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如何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感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2...  相似文献   

2.
肖敏  张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7):3200-3201
背景:选择合适的人工膝关节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有关膝关节置换适应证及其相应假体选择的文章,检索时间范围:2000-01/2010-12,关键词为“膝关节置换,适应证,人工假体,生物相容性”。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余篇,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5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关节限制程度、固定方式和半月板功能来选择不同的人工膝关节。不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应由膝关节的骨和软组织条件决定,膝关节韧带的质量和状态、关节畸形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的程度决定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及治疗病人男,15岁。因摔伤后右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半天就诊于某家医院急诊外科。右膝前侧皮肤青紫,诊断为:右膝关节软组织挫伤,给予治疗(具体不详),既往精神障碍合并智力低下。4天后右膝关节疼痛不缓解就诊于另一医院,查体:右膝前侧皮肤青紫,活动受限、前后抽屉(﹣),侧方应力(﹣),末梢血运可。1周后右膝关节仍疼痛,就诊于另一家医院,右膝MRI示:右膝关节软组织挫伤,支具固定4周。5周后接诊医生拆除支具时,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常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其韧带分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内韧带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本文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例右膝关节缺乏前交叉韧带,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和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红花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对预防膝关节术后粘连的效果,为膝关节术后粘连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健康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体重3.5~4.0kg,随机分成3组:A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B(红花注射液实验组)组和C组(盐水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所有动物均行右侧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术后右下肢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4周,分组予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红花注射液关节内重复注射每周1次,每组每只共4次,对每组动物进行膝关节视觉计分、生物力学分析、组织学观察及膝关节滑膜平均胶原含量分析。结果生物力学实验表明A、B组大于C组(0.01),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膝关节视觉计分A、B组均于小C组(0.01),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组织学观察A、B组均小于C组(0.01),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膝关节滑膜平均胶原含量测定A、B组小于C组(0.01),B组小于A组(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可很好的防止膝关节术后粘连的发生,效果与透明质酸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LaPrade和Bicos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这两种方法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8例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对胫骨施加外旋及内翻扭距,测量膝关节外旋及内翻变化.结果:切断膝关节后外侧角后膝关节外旋及内翻角度均明显增加,屈膝30°增加到最大,分别为(20.58±2.11)°和(8.68±1.22)°,在任何角度卜均与完整膝关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重建术均能有效的恢复膝关节内翻及外旋稳定性,与完整膝关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术均能有效的恢复膝关节静力稳定性,但LaPrade的操作技术较Bicos的技术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背景:地方性氟骨症膝关节损害是一个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可造成膝关节骨周,骨质的损害。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0-03/2011-10依据地方性流行病学、氟斑牙、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由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患者9例,均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于置换前及本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显示优5例,良3例,可1例。患者治疗后在疼痛、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明显改善。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氟骨症;膝关节损害;膝关节置换;疗效;植入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09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研究膝关节的力学行为对临床上治疗各类膝关节伤病均有极大的帮助。本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学提出的若干膝关节力学模型,分析了其优点及局限性,提出了膝关节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膝关节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兔膝关节血管分布及关节囊附着,为兔膝关节动物模型建立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解剖分离兔膝关节的动脉来源及分支、暴露兔膝关节囊的附着点。测量各动脉起始处及其在水平方向上和关节囊附着点距髌骨下极的距离。  结果    分布兔膝关节的各动脉距髌骨下极的距离上、下和左、右约为20 mm和5 mm,关节囊的上、下端和左、右侧的附着点距髌骨下极约为10 mm和4.5 mm。  结论 在制备兔膝关节模型时,髌骨下极可设为参考的基准点,并通过距其距离判断手术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技术有直接关系。目的:总结12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效果,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凝血因子Ⅷ监测和替代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方法:以瑞金医院凝血因子替代方案为标准,结合患者实际凝血因子水平,搭配有经验的医生,对12例(17膝)男性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采用Cleveland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根据Cleveland膝关节评分,优8膝,一般3膝,差3膝,1例大腿截肢患者和2例关节融合患者不参与该评分。根据KSS评分,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23.6±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6.7±12.1)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置换前(25.2±28.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65.7±39.8)分。结果可见对于血友病膝关节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但是风险较大,需要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膝关节X线平片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过去一直引用国外文献,国内未见有关文献报道.建立国人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可为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选择210例正常人膝关节X线平片,对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髁间隆突高度,胫骨近端横径进行了测量,其结果报道如下.l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正常成人,膝关节活动正常,膝关节无疼痛、弹响、绞锁等症状,无外伤及无畸形者作为研究对象.210例受检者中,男、女各105例.分为七个年龄组.即: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80~92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例(男、女各15例).职业:干部30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在全膝关节置换时无论是使用活动衬垫还是固定衬垫,全膝关节置换后中长期的功能转归和再手术率都相同,但是近期患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各专家意见并不一致。目的:分析活动衬垫型与固定衬垫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相关活动的角度变化,以探讨置换后关节活动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且患膝既往无手术史的患者90例,应用固定衬垫型假体或活动衬垫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测量患者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置换后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4-36个月,末次随访时活动衬垫组的最大屈曲度大于固定衬垫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前后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后近期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且活动衬垫型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关节软骨的三维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膝关节关节软骨的三维模型,为开展膝关节数字医学研究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方法:人体成年新鲜膝关节标本1例,行CT、MRI扫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配准,构建膝关节骨、关节软骨结构。结果:利用Mimics 10.01软件构建关节软骨的三维模型,并形成骨-关节软骨复合模型,导入Geomagic软件中与CT构建的骨三维模型相配准,再次导入CT影像中进行逐层微修饰,验证关节软骨分割效果。最终建立具有骨、关节软骨的三维膝关节模型。结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与图像配准技术可将CT、MRI图像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优势,构建出形态较好的膝关节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 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 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 结果与结论:在60 (°/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 < 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 < 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 < 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 (°/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炎性病理改变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 方法: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别注射入15只西兰大白兔右膝关节腔内,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2,4,6周分别观察膝关节滑膜大体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每个时间点5只。 结果与结论:木瓜蛋白酶首次注射后第2周,兔膝关节滑膜炎性反应最严重,表现为滑膜细胞增生最明显,下层疏松纤维及血管组织明显增生,可见较多淋巴浆细胞浸润,第4,6周时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说明兔膝关节首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2周时滑膜炎性反应最严重。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治疗各种严重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医生常通过以医生为主的评分量表和病人报告的评分量表来评价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本文旨在综合临床上运用最多及最新的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分系统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屈曲角度是评定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几个因素如术前膝关节屈曲度、相关疾病和创伤、置换体类型、手术技巧、CPM的作用等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待评估的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绝经后女性身体成分、膝关节屈伸肌力及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5 名绝 经女性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和对照组,抗阻训练前后测试绝经后女性身体成分( 体质量、体脂肪量、肌肉量、左 右下肢肌肉量),左、右膝关节屈、伸肌力及动态平衡能力。结果:12 周抗阻训练可使绝经后女性体脂肪量显著 下降,左右下肢肌肉量及全身肌肉量均显著增加,而体质量在抗阻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此外,12 周抗阻训练可 使绝经后女性左、右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显著增加,闭眼状态下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及左右方向稳 定指数显著下降。结论:12 周抗阻训练可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身体脂肪量、增加下肢肌肉量及膝关节肌肉力量, 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对于预防绝经后女性跌倒及提高绝经后女性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22例)和传统手术组(21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隐性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和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下肢力线角度显著小于术前;术后2周3D打印组患者下肢力线角度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而HS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3D打印组总满意度(95.45%)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还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为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50例患者重症膝关节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4.0%、并发症发生率为2%,治疗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6.43±11.46)分、(95.78±10.44)度,与治疗前的(48.64±6.43)分、(66.78±9.48)o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