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髓穿刺是儿科常见的诊疗操作,小儿常见的骨髓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及胫骨上内端。以往使用传统的骨髓穿刺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时,不易把握进针和深度,为避免误穿入纵膈,长期以来,我科常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法。近两年来,我们对近100例患儿成功进行了应用5ml一次性注射器行胸骨骨髓穿刺,年龄由8个月~11岁,无1例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 1 方法 使患儿仰卧,两臂约束于身旁,胸骨完全暴露,医生立于患儿右侧,选胸骨正中线上相当于第二肋  相似文献   

2.
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取材部位骨髓液取材可以在胸骨,胫骨上端、脊突(小儿)、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既要考虑到造血旺盛的骨髓腔、又要容易穿刺和避开重要脏器的浅表部位,经反复比较趋向于髂后上棘比较理想[1],其主要优点有:髓腔较大骨髓液较丰富,容易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骨髓液标本;取材时患者侧卧位或俯位,操作者在其背后,既可减少患者恐惧感,又有利于操作者大胆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容易定位,患者侧卧位或俯位时,髂后上棘明显地突出于臀部;髂后上棘进行穿刺也符合浅表、安全的原则。2骨髓标本取材是否满意与抽取的骨髓液量固然有关,但还与其它多种因素如针尖是否碰破毛细血管、针头是否真正进入骨髓腔、抽取的是否真正的骨髓液等有关。而且根握经验,骨髓液抽取量太少时除难掌握外,否还不易抽取到骨髓小粒和巨核细胞,从而不能满足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需要,所以抽取骨髓液的最好控制在>0.20ml~1.00ml(0.50ml左右)为好[1]。3骨髓液抗凝、涂片骨髓液抗凝的必要性:传统的做法是在抽取骨髓液后,立即快速涂片,其难以避免的问题是:一骨髓液容易凝固,在慌忙急促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涂片的数量和质量;二骨髓液未能充分混匀各涂片间细胞分布不均匀,造成分类结果不准,甚至容...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2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做骨髓内输液47次。其中胫骨前方近端23次、远端20次、股骨前方下端4次。最长保留时间为5天。平均一次输液1900ml,所用液体和药物共11种,全部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本文对骨髓内输液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58例创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骨髓输液的急救护理.严格掌握骨髓输液适应证,低血容量性休克存在周围循环衰竭,连续穿刺 3次以上,或 90 s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者,立即行骨髓输液;选择最佳穿刺部位,经本组患者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成人首选髂前上棘为最佳穿刺部位;骨髓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感染等征象,并及时处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最佳拔针时机,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后立即予拔除骨穿针.经及时抢救本组58例患者均病情痊愈或趋于稳定,58例患者中57例骨髓穿刺成功,有1例患者骨髓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1%,全部病例随访 1~6个月,随访期间无造血功能障碍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1-3].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髓穿刺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检查对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一些传染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08例次骨髓穿刺成功经验的总结,谈了一些穿刺与护理的体会,认为穿刺部位髂后上棘优于髂前上棘;严格操作规程、准确定位、成功麻醉和加强护理等环节.是保证骨穿质量和杜绝感染差错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危急症患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14例1次穿刺成功,输液通畅,1例患儿因穿刺针弯曲,更换另一下肢重新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60 s,骨髓通路保持时间1~3 h;经抢救存活12例、死亡3例。结论对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能有效替代静脉途径,提供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2005—2010年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共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0~60岁。车祸15例,跌伤14例,扭伤11例;踝部骨折10例,跟骨骨折8例,胫骨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肱骨内上髁骨折6例,髋臼骨折4例,髂前上棘骨折2例,骨骺分离3例。所选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0.
因骨髓腔不会随周围循环衰竭而萎缩或塌陷,故而被称为“不会坍塌的输液通路”。急救液体和药物可以通过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中,快速为危重症患者建立“生命通道”。本文主要介绍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就骨髓腔输液在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急救、战创伤急救等临床应用表现进行综述,并做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试点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护理应急分队成员进行骨髓腔输液理论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选取部分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的急诊、骨科、儿科3个科室作为试点,对符合骨髓腔输液适应证的抢救患者进行采取骨髓腔输液。结果自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该院3个试点科室共对46例符合条件患者采取骨髓腔输液进行抢救,全部抢救成功;其中43例骨髓腔穿刺成功,余3例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94.28%;后续跟踪随访1~12个月,随访率93.25%,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腔输液在临床急救中作为替代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途径,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以后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及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骨髓腔输液治疗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4月收治的70例采用骨髓腔输液治疗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舒适度、操作技术、操作效果、沟通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骨髓腔输液治疗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尽早给予复苏药物治疗与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心肺脑复苏的效果.为了提高抢救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CPR)的流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EZ-IO骨髓腔内注射系统经骨髓腔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其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并与经锁骨下静脉和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复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约占65%,其他多发部位依次为桡骨远端、腓骨小头、股骨近端、肱骨近端等,约20%的骨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脊柱和骨盆等非长管状骨[1].对于因胫腓骨下端肿瘤而需广泛切除胫腓骨下部,用带胫骨的人工全踝关节进行置换,重建踝关节的功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科1987-2006年先后为3例胫腓骨下端骨肿瘤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全踝关节置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2016年1至10月收治抢救的急危重患者17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2016年1至5月我科收治抢救的9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骨髓腔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器(输血器),并反复推注药物,将2016年6至10月我科收治抢救的82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骨髓腔穿刺成功后,连接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装置反复推注药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延迟给药、骨穿针移位、骨穿针脱出、肢体肿胀、药液外渗等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在延迟给药、骨穿针移位、骨穿针脱出、肢体肿胀、药液外渗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2% vs 11.1%,χ2=7.013,P=0.008;1.2% vs 7.8%,χ2=4.161,P=0.041;0 vs 5.6%,χ2=4.692,P=0.030;3.7% vs 14.4%,χ2=5.916,P=0.015;2.4% vs 15.6%,χ2=8.749,P=0.003)。 结论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保证了骨髓腔输液管路的密闭性和稳定性,防止穿刺针移位、脱出和药液外渗,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胫骨骨髓穿刺输液,对输入的药物、输液速度和穿刺时间进行分析,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在2min内建立起骨髓输液通道,缩短了静脉建立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骨髓腔输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安全的方法,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应用于儿童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在成人危重症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号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予中心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输液通道开通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血压回升及心率恢复时间、4h内抢救效果、中心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成人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经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国外骨髓腔内输液领域的研究热点,探究其前沿趋势和发展脉络,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筛选骨髓腔内输液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7.R3软件提取文章基本信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果骨髓腔内输液相关文献数量整体递增,美国发文量位居榜首,研究热点集中于适应人群、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近年来,骨髓腔内血液样本与动静脉样本一致性检验也是研究重点。结论骨髓腔内输液领域逐渐成熟,研究人群由儿童转为危重创伤患者。研究者之间应加强合作,由技能应用转向质量评价,探索有效的考核模式,完善临床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腔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腔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腔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