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嗅球和嗅束的断面特点与MRI表现,为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国人成年尸头标本69例,经防腐和冷冻后,以电动断层带锯分别切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36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和冠状断层标本15例;采用SE序列,获取12例自愿者的头部1.5TMRI横、矢、冠状图像;利用3.0TMRI扫描仪,获取了10例自愿者的SE序列和3D-CISS序列头部断层图像;将上述连续断层标本和MRI图像相对照,观察、分析嗅球与嗅束的断面形态、MRI信号、位置及其毗邻关系等。结果:在冠状断面上,嗅球位于嗅束沟或直回与筛板之间,呈上方凹陷略扁的椭圆形;嗅束化于直同和嗅束沟下方,呈扁平的椭圆形。在矢状断面上,嗅球走行在颅前窝底直回下方,周围环绕以嗅池,其中上部嗅池较宽大。在横断面上,嗅束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内,视交叉的前外侧。MRI横断层、矢状断层和冠状断层图像均可显示嗅球、嗅束,其周围被嗅池环绕。结论:横断面、欠状断面和碰状断面均可清晰显示嗅球、嗅束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其中以冠状断面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枕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将枕寰枢关节制成3.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寰椎横韧带在横断位和矢状位,翼状韧带在斜冠状位和矢状位,齿突尖韧带在矢状位和斜冠状位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枕寰枢关节的各条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的断层解剖学特征,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9例成人尸体头部的连续断层标本(横断层标本36例、冠状断层标本15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上分别探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及内耳道段在断面上的走行规律及毗邻关系,并与10例活体成人头部MR扫描图像的相应层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自发出后相互伴行向外水平走行,穿过脑桥小脑角池后进人内耳道;内耳道是断面上识别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的重要标志性结构,小脑绒球在横断层上也有助于对二者的识别。结论:横断面及冠状断面均可清晰显示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矢状断面则对二者在内耳道内走行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5例,分别制成冠状、矢状、横断层标本。在经颞下颌关节层面上,观察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关节盘的厚度。结果:冠状、矢状和横断层解剖可分别显示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毗邻关系及结构特点,冠状解剖可确定关节盘的位置,矢状解剖有利于关节脱位的诊断。关节盘最厚处4.02mm,最薄处1.32mm。结论:颞下颌关节的断层影像解剖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内窥镜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头颈断层标本15例,其中冠状、矢状各6例。横断3例。在经颞下颌关节(TMJ)层面上,结合CT图像对照观察TMJ的位置、毗邻及关节结构,并测量关节盘的厚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断面上动眼神经的解剖特征与MRI表现,为相关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用成人尸头标本15例,经冰冻后,用电动断层带锯制成连续断层标本;用3.0TMR扫描仪,获取10例成人志愿者的3D—CISS序列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与MRI图像上观察动眼神经在冠状断面上的走行规律及毗邻关系。结果:动眼神经在经中脑脚问窝的断面上,呈“八”字形,紧贴两侧大脑脚向外下方走行,居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间;在经海绵窦后份的断面上,位于“工”字形结构下端的左右两侧;在经海绵窦前份的断面上,位于前床突下方,颈内动脉的外侧;在经眶尖部的断面上,位于视神经和下直肌的外下方。结论:在冠状断面上可清晰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海绵窦段和眶尖段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滑车神经在MRI图像上的识别,为滑车神经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国人成年尸体头部标本51例,以冷冻切片法分别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36例和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5例;采用3D—CISS序列,结合3D—TOF序列,对20名正常体检者及23例眼运动神经麻痹患者行1.5T磁共振扫描;应用3.0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2WI图像;在上述连续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滑车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及识别标志等。结果:在横断面上,滑车神经起始段走行在上髓帆后部的四叠体池内,其外侧为小脑幕切迹,后方为小脑上动脉;其环池段绕中脑大脑脚两侧的环池走行,由背侧转至腹侧。在冠状断面上,滑车神经环池段位于小脑幕下方,其外上方有大脑后动脉;其海绵窦段走行在蝶骨体两侧的海绵窦外侧壁,动眼神经的外下方。结论:横断面能较好地显示滑车神经的起始段和环池段,而冠状断面则能清晰地显示其海绵窦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36例成尸头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15例成尸头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并与10例志愿者的3D—CISS序列MR图像进行对照,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颅内的走行规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由上而下从延髓的橄榄后沟发出,跨过延池,穿颈静脉孔出颅。根据走行,可分其为延髓内段、脑池段和颈静脉孔段。在脑池段,舌咽神经走行在上方,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下方且结合紧密;在颈静脉孔段,这3对脑神经及其与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的关系是:颈内动脉位于最前方,颈内静脉位于最外侧,舌咽神经走行在前内上方,有单独的硬脊膜包绕,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位于其后外下方,形成迷走、副神经复合体。结论:在标本的连续断面和对应的MR图像上能够清楚地显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在冠状断面上的解剖特征与MRI表现,为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标本,以冷冻切片法切制成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应用3.0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冠状断面上视神经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视神经眶内段居于眶中心偏内上方,断面呈圆形,其周围有视神经鞘包绕,蛛网膜下隙清晰可见,眼动脉位于其上方;视神经管内段居于眶内上方,断面呈水平卵圆形,周围可见视神经鞘,蛛网膜下隙不明显,眼动脉位于其下方;视交叉冠状断面呈“一”字型,分隔上方的视隐窝和后下方的漏斗隐窝,其上方有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为灰结节和垂体柄。结论:冠状断面町以清楚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的形态特点与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脊柱胸腰段冠状、矢状和横断面解剖学特点,探索薄层断层切片在观测各髓节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0具成人脊柱胸腰段标本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制作16具冠状、8具矢状和16具横位的0.25mm厚连续切片,观察脊神经根走行于侧椎管和椎间管不同区段的解剖关系和椎间孔韧带分布特征,并直接测量相关结构参数。结果:观测了脊柱胸腰段A、B、C、D经4区横断层面、经椎间管内口矢状层面、经两侧椎弓根中心冠状层面的形态和相关参数。结论:三种方位断层切片可较好显示诸多结构位置关系,对脊髓或脊神经源性疾病诊疗和正确辨认手术视野所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交叉三维断层影像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探讨成人视交叉的位置、形态、毗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获取视交叉的三维径线和角度数据。方法 20例成人尸体头颅制成头部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与40例活体成人头部磁共振横、矢、冠状断层扫描图像,探讨视交叉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测量视交叉的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视交叉前角、侧角和后角。 结果 视交叉横断层能同时显示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和视束起始段;冠状断层视交叉呈“一”字型横位分隔第三脑室底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其上方是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正中邻垂体柄和灰结节,两侧是颈内动脉C1或C2段;视交叉的横径 (TDT)为(13.54±3.12)mm,前后径 (APDT)为(7.91±1.29)mm,上下径 (SIDC)为(3.51±0.49)mm,视交叉前角(AA)为(69.7±9.1)°,左侧角(LLA)为(121.1±16.9)°,右侧角(RLA)为(122.3±15.2)°,后角(PA)为(73.3±10.2)°。断层数据和MRI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和MRI是研究和辨认视交叉、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40例,分别作矢、冠状断层解剖。在经颈动脉管垂直段、卵圆孔矢状层面上和经卵圆孔、茎突根部冠状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垂直段、颈静脉窝、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颈动脉管外口、卵圆孔和茎突根部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分别为(16.60±2.34)、(22.70±1.64)、(21.14±2.0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内耳道内结构和颞下间隙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胸腰段脊柱在冠状、矢状和水平断面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薄层断层解剖学技术在观测胸腰段脊髓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中各相关结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成人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经改良火棉胶技术包埋后分别在冠状、矢状和水平位行250μm厚的连续切片,观察胸腰段中央椎管、侧椎管及椎间管内各结构的形态特征和毗邻关系,并同时测量相关结构指标。结果:可详细描述胸腰段各典型结构在不同方位标本切片上表现,借助三维重建软件可测量分析椎体和椎板等结构参数。结论:三个方位的断层解剖切片均可较好地显示腰骶膨大、脊神经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为正确辨认其在手术视野中表现提供解剖学依据,对脊髓源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颅内段在横断面上的解剖学特征,为三叉神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6例成尸头部连续横断层标本与10例自愿者的3D—CISS序列头部横断层图像上,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位置及毗邻关系。结果:在经小脑中脚的横断面上,三叉神经脑池段连于小脑中脚,经脑桥小脑角池上份行向前外侧,走行于脑桥基底部外侧与小脑幕之间;在经海绵窦的横断面上,三叉神经节在海绵窦后部外侧,发出眼神经,向前穿人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在经颈动脉管的横断面上,三叉神经节发出的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夹在蝶骨体与颞叶断面之间,后方为颞骨岩部;在经卵圆孔的横断面上,蝶骨大翼上有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头部MRI横断层扫描对三叉神经的辨认与连续横断层标本具有较好的对应性。结论:颅脑横断层标本结合MRI显示三叉神经具有优势,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神经节段、颅底段的走行、位置及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结构特点。 方法: 选取成人颅骨,由1 位口腔专业教师 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后,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等测量颈动脉管外口的长径、短径及该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 部内侧点、茎乳孔内侧点、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长径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 最短距离,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颈动脉管外口长、短径分别为(8.43±1.45)mm和(5.99±0.87) mm。颈动脉管外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茎乳孔、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横径最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 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9.04±1.65)mm、(12.99±2.00)mm、(29.43±3.01)mm、 (16.40±2.11)mm、(23.88±3.21)mm、(33.53±2.35)mm和(32.79±2.47)mm。各观测项目左、右两侧的 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管外口位置深在,对其相邻结构关系的观测有助于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解 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横断面上展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为展神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36例,以冷冻切片法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采取3D—CISS序列,获取成人头部MR图像53例;在上述断层标本与MR图像上,观察分析展神经在横断面上的解剖特点与MRI表现。结果:根据走行,展神经大致可分为桥池段、Dorello管段、海绵窦段、眶上裂段以及眶内段五段。在横断面上,展神经桥池段的识别标志为基底动脉,该段展神经对称走行于基底动脉两侧;颞骨岩部尖和蝶窦下壁是展神经Dorello管段的识别标志;展神经海绵窦段走行于颈内动脉与三叉神经节之间。在横断面上寻找展神经的眶上裂段和眶内段较为困难。结论:横断面能够清楚地显示展神经的桥池段、Dorello管段和海绵窦段,对眶上裂段和眶内段的显示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