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ABI、PWV、颈动脉IMT在治疗9个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在升高ABI和降低颈动脉IMT方面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阿托伐他汀并加用缓释烟酸。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baPWV、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大小。结果观察组 baPWV、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能更好地抗动脉硬化,抑制斑块生长,甚至缩小斑块,改善动脉弹性,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杨志勇  张利苑  李红利 《内科》2013,(6):570-571,59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龄动脉硬化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原发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DL—c及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LDL—C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动脉硬化患者,可显著减慢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计87例。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单药强化组(B组)。联合用药组45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普罗布考500 mg,每日两次口服。单药强化组42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顿服。观察患者服药12周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稍有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LDL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LDL C、TC水平,这种联合应用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2014年7月—2015年8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24 h尿蛋白量、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与依那普利单用疗法比较,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更佳,可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8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匹伐他汀钙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TC、LDL-C、HDLC、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PK、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安全性较高,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冠心病的调脂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33例作为瑞舒伐他汀组,选取2012年在我院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20例作为氟伐他汀组.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低于氟伐他汀组,HDL-C水平高于氟伐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相比,调脂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分析氟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脉压差(PP)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2例,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降压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月及1年时血脂、PP及颈动脉IMT差异。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6月开始各血脂指标及PP[(66.9±7.3)mmHg比(53.1±6.2)mmHg]、IMT[(0.97±0.42)mm比(0.76±0.29)m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贺礼荣 《内科》2009,4(4):529-531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血脂正常且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等同一方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30例加服辛伐他汀调脂治疗作为治疗组,30例未行调脂作为对照组,采用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baPWV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aPWV,抑制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氟伐他汀单用与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62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同对照组患者的67.74%相比(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和血脂水平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临床上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非诺贝特氟伐他汀在治疗糖尿病合成高血脂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接受氟伐他汀,而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包含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两种;一定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糖血脂的数据变化,以判定研究结果。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症状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情况都有所降低,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贝诺特联合氟伐他汀综合治疗糖尿病合成高血脂的联创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的80%,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中1TC、TG、LDL-C均有明显性下降,同时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性升高(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表现上成果显著,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40 mg/d阿托伐他汀对预防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 将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n=31)组和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n=30)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内皮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TG、TC、LDL-C、载脂蛋白B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和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A-I水平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40mg/d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颈动脉斑块情况以及内皮舒张功能,对于预防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将218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治疗6个月后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变薄、管腔内径增大、斑块的数量减少和斑块类型改变(P〈0.05).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上述指标的改变更明显,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或阿托伐他汀(P〈0.05).结论 使用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CAS斑块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两者合用对CAS进展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病人均进行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2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动脉硬化程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 05)。随访1年,观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 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 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55%(8/55),对照组为9. 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程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mg组和10mg组,每组各55例。1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晚,4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mg组比较,40mg组LDL,C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mg组比较,40mg组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lOmg组比较,40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CRP改善明显,而且40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动脉硬化、骨质疏松患者7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骨量改变。结果:氟伐他汀治疗12月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芬  张小蓉  熊晓昉 《心脏杂志》2013,25(5):536-5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 mg组和10 mg组,每组各55例。1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晚,4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 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LDL C 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 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hs 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 CRP改善明显,而且40 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TC)≥5.7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 mmol/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8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n=39),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n=39)。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方法,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两组患者baPWV和ABI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均下降,处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aPWV和ABI较治疗前无变化[baPWV:(1539±171.9)m/s vs.(1527±232.2)m/s;ABI:(1.2±0.2)vs.(1.2±0.3)],治疗组baPWV较治疗前下降[(1442±102.1)m/s vs.(1580±20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较治疗前升高[(1.3±0.3)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aPWV、ABI值,对外周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章祎 《山东医药》2011,51(25):69-70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4周,比较两组IMT、血压、血脂和CR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MT、血压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IMT降低明显(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TG、LDL-C及CRP下降,HDL-C升高(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EH患者的IMT,延缓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