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右美托咪定和水合氯醛在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照组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观察患儿诱导入睡时间(T1)、自然清醒时间(T2)、HR、MAP、Sp O2、呼吸抑制、配合程度、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使患儿达到安静睡眠状态,并能很好接受治疗与监护,与对照组比较DEX组患儿入睡时间(T1)及自然清醒时间(T2)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AP、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术后谵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效果满意,可控性更强,作用更加平稳,对呼吸抑制小,术后谵妄发生率低,较传统水合氯醛镇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静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镇静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术后均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抑酸、营养神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药物治疗,A组再次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样饱和度、GCS评分。结果:两组相比,A组患者在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均得到得到改善(P0.05),术后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术后急性期血压、呼吸、心率的不稳定,右美托咪定使患者在镇静状态下而不影响对意识状态的判断,即清醒镇静。  相似文献   

3.
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麻醉术中的镇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 选择60例26~72岁、ASAⅠ~Ⅱ级拟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3组.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及术毕(T4)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T1~T4时D、P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T1~T4时P组MAP低于C、D组(P<0.05).术中躁动、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 μg/kg后以0.6 μg/(kg·h)输注适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的镇静效果,并分析影响镇静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9—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心脏彩超检查的714例先心病患儿资料。根据纳排标准,667例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完善镇静前评估,并记录患儿基础生命体征后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定期记录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是否>4分)判断镇静成功与否。镇静前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先心病类型、先心病手术史;镇静后每10 min记录一次患儿意识状态Ramsay评分、心率、经皮动脉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起效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667例患儿年龄为(14.36±10.11)月龄,其中1~6月龄138例(20.7%),>6~<12月龄160例(24.0%),12~<36月龄318例(47.7%),≥36月龄51例(7.6%)。体重为(9.26±2.81)kg。紫绀型患儿33例(4.9%),非紫绀型(包括已手术纠治的紫绀型先心病)患儿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镇静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清远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B组采用传统的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患者ICU拔管时间、意外拔管率、NICU停留时间、镇痛降压药物的剂量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较B组短([16.4±15.6)hvs(22.5±18.5)h,P=0.04],A组应用的镇痛药物剂量比B组减少([0.6±0.2)mg/dvs(0.8±0.3)mg,P<0.01],降压药物剂量减少[(116.6±84.3)mgvs(146.9±85.3)mg,P=0.04]。A组患者镇静状态的神志更接近停药后水平(P<0.01)。但两组在NICU生存率、意外拔管几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N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的镇静治疗,有利于减少拔管时间,减少镇痛药物及降压药物剂量,对患者的神志判断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李先慧  刘德责  杨勇  薛刚 《四川医学》2011,32(10):1624-1625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镇静治疗中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对本组7例患者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观察其治疗特点、效果、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摸索给药方式和剂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和注意事项等。结果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且在镇静过程中能够唤醒,配合相关检查及治疗。未出现呼吸抑制患者,肝肾功能监测无明显损害。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能够控制和监测。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使用方便、安全,是重度烧伤患者镇静治疗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在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救护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40例从下级医院转入我院治疗的危重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控制镇静水平RamsayⅢ~Ⅳ级,以咪达唑仑作为对照,分别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平均负荷剂量、维持剂量、停用镇静剂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定起效迅速[(59.7±7.2)svs(119.6±14.2)s,P<0.05],镇静的同时保持可唤醒能力[苏醒时间(0.30±0.04)minvs(12.2±3.0)min,P<0.05],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发生率0.18%,P<0.05),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平均血压降低2.5%,心率减慢3.0%).结论:右美托咪定是长途转运危重患者镇静的良好选择,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用药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ECHI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心率和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呼吸抑制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后再出血、脑梗死及脑疝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增高,APECHIⅡ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能够更好地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患者用药期间呼吸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镇痛期间自控镇静效果满意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接受术后镇痛的患者120例,根据不同单次右美托咪定(DEX)注射量分为0.08μg/kg组(A组)、0.12μg/kg组(B组)、0.16μg/kg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年龄、体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选择舒芬太尼2μg/kg静脉负荷剂量PCA进行镇痛,在镇痛期间患者根据需求自我应用镇静药,每按l次按钮追加2ml,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单位时间内的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变化、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0.12μg/kg DEX组术后镇痛期间自控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有效消除患者不安等情绪,且不良反应少。结论:0.12μg/kg DEX组用于术后镇痛期间镇静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右美托咪定(DEX)因其镇痛、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引发并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状态,对呼吸的影响较小,应用于小儿较安全。虽然目前DEX在小儿临床的应用经验越来越多,但其可应用于小儿并没有在说明书中出现。近年来,随着儿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镇痛、镇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未来,应进一步研究DEX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以使其小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右旋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手术患儿脑保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72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的32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另40例仅运用生理盐水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2 h (T3)、体外循环结束后6 h (T4)、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 (T5)体内S-100β和NSE浓度变化以及术后苏醒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儿T1以及T5的S-100β和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S-100β和NSE水平在T2、T3以及T4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在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观察组躁动评分和CHIPP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S-100β和NSE的浓度,减小脑损伤,同时也可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以及疼痛程度,对改善患儿术后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导管检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明确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心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216例,行左、右心导管检查术。结果216例诊断为法乐氏四联征、法乐氏五联征组共73例,复杂性先心21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共122例。结论心导管检查术是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性质、部位及程度的可靠方法,对提供手术适应证及制定手术方式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方面的资料,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RA)评定观察组及对照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患儿父母SCL-90的各因子得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方面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父母;患儿父母的LES的总分[(22.34±5.31)分]和负性事件的评分[(14.16±2.59)分],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父母[(16.36±3.26)分,(5.16±2.58)分];在应付外界所引起的压力时,患儿父母比健康儿童父母更能面对现实问题,多想办法解决问题,能积极去寻求帮助;患儿父母的LSRA评分[(9.68±2.37)分]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的父母[(12.57±2.21)分]。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父母精神压力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父母,并存在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匡继红 《中原医刊》2011,(12):119-12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住院状态、疼痛程度和心功能以及患儿父母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整组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惠儿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长SAI平均得分和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功能恢复和降低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61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肺动脉狭窄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相关因素。 方法 对宁波市 2 0 1例 3岁以下的先心病儿童采用与正常儿童 1∶1对照的方法 ,询问父母亲一般情况和母亲孕期情况等 45个相关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早期感冒、孕早期被动吸烟、怀孕前后少吃各种新鲜蔬菜及水果、父亲吸烟和母亲噪声接触为儿童先心病显著影响因素。 结论 先心病的病因系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有以上相关因素的孕妇应进行适宜的干预与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媒体健康宣教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术后护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常规的术后口头宣教,观察组让家属观看制作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护理”宣教视频短片,两组患儿在宣教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测试评分和患儿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家属宣教后测试比较,观察组的宣教后测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宣教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术后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唇腭裂患儿226例,分成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三组,对三组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6例患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6例,发生率为7.08%,其中,唇裂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4.29%,腭裂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0.00%。结论:唇腭裂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