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首先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对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现试作如下分析。1痰饮的生理和病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人身水液的正常流行情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局部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若人体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生活失宜、脏器亏虚等因素,都可以导致痰饮形成,但发病与否则取决于脾肺肾三脏化气行水的功能状态。肺主布津液,并有通调… 相似文献
2.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指治疗广义痰饮的总则。《金匮要略》对痰饮证的起因与证治阐述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痰饮是人体水液停积,运化输布失常所导致的一种病变。痰、饮属同类,一般说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亦常并称痰饮。自隋唐以至金元在痰饮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始有饮证与痰证之分。《金匮》中痰饮 相似文献
3.
“痰饮”病名为张仲景首创,是以病因而命名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巴豆“留饮痰澼”《素问·脉要精微论》有“溢饮”之名?督鹭选访魅分赋觥八囊我晕?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 相似文献
4.
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第12篇第15条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论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然对其中“痰饮”为“广义”还是“狭义”?“温药和之”是何意?历代医家则见解不一。笔者疏正于后,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大法。本文从痰饮的形成,饮邪的性质及特点,温药的功效综合分析,阐述痰饮病必用温药,说明温药既可温化饮邪,又可调节水液代谢,杜绝痰饮生成之源。而"和"者,调和也,应以温化、温运为原则。所谓"温药和之",就是使用温运、温化一类药物,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而达到扶正祛邪,助阳化饮的目的,对后世治疗痰饮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法则,后世医家对痰饮实质、广义与狭义痰饮、"温药和之"等内容存在不同见解.笔者追根溯源力求原意,张仲景所论之痰饮实为饮邪,"温药和之"针对广义痰饮.饮为阴邪,多由脏腑阳气不足、水液停聚导致,证属本虚标实当以温药治之,但须遵循"和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应当根据邪正之盛衰、病势之缓急...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解读,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对此条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加深了对"痰饮病"的认识,揭示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指出痰饮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而且提出了以温药和之的治则,奠定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基本要求就是治"神",属中医的一项重要内容的针刺疗法自当不在例外。本文所要讨论的是针刺"治神"的内容、临床意义及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病因病机及证候学专著,在毒邪致病方面首次比较详细记录,"风毒"、"寒毒"、"热毒"、"水毒"、"湿毒"、"痰毒"、"恶毒"、"蛊毒"、"草毒"、"药毒"、"酒毒"、"兽毒"、"蛇毒"、"厉毒"、"斑毒"、"虫毒"、"气毒"、"鬼毒"等30余种毒邪名称及病因病机和相应证候,涉及临床44个病名,为毒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治未病"理论看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高血压三级预防理论进一步认识"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临床中的应用,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模式在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多次提及“和”字,散见在《伤寒论》各篇,其含义非常广泛,可大致分为有关病机、辨证要点、治法治则、服法等几方面(“和”在同一条文不同词、句中的意义可能不同)。
1.在有关病机条文中
《伤寒论》中共有10条15处涉及病机处有“和”字:条文号49、53、54、58、93、152、157、29、265、230。从这些条文对病机的阐述,可以看出《伤寒论》的“整体观”思想,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营卫失和、气血失和、津液失和、脏腑失和、表里失和、阴阳失和……皆能令人病。 相似文献
18.
19.
“三焦出气”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这是对“三焦之气”理论的高度概述。如马莳曰:“故三焦者,上焦为宗气之所出,中焦为营气之所出,下焦为卫气之所出。”张介宾亦谓:“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以下就依此分述。营卫二气均源于水谷之精气,都是由谷气所化生的,水谷入于胃中,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其精 相似文献
20.
舒缓医疗通过给予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晚期患者积极和全面的照顾,提高、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注重以人为本,与中华民族“和”的传统思想完全吻合。在舒缓医疗实践中,“和”理念渗透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及特殊、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和”也是舒缓医疗的最终目的。以和为贵的理念将促进舒缓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