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入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每次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半个月为1个疗程)的20例患者为参附组;16例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6、24、72 h内液体入量、尿量、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水平及28 d病死率。结果参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 h液体入量(mL:3101±219比3329±295,P>0.05),治疗后6、24、72 h尿量(mL,6 h:701±229比651±292,24 h:1870±566比1697±618,72 h:7396±2546比5987±2497)及治疗后24 h SVRI(kPa·s·L-1·m-2:802±158比741±10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72 h参附组液体入量(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 h:4544±425比4996±396,72 h:10985±891比11612±807,均P<0.05)。治疗后72 h参附组SVRI、MAP、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VRI (kPa·s·L-1·m-2):1361±182比1163±183;MAP(mmHg,1 mmHg=0.133 kPa):76.2±6.1比71.8±6.3;CI (mL·s-1·m-2):76.2±7.5比70.8±7.2,均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20)比62.5%(10/16), P<0.05〕。结论使用参附注射液可减少72 h内液体入量,可能有利于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液体的限制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共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记录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尿量、Lac、BUN、Cr、AST、ALT、LVEF、C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尿量、LVEF、CI均较治疗前增加,Lac、BUN、Cr、AST、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疏血通组变化更显著〔尿量(mL/h):112.1±39.8比73.3±28.5,LVEF:0.49±0.15比0.44±0.14,CI(mL·s-1·m-2):66.2±5.7比54.2±6.2,Lac(mmol/L):3.83±1.65比4.72±2.25,BUN(mmol/L):7.1±2.7比9.3±3.5,Cr(μmol/L):73.9±16.2比95.7±15.8,AST(U/L):39.8±9.5比45.8±12.7,ALT(U/L):34.3±9.7比41.7±11.3,均P<0.05〕。疏血通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多巴胺(mg):993.1±261.7比1340.9±356.4,多巴酚丁胺(mg):776.2±281.0比1049.2±364.3,去甲肾上腺素(mg):56.4±34.6比107.6±51.3,均P<0.05〕;疏血通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0.0%(16/40)比60.0%(24/4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GDT)前后动脉轮廓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变化特点.方法 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n=23)及死亡组(n=9).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为对照组(n=5).于诊断即刻、6 h、12 h和24 h监测心率(HR)、血压(BP)、尿量(UV)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利用PiCCO监测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初始GEDVI、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P<0.01);18例 CO≥7.0 L/min,6例 CO≤4.5 L/min;SVRI均≤1700 mm Hg·min/(L·m2),EVLWI、PVPI则在正常范围内;CVP≥12 mm Hg的患者有8例,CVP≤6 mm Hg有18例,余下患者CVP在8~12 mm Hg.经EGDT方案治疗后,各组的GEDVI、CVP值较前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 h甚至12 h仍未至65 mm Hg;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CO、SVRI、EVLWI和PVP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时间的推移,死亡组患者CO进行性降低、EVLWI及PVPI则进行性升高(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即便一开始表现为低心排,经液体复苏后也会表现为高心排;持续低心排、进行性EVLWI、PVP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4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艾司洛尔,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等渗NaCl溶液。记录两组患者入组后0、24、48、72、96 h时的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血容积指数(G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血乳酸和ScvO2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 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心脏指数、GEDVI、E/A、cTnI及脑钠尿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8.045、11.102、7.132、7.136、2.970、3.006,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24、48、72及96 h心率和心脏指数较对照组同时间点及治疗组0 h均显著降低(P均< 0.05);治疗组患者48、72及96 h GEDVI及E/A水平较对照组同时间点及治疗组0 h均显著升高(P均< 0.05);治疗组患者48、72及96 h cTnI和脑钠尿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 0.05);治疗组患者72及96 h cTnI和脑钠尿肽表达水平均较同组0 h显著降低(P均< 0.05)。且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28 d病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 vs. 5/22,χ2= 0.458,P= 0.498)。 结论艾司洛尔可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对循环、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无影响,对预后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脓毒性休克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将复苏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巴酚丁胺组液体复苏后即持续静脉注射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48 h;左西孟旦组静脉注射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24 h后静脉注射左西孟旦0.2μg·kg-1·min-1连续24 h。治疗期间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及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等。结果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每搏量指数(SVI)、心排血指数(C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均明显升高〔SVI(mL/m2):39.8±5.4比37.5±4.5,t=-2.762, P=0.020;CI(L·min-1·m-2):4.6±0.7比3.6±0.7,t=-9.829,P=0.000;LVSWI(kg·min-1·m-2):33.7±2.4比28.2±1.2,t=-6.307,P=0.000〕,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均明显降低〔CVP(mmHg,1 mmHg=0.133 kPa):8.2±0.9比12.1±0.8,t=3.928,P=0.002;ITBVI(mL/m2):820±42比978±69,t=9.472,P=0.000;EVLWI(mL/kg):6.1±1.6比8.9±1.7,t=4.467,P=0.001〕。心脏超声显示,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I)和左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I)均明显缩小〔LVESI(mL/m2):32.7±9.2比48.2±13.4,t=0.882,P=0.000;LVEDI(mL/m2):61.7±11.4比78.6±13.6,t=2.453,P=0.032〕,LVEF明显增高(0.463±0.068比0.383±0.085,t=-2.439,P=0.035)。左西孟旦还可以降低乳酸水平(mmol/L:3.4±1.1比5.2±1.2,t=3.346,P=0.007),提高肌酐清除率(mL/min:73.2±13.5比47.6±11.8, t=-4.079,P=0.002),增加24 h尿量(mL:2213.4±354.0比1533.8±402.0,t=6.342,P=0.000),增加24 h累积液体入量(mL:5746.6±420.0比4156.7±215.0,t=7.126,P=0.000)。而两组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提高心脏射血功能,降低心脏前负荷、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以入选时年龄单双数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苏合剂(药物组成:附子30 g、生牡蛎30 g、干姜15 g、麻黄15 g、炙甘草10 g)25 ml鼻饲,每日4次,连用3 d.监测两组患者纳入时[中心静脉压(CVP)≥8 mm Hg(1 mm Hg=0.133 kPa),T0]及纳入后24、48、72 h(T24、T48、T72)时的CVP、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0、T24、T48、T72时CI、GEDVI明显增加[CI(L·min-1·m-2)T0:3.96±1.48比2.73±0.63,T24:4.07±2.18比2.68±0.42,T48:3.73±1.42比2.64±0.47,T72:4.09±0.95比2.99±0.51;GEDVI(ml/m2)T0:838.36±166.07比599.30±206.68,T24:828.91±212.81比554.60±102.28,T48:802.09±187.63比574.10±134.36,T72:712.27±170.30比575.20±102.17],EVLWI(ml/m2)明显降低(T0:5.83±1.76比10.20±3.15,T24:7.31±1.45比10.12±3.15,T48:6.85±2.27比9.99±1.79,T72:5.45±1.68比7.91±3.33,P<0.05或P<0.01);而两组各时间点CV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5.6%比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苏合剂可以明显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I、GEDVI,降低EVLWI,而对CVP、SVRI、28 d病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 U·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q8h。2组均5 d 为1个疗程。2组患儿分别于入住ICU时及治疗5 d 后采集静脉血4 mL,测定TNF-α、IL-1及PCT,观察治疗前后TNF-α、IL-1及PCT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IL-1、TNF-α和PCT水平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治疗5 d 后 IL-1、TNF-α和 PCT 分别为(86.48±17.29)pg·L-1、(105.86±20.79)pg·L-1和(5.33±0.85)ng·mL-1,对照组治疗5 d 后IL-1、TNF-α和PCT分别为(112.34±18.54)pg·L-1、(189.04±28.36)pg·L-1和(8.54±1.43)ng·mL-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IL-1、TNF-α及PCT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时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9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国际脓毒症指南将90例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6例)、严重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5例);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17例)。另选择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BP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受试者血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浆乳酸(Lac)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HBP、PCT、WBC、Lac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上述各指标升高程度较一般脓毒症组更显著〔HBP(μg/L):61.7±12.5、25.1±4.9比24.4±3.8,PCT(μg/L):32.3±6.4、31.5±5.7比25.5±3.9,WBC(×109/L):30.8±3.7、28.1±4.2比15.6±3.6, Lac(mmol/L):11.6±3.7、8.7±3.6比5.8±3.8,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分:22.0±6.8、19.2±7.1比12.4±3.9,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HBP明显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与严重脓毒症组PCT、WBC、Lac、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器官功能障碍数患者血清H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器官功能障碍1、2、3、4、5个的患者HBP水平(μg/L)分别为19.6±7.9、27.5±5.3、32.0±3.6、20.5±5.8、24.8±4.1〕;死亡组血清H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μg/L:101.4±16.2比27.3±4.8,P<0.01)。结论血清HBP是预测脓毒症发生休克和早期死亡较好的特异性指标,但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数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张莹  李星  陈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2):144-14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05—2018-05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6h(T1)、24h(T2)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指数(SVI)、乳酸(La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GEDVI、CVP、EVLWI、SVRI、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的GEDVI、CVP、SV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GEDVI、CVP、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患者的SVRI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患者的EVLW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的EVLW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减轻液体潴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4月—2007年3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危重病医学科的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4例。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7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WBC)和Marshall评分,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时血必净组体温〔(37.2±0.6)℃比(37.9±0.6)℃〕、WBC〔(9.6±2.2)×109/L比(11.2±1.5)×109/L〕、Marshall评分〔(2.1±1.9)分比(2.8±1.8)分〕、IL-6〔(0.37±0.34)ng/L比(2.33±2.06)ng/L〕、IL-10〔(0.82±0.66)ng/L比(2.98±1.99)ng/L〕及28 d的病死率(4.2%比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液体复苏对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 78例复合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8 ~ 35分;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d、5d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心室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2.8%(49/78)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出现血清cTnI升高,73.5%(36/49)升高值大于界限值的2倍以上,30.6%( 15/49)超过界限值的4倍以上.入院时血清NT-proBNP升高者占46.2%(36/78),经液体复苏后继续升高者达74.4%(58/78).存活组(55例)治疗后血清cTnI、NT-proBNP、肺动脉楔压(PAWP)及心排血指数(CI)均明显改善;死亡组(23例)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且死亡组血清cTnI(μg/L)和NT-proBNP(n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cTnI 3 d:2.09±1.00比1.57±0.93,5 d:1.78±0.67比0.72±0.51;NT-proBNP 3 d:3.52±0.73比3.16±0.65,5 d:3.21±0.66比2.66±0.58),CI( ml· s-1· m-2)明显低于存活组(3 d:57.6±6.2比68.3±5.6,5 d:40.5±4.7比80.7±6.8,均P<0.05).46例液体复苏达目标值的患者cTnI水平(μg/L)低于32例未达标者(1.16±0.62比1.97±0.76,P<0.05),且CI(ml ·s-1 ·m-2)明显增加(61.2±6.4比49.3±6.1,P<0.05),液体复苏是否达到目标值与血清NT-proBNP、PAWP无关.血清cTnI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865,Y=2.069+ 0.695X,P<0.01),NT-proBNP与PAWP呈正相关(r=0.762,Y=1.125+ 4.929X,P<0.01),cTnI与CI呈负相关(r=-0.891,Y=50.623 -6.114X,P<0.01).结论 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有明显的心肌损伤,液体复苏可改善心肌损伤;血清cTnI和NT-proBNP与患者预后有关,NT-proBNP用于指导液体复苏的意义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升压素(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TP)、多巴胺(dopamine,DA)在治疗脓毒性休克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03~2011-05我院E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36例,按随机分原则分别给予TP(TP组)或DA(DA组)升压治疗,分别于治疗0、2、4、和6 h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脏加速指数(ACI)、左室做功指数(LCWI)、胸腔内液体水平(TFC)、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压(PAWP)等]、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及每小时尿量(UV);于6 h末测定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SI及T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WI治疗2 h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1).DA组的HR、CI及ACI明显高于TP组,而SVRI明显低于TP组(P<0.05或P<0.01);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A组Lac水平明显高于TP组(P均<0.05),TP组各时间点UV值显著高于DA组(P<0.05或P<0.01),TP组给药后6 h末SCr值显著高于DA组(P<0.01).结论 对于伴随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组织缺氧严重的脓毒性休克患者TP可能是好的选择;TP用于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可改善预后,对于伴随少尿(或)肾功能损伤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在升血压治疗过程中如若产生DA剂量依赖,则选择TP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治疗脓毒性休克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16例,按随机原则分别给予DA(DA组)或NE(NE组)升压治疗,分别于观察1、2、3和4h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脏加速指数(ACI)、左室作功指数(LCWI)、胸腔内液体水平(TFC)],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血乳酸(Lac)及每小时尿量(UV);于4h末测定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两组各时间点MAP、SI及T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WI于2h末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DA组的HR、CI及ACI明显高于NE组,而SVRI明显低于NE组(P〈0.05或P〈0.01)。说明DA及NE均有很好的升压效果;DA在增加全身氧输送方面优于NE,但使HR加快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②两组各时间点S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A组的血Lac水平明显高于NE组(P均〈0.05)。说明在增加内脏灌注及组织氧合方面,NE可能优于DA。③DA组各时间点的uV明显高于NE组(P〈0.05或P〈0.01)。DA组于4h末CCr明显高于NE组(P=0.023),说明DA有明显增加尿量及CCr的作用,对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对于有少尿和(或)肾功能不全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DA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有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组织缺氧严重的脓毒性休克患者NE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临床休克期进行切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进行复苏,血流动力学平稳后48小时内行首次切痂术;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复苏,3~5日后行切痂术。结果:21例患者〔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62.8%±12.6%,Ⅲ度烧伤面积37.3%±18.7%〕进入研究组,伤后(26±15)小时行切痂术。第1和第2个24小时输液量高于标准计算公式约30%以上。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术后48小时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术前〔(7.9±2.2)L·min-1·m-2比(4.4±1.2)L·min-1·m-2,P<0.0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每搏指数的改善所致,二者相关密切(r=0.89,P<0.01)。与对照组比较,休克期切痂具有消灭创面早、后期并发症少和病程短等优点。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复苏,选择性地实施休克期切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与多巴胺(DA)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SS)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ICU收治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DA治疗,观察组采用NE治疗,对比两组血乳酸清除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DA相比,NE治疗SS患者更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联合蒙脱石(思密达)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7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彻底洗胃、适量应用阿托品及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解毒、氯磷定复能剂等综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黄粉30 g导泻、思密达30 g吸附4 h 1次,两药交替应用,连用48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33%硫酸镁60 mL导泻、漂白土200 g吸附4 h 1次,两药交替应用,连用48 h。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剂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h:5.8±3.7比9.4±4.6)、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21.7±6.1比25.2±8.3)、阿托品化时间(min:51.8±23.9比68.5±20.1)、意识恢复时间(d:2.3±1.2比3.6±1.9)、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50%以上时间(d:4.7±2.3比6.1±2.9)和住院时间(d:9.2±4.9比12.3±6.9)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阿托品用量(mg:234.3±37.1比265.7±31.4)、长托宁用量(mg:19.2±14.3比36.7±25.4)和中毒反跳〔7.9%(3/38)比31.6%(12/38)〕、中间综合征〔2.6%(1/38)比18.4%(7/38)〕、迟发性神经病〔0(0/38)比15.8%(6/3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思密达联合大黄是目前彻底清除AOPP患者胃肠道残留毒物较好的导泻和吸附联合用药方法,能减少患者药物用量和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入住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行机械通气并最终确诊为VAP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2次静脉滴注(静滴)血必净注射液50 mL,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28 d预后。结果治疗7 d后两组WBC、PCT水平及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WBC(×109):9.16±1.62比12.03±2.34,PCT(μg/L):0.17±0.04比0.28±0.69,CPIS(分):3.31±0.97比4.23±1.15,均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6%(22/26)比54.5%(12/22)〕,而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1.5%(3/26)比36.4%(8/22)〕,均P<0.05。结论在传统西医疗法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VAP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器官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每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腹腔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行腹腔正中切开,探查腹腔,翻动盲肠后关腹。血必净组术后1h内经股静脉插管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 mL/kg,之后以生理盐水2 mL·kg-1·h-1持续输注至处死之前;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经右侧颈动脉置管接压力装置连续监测血压变化,观察至12 h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肺、肝及肾脏标本,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血压随时间延长轻微下降,但基本正常。模型组于术后9 h、血必净组约在术后10 h进入休克状态,平均动脉压(MAP)低于70 mmHg (1 mmHg=0.133 kPa);术后11 h,模型组和血必净组MAP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mmHg:58.7±7.0、58.7±8.3比91.0±8.2,均P<0.01),术后12 h持续降低,但血必净组略高于同期模型组(mmHg:55.4±4.0比48.8±12.9, P>0.05)。电镜下观察可见:假手术组心、肺、肝及肾各器官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而血必净组大鼠心脏和肺脏的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特别是细胞内线粒体改变明显,肾脏及肝脏的损伤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稳定脓毒性休克大鼠循环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可能减轻感染及休克对大鼠心脏和肺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3例为治疗组,同期住院ACS 患者32例为对照组,将治疗组再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型(15例)、气虚型(11例)、血瘀型(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30~60 mL 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10~100 mL/h 微量泵持续静滴,血压恢复正常后生脉注射液5 mL/h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23例)比46.9%(15例)〕、总有效率〔90.9%(30例)比62.5%(20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48 h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胸痛:2例(6.1%)比10例(31.3%),汗出:3例(9.1%)比13例(40.6%),气短:4例(12.1%)比12例(37.5%),均P<0.05;心悸:5例(15.2%)比9例(28.1%),恶心:3例(9.1%)比4例(12.5%),但P>0.05〕,治疗组阴虚型患者的MAP(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较气虚型、血瘀型明显(105.00±8.53比91.00±9.53和89.00±3.53,均P<0.05)。结论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张曾譻教授经验方君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优化诊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AVM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极化液、能量合剂、吸氧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君康口服液(主要由党参、丹参、玉竹、羌活、七叶一枝花、连翘、川芎、白花蛇舌草、麦冬等组成),每次10 mL,每日3次;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和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和发热恶寒、心悸怔忡、胸闷憋气、少气懒言、头晕目眩、气短乏力、自汗盗汗、肢体酸痛、心电图上显示期前收缩(早搏)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F、S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K、CK-MB、AST、LDH、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EF:0.601±0.088比0.538±0.084,SV(mL):67.02±6.78比61.03±5.88,CK(U/L):76.25±28.41比92.54±31.68,CK-MB(U/L):18.34±8.94比22.45±9.70,AST(U/L):31.29±14.28比33.45±11.21,LDH (μmol·s-1·L-1):2.28±0.51比2.34±0.68,中医证候积分(分):12.34±1.24比18.36±1.98,均P<0.05〕;治疗组心悸怔忡、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等证候的改善及早搏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悸怔忡:92.59%(25/27)比75.87%(22/29),胸闷憋气:92.00%(23/25)比76.92%(20/26),气短乏力:90.00%(18/20)比76.19%(16/21),早搏:88.24%(15/17)比75.00%(12/16),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恶寒〔100.00%(15/15)比93.75%(15/16)〕、少气懒言〔88.00%(22/25)比83.33%(15/18)〕、头晕目眩〔87.50%(7/8)比80.00%(8/10)〕、自汗盗汗〔86.67%(13/15)比80.00%(12/15)〕和肢体酸痛〔91.67%(11/12)比84.62%(11/13)〕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君康口服液能够明显改善AVM患者的临床症状,扭转急性病程,控制心律失常,体现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