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5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 ,采用可脱性球囊或电致血凝性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GDC)进行栓塞。结果  5例中 ,1例球囊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2例表现为假性动脉瘤 ,用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 ;1例因瘘口太小 ,用GDC填塞海绵窦 ;另 1例 2次试放球囊入海绵窦均破裂失败 ,其中 1枚瘪陷球囊滞留于海绵窦 ,患者不愿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未予进一步治疗 ,但患者治疗术后 1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 ,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价值。方法TCCF297例,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36例中,其中严重鼻出血22例,大量流入皮质静脉9例,颅内出血3例,视力恶化3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全部病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或闭塞颈内动脉,5例患者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及颈内动脉后,采用弹簧圈保护性闭塞颈内动脉。结果36例中,1次性栓塞瘘口并颈内动脉通畅19例;1次性栓塞瘘口部及颈内动脉者17例。22例鼻出血者未再出血;3例颅内出血未再发生出血;3例视力恶化者2例视力恢复,1例明显提高;2例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急诊栓塞治疗对一些危及生命或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的TCCF是必要、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严重鼻衄的策略和疗效.方法 26例TCCF并严重鼻衄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24例采用了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或闭塞颈内动脉;1例采用解脱式微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覆膜支架进行治疗.结果 26例中,9例1次性栓塞了瘘口,假性动脉瘤消失,颈内动脉通畅;15例1次性栓塞了瘘口和闭塞颈内动脉;解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口基本消失,颈内动脉通畅1例;覆膜支架闭塞瘘口,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例.术后26例均未再发生鼻衄.结论 TCCF并严重鼻衄应尽早进行DSA确诊,尽早或急症进行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TCCF合并严重鼻衄是一种首选、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 对 1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 ,全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检查确诊 ,用可脱球囊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15例同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1例CCF瘘口较大 ,2例球囊进入瘘口困难 ,改行闭塞瘘口的同时栓塞同侧颈内动脉。术后除 1例患者眼睛失明未恢复外 ,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结论 血管内栓塞技术是目前治疗CCF的最好方法 ,具有损伤小 ,安全性高 ,疗效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诊断方法和血管内球囊及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48例患者共49个瘘口进行51次栓塞治疗,其中49次应用可脱式球囊进行栓塞,2次应用GDC进行栓塞。结果49个瘘口中31个闭塞瘘口同时颈内动脉保持通畅,2例患者2周后复发,应用球囊再次栓塞。18个闭塞患侧颈内动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肢体偏瘫。2例GDC栓塞闭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患者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部分术前视力下降者恢复不良。结论物理诊断和DSA脑血管造影对TCCF诊断最有意义。可脱式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良好方式,辅助GDC栓塞总体上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多种血管内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经验体会。方法:自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TCCF 16例。14例患者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治疗,1例应用可脱弹簧圈结合NBCA栓塞治疗,1例患者应用可脱球囊治疗失败后应用了覆膜支架治疗。结果:14例应用球囊成功栓塞瘘口,另2例分别应用可脱弹簧圈结合NBCA和覆膜支架最终治疗成功。14例闭塞瘘口并保留了颈内动脉,2例闭塞瘘口的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无死亡以及手术相关性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多种血管内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首选球囊闭塞瘘口,在球囊闭塞瘘口失败时可考虑应用可脱弹簧圈或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管内治疗对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动脉途径,用可脱球囊导管进行栓塞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有36例栓塞成功,其中34例患者瘘口完全闭塞。36例患者中有32例于栓塞后保留颈内动脉,4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术后36例患者的海绵窦综合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3例患者曾行经静脉途径可脱球囊栓塞治疗,但由于海绵窦内分隔的阻挡作用,球囊不能进入海绵窦及其瘘口附近而告失败。2例患者由于球囊早脱并移位于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内,导致患者发生失语和一侧肢体偏瘫。结论:血管内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直接型颈脉海绵窦瘘,其瘘口闭塞率高,死亡率低,是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双导管球囊技术治疗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技术治疗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枚可脱性球囊无法闭塞的CCF患者3例,双侧股动脉置管,送2枚球囊进入瘘口,调整位置,充盈2枚球囊,使瘘口完全闭塞后再解脱球囊,观察栓塞效果和颈内动脉通畅情况,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3例患者均1次性完全闭塞瘘口,颈内动脉皆通畅,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未增加介入治疗的危险性。结论双导管球囊技术能在保证颈内动脉通畅的前提下简单有效地治疗1枚球囊无法闭塞的CCF。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治疗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2 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患者和 1例大脑前动脉 (A1段 )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采用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进行栓塞治疗 ,以经颅多普勒 (TCD)进行复查 ,所有患者均随访 6月以上。结果 :2 2例CCF患者均成功栓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其中 2 0例为一次栓塞成功 ,2例因球囊过早泄漏而行 2次栓塞治疗。对 1例A1段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成功施行了双球囊动脉瘤颈孤立术。 4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是对海绵窦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的技术要点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 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59例TCCF,共进行栓塞术64次.随访时间3个月~2年. 结果 48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颈内动脉通畅,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1%;11例瘘口及颈内动脉被同时闭塞.5例在治疗后3d内复发(复发率为8%),再次行栓塞术,其中1例出现栓塞后失明,再次行球囊栓塞后成功闭塞,但视力未恢复;1例术后3d出现脑内血肿,急诊再次行栓塞,闭塞颈内动脉和瘘口,但左侧肢体轻瘫. 结论 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可靠方法,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若出现复发症状,应及时复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急诊处理复发的TCC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之效果。方法:7例病人(5例外伤性,2例自发性)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结果:7例中5例球囊栓塞成功,保持了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另1例属D型,栓塞效果不满意。结论: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及分型。单纯性海绵窦瘘大部分为外伤性,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材料与方法:本文对5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施行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行Matas试验。结果:4例患者经可脱球囊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瘘消失,颈内动脉保持通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综合征于治疗后消失。1例由于瘘口较大,球囊不能完整闭塞瘘口,因该患者健侧颈内动脉代偿供应患侧的能力差,故无法栓塞患侧颈内动脉,栓塞术后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未能完全消除。结论:栓塞治疗对于外伤性预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和内球囊栓塞治疗之效果。材料与方法:7例患者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明确瘘口部位。叙述发现瘘口应注意的造影环节。结果:7例中5例球囊栓塞成功,保留了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另1例属D型,栓塞效果不满意。结论;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及分型。单纯性海绵窦瘘大部分为外伤性、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使用可脱性球囊及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例10例。结果:10例病例中9例栓塞成功,均保持颈内动脉通畅,随访未见瘘口再通,另1例因瘘口过小,球囊无法进入窦内而改用保守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开辟了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新途径,微弹簧圈是一种较可脱性球囊更为理想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材料与方法 应用法国Balt公司的同轴可脱性球囊技术,在数字减影(DSA)监视下,对12例TCCF患者施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 9例患者成功地用球囊闭塞了颈内动脉瘘口,同时也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2例由于球囊进入瘘口困难,1例CCF瘘在,改行闭塞瘘口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术后除1例失明未恢复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6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其中采用可脱性球囊58例,铂金微弹簧圈栓塞7例.球囊早脱1例,早泄2例,移位1例;颈内动脉闭塞所引起的脑缺血1例,血栓形成2例,血管痉挛2例,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本组无死亡,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术后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栓塞结合手术孤立瘘口或瘘口所在的颈内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等方式。结果:63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术后59例动静脉瘘完全闭塞,4例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消失62例,好转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根据其动静脉瘘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瘘口的数量、引流静脉的特点等综合考虑栓塞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来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33例,其中有外伤史者129例,自发性者4例。球囊内充填180mgl/ml水溶性造影剂者131例,充填HEMA者2例,全部病例均在神经安定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完成。结果 一次栓塞既闭塞瘘口,双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106例,占79.9%;一次栓塞瘘口部及颈内动脉者24例,占18%;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结果和技术特点。方法47例用可脱球囊栓塞;12例用弹簧圈栓塞;1例用IBCA胶栓塞。59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1例经扩张的眼上静脉插管至海绵窦内。结果①47例球囊栓塞中,35例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占74.5%;12例闭塞了颈内动脉。②12例弹簧圈栓塞中,4例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占33%;8例闭塞了颈内动脉。③1例经眼上静脉插管用IBCA胶栓塞成功。结论介入放射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特别是用可脱球囊栓塞,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2 8例有外伤史的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送入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 ,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后 ,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 6例 ;单侧者为小瘘口 4例、多发瘘口者 2例 ,瘘口部合并骨折片者 11例 ,合并创伤性动脉瘤者 3例 ;栓塞后出现NPPB者 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中 ,闭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 9例 ,闭塞瘘口同时闭塞颈内动脉者 19例。结论 :对于特殊类型颈动脉海绵窦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应为首选的方法。对于不同病例应采取特例特办的原则 ,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