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在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肺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累积保护效应。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后4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在造模前或/和造模后反复3次阻断开放左侧肺门。 结果与结论:与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的干质量比、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降低(P < 0.05),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 < 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后处理组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接近(P > 0.05),且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基本相似。而且缺血预处理与联合处理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对于减轻中性粒细胞的侵润和激活及氧化反应对于肺组织的损伤有明显的累积保护效应,从而可以更好的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缺血后处理减轻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8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缺血后处理组(PC组)以及缺血后处理加5-羟葵酸(5-HD)干预组(PC+5-HD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测线粒体Ca2+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C组和IP组兔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线粒体跨膜电位、SOD活性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MDA浓度均下降(P<0.05),5-HD部分降低上述作用。结论PC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线粒体钙超载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实验组经过5min缺血,10min再灌注后持续缺血60min,3h再灌注;对照组直接造成60min缺血,3h再灌注。心肌梗塞范围由1%三苯四氮唑兰(TTC)染色确定,并以梗塞范围占缺血范围重量的百分比表示。结果:实验组梗死心肌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灌注后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适应(Preconditioning,PC)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缺血预处理(Rreconditioning,PC)是近年来提出的保护组织缺血性损伤的新概念.被认为组织在间断短暂的缺血后,不会导致损伤的加重,反而会增加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研究缺血预处理的意义在于探明其机制,发展药物模拟缺血预处理,达到缺血组织的保护.本研究实验组采用5min间断缺血2次,5min间断性再灌注2次,然后持续阻断双侧颈总动脉(2VO)血流90min,造成视网膜不全性缺血,再灌注4d通过视网膜的组织学变化,对照组则不做缺血预处理,从而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视网膜层、内同层厚度变薄(P<0.05).节细胞数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果提示:(1)缺血再灌注导致内视网膜层、内同层的组织水肿,通过缺血预处理可能使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组织水肿减轻.(2)对照组比实验组的节细胞显著减少,可能是缺血预处理减少了节细胞由于缺血及再灌注所导致的细胞死亡.(3)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损害的视网膜有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在其它器官研究发现:热体蛋白[HSP70]在预处理的保护相中的延迟相中起作用;腺苷短暂缺血后大量产生通过A1受体调解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轻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产生减少而减轻细胞的损伤;无氧糖酵解的增强,避免ATP的过分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 心肌缺血再灌注 (IRI)过程中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紊乱可能是IRI损伤的始动因素 ,是构成IRI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IRI时 ,内皮结构受损 ,同时伴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引起血管痉挛、血栓和粥样斑快形成 ,加剧实质细胞的损伤[1] 。内皮损伤不是短暂的、一过性的现象 ,它可持续至再灌注后几个月 ,因此有效保护内皮是预防和治疗这些损伤的关键。近年 ,缺血预适应 (IPC)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IRI和IPC与内皮功能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1 IRI与内皮功能IRI所致血管内皮损伤见于不同组织 (心脏和…  相似文献   

6.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否减轻肝细胞分离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改善供体残留肝脏功能? 经检索国内外罕见这方面的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分离肝细胞及供鼠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12 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纯肝部分切除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各6只。采用改良四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上述切除肝脏肝细胞,同时收集术前和术后1 d大鼠的血清。 结果与结论:缺血预处理组切除肝脏分离肝细胞成活率、增殖活性及白蛋白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 < 0.05),而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水平显著减少(P < 0.05);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大鼠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 0.05)。结果表明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肝细胞分离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自身缺血性预适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相关,但对供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期间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结论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及预处理组(IPC),每组各1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s,开放30s,反复3次,最后夹闭10min。于术后2d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部梗死面积;光谱法检测磷酸化的GSK-3β水平(p-GSK-3β);采用Linear Regression分析GSK-3β活性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增多(P〈0.01),p-GSK-3β水平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p-GSK-3β水平增高(P〈0.01);p-GSK-3β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使p-GSK-3β水平增高,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减少,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致力于缺血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制作缺血模型是实验中常用的手段。脑、心肌和后肢是缺血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因此资料显示,脑、心肌和后肢这三个部位的缺血模型最常用,但制作方法繁多。本对近年来常用的各种缺血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对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在高原地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组99只大鼠分为IPC1组、IPC2组及PTC组。观察并统计动物术后12、24、48、72 h存活率。术后12、24、48、72 h分别开腹,取心脏血、肝脏标本进行肝功能及病理检查。比较分析三组的病理改变、死亡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IPC2组的ALT值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PTC组与IPC1组,IPC1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IPC2组,而IPC2组与PTC组的病理改变相近。结论在高原地区反复短暂的组织器官缺血可致累加性损伤,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12.
缺血预处理减轻兔肾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用肾动脉夹闭法造成兔肾缺血再灌流(IR)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在IR2h或24h,IPC组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明显较IR组轻;左肾系数、肾小管评分、血中肌酐、尿素氮含量、血、肾中白细胞(WBC)数、肾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较IR组低,肾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较IR组高,差异均有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除肾中WBC更低、CGRP较高外,差异均无显着(P>0.05).结论:IPC具有减轻肾I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PC刺激内源性保护物质CGRP和NO生成和释放增多,同时抑制LPO的产生和WBC的滞留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肾缺血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外脏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肾缺血预处理(KIP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肾缺血预处理(SOD+KIPC)4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含量、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结果:肾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同时使心肌5'-NT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而在肾缺血预处理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则肾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弱于KIPC组,与心肌5'-NT活性、NO含量下降相一致。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与通过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氧自由基在介导该类物质的释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流(IR)肾有无保护作用。 成年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入对照组(n=5)、IR组(n=6)、IPC—IR组(n=5)。乌拉坦1g.kg~(-1)iv.。腹正中切开,三组动物均去右肾以免健侧肾的代偿作用。IPC—IR组,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缺血再灌注(I/R)家兔肾皮质血流量的影响,探讨IPo的肾保护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I/R组,IPo组,每组8只,均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I/R组采用结扎并切除右肾,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45min,再灌注60min制备肾I/R模型;S组麻醉后开腹,切除右肾,分离左肾及动脉;IPo组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min后,再灌1min,缺血1min,反复4次,再全面恢复血流灌注60min;各组取股动脉血液用去蛋白终点法测定血浆肌酐(Cr)含量,二乙酰-肟显色法测定血尿素氮(BUN)含量;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观测肾皮质血流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浆Cr和BUN浓度升高(P<0.05),肾皮质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Po组血浆Cr和BUN浓度降低(P<0.05),肾皮质血流量升高(P<0.05)。结论:IPo可以增加I/R后肾脏皮质的血液灌流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缺血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12和CHOP(CEBP Homologous Protein)的影响,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I-postC抑制I/R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在体心脏I/R模型,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MB)含量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12、CHOP、Bcl-2和Bax表达。结果:I-postC显著抑制I/R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较I/R组低74.3%,P<0.01),上调Bcl-2表达(较I/R组高53.2%,P<0.05)并抑制Bax表达上调(较I/R组低46.1%,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心肌细胞LDH和CK-MB漏出减少(分别较I/R组低37.6%和34.3%,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较I/R组低38.4%,P<0.05),SOD活性上调(较I/R组高18.3%,P<0.05);I-postC抑制I/R所诱导的Caspase-12活化和CHOP表达上调(分别较I/R组低41.7%和33.3%,P<0.01)。结论:I-postC通过抑制Caspase-12活化和CHOP过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保护大鼠I/R心肌。  相似文献   

17.
脂质过氧化在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大鼠肾缺血75min及缺血60min后再灌注15min时肾组织脂质过氧化(LPO)和有关酶类变化。结果显示,肾脏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肾皮质和髓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后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显著升高。上述结果提示,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的LPO增强与氧自由基(OFR)产生增多有关。但上述二种情况时OFR产生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置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和方法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上观察了缺血预处置(preconditioning,PC)的影响。结果:发现PC可以明显减轻IR引起的血压降低,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蛋白酶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并抑制骨骼肌组织水肿及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超载的发生。同时还观察到,PC对IR时肢体微血管通透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均有抑制作用。结论:PC对大鼠IR肢体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对血管床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后处理拮抗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后处理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缺血2 h后以Krebs-Henseleit buffer(KHB)液再灌注1 h;预处理(IPreC)组于缺血2 h前给予重复1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处理,余同Con组;后处理(IPostC)组于缺血2 h后给予重复1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即以KHB液行再灌注1 h。持续监测及记录肺动脉压(PAP),缺血前及再灌注末分别留取3 mL灌流液,缺血前、再灌注始及再灌注末分别切取约20 mg肺组织制作10%的组织匀浆,灌流液及肺组织匀浆用于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IL-10、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再灌注结束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IPostC组和IPreC组的IL-8、MDA及W/D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IPostC组和IPreC组的IL-10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拮抗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缺血预处理快速效应对兔急性缺血脊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快速相对兔腹主动脉短暂阻断致缺血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n=12):即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IR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阻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复制兔脊髓缺血损伤模型;IPC+IR组预先阻闭腹主动脉肾下段6min,再灌注30min后再次阻闭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Sham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后8h、12h、24h和48h分别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分别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测定脊髓组织中Na+,K+-ATP酶的活性。结果:Sham组及IPC+IR组神经功能评分各时点均明显高于IR组(P<0.01);Sham组及IPC+IR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多于IR组(P<0.01);Sham组及IPC+IR组脊髓组织中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快速相对兔急性缺血脊髓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稳定Na+,K+-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