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丹  杨琳 《哈尔滨医药》1995,15(3):27-27
1992年2月至1994年12月,我院采用钳夹法治疗脱入阴道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单发,带蒂子宫粘膜下肌瘤脱入阴道内。宫体粘膜下肌瘤12例,瘤蒂附着于前壁6例,后壁3例,侧壁2例,宫底部1例,宫颈粘膜下肌瘤18例。瘤蒂直径在  相似文献   

2.
子宫粘膜下肌瘤娩出,我们应用微乔线结扎后摘除在门诊手术室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娩出者共46例,年龄28~47岁,平均年龄为36.50岁;多数患者为经济困难的农村患者或城市下岗工人。1.2诊断:临床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检查窥见宫颈外口娩出粘膜下肌瘤最小约2×3×1cm,最大约4×4×3cm;蒂长,蒂直径最小约0.5cm,最大约1.1cm;外观如舌形、球形,表面无出血或少量渗血,无感染。1.3手术方式:经后期,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血常规、白带常规等),B超提示子…  相似文献   

3.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妇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我院对6 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施行单纯瘤体摘除术,此法不需剖腹,操作简便,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短,流血少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0例,年龄18~5 4岁,瘤体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鹌鹑蛋。瘤蒂直径粗者≥2 cm,细者约1cm。病理报告:4 6例为子宫平滑肌瘤黏膜下型,8例为子宫内膜腺样息肉,6例为子宫颈管肌瘤。1.2 手术适应证:1黏膜下肌瘤的全部瘤体和部分瘤蒂脱出宫颈外口者。2单发性黏膜下肌瘤、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者示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正常者。3年轻妇女,特…  相似文献   

4.
王清  陈利馨 《云南医药》2000,21(1):19-20
改良阴式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保留了子宫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操作简单、勿需特殊器械、副损伤少、康复快,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资料 1994年1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平均48岁。生育1胎以上者19例,未育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4例,经量多、经期延长14例,单纯经期延长2例。其中6例同时伴有下腹坠痛。并贫血7例,血色素60~90g/L2例,血色素50g/L以下5例。妇检发现瘤体部分或全部脱出于宫颈外口,瘤体直径最小20cm,最大70cm,平均42cm,蒂长2~3cm。蒂基底部均附着于子宫峡部以上。子宫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方法52例疑似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经阴道超声(TVS)、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TVS-SHG)、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符合率、子宫的超声表现、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表现。结果52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其中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5%(45/52)。误诊7例,误诊率为13.5%(7/52),其中内膜息肉4例,肌壁间肌瘤2例,人流术后残余1例。经CDFI检查52例,显示彩色血流52例,血流检出率为100.0%(52/52)。经TVS-SHG检查1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15/15)。宫腔线Y状分离、弯曲、中断或消失,宫腔间见异常回声团块,等回声肌瘤充满宫腔时,子宫内膜不易分辨。宫腔积液时,肌瘤的大部分可被液性暗区包绕,可显示子宫内膜与瘤体的关系。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中,单发性35例,多发性10例,肌瘤直径4~36 mm,平均肌瘤直径16 mm。①低回声团块,大部分瘤体内回声较均匀,部分瘤体间可有散在的小暗区。共39例,占75.0%(39/52)。②高回声团块伴蜂窝状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共10例,占19.2%(10/52)。③中等回声团块,共6例,占11.5%(6/52)。在瘤体周边可见彩色鲜明的血流回声,当带蒂瘤体延伸入宫颈口时可见其周边环绕走行的血管,瘤体根部可见与宫体肌层相延续。52例均显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3~0.79,平均RI 0.61,A/B 1.80~7.50,平均A/B 3.50。在充满液体的宫腔内,可见肌瘤呈圆形、葡萄状等多种形态,有蒂的小肌瘤可在液体内飘动。隐藏在内膜下的小肌瘤亦可显露无遗,其中对子宫内膜基底层的连续性中断尤其清晰,可明确与内膜息肉、内膜团块状增生等相鉴别。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有效对子宫黏膜下肌瘤进行诊断,结合TVSSHG、CDFI,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应与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人工流产后残留等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妇科几种常见疾病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玫  李昭 《天津医药》1999,27(5):316-316
我科自1992年7月至1998年7月应用微波组织凝固(MTh)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疾病958例,疗效满意,现将随访的846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846例患者年龄21~52岁,平均36岁,无生育史者25例。(1)慢性宫颈炎778例,其中Ⅰ度、Ⅱ度。Ⅲ度宫颈糜烂分别为67例(8.61%)、392例(50.39%)、284例(36. 50%)、宫颈息肉 26例( 3. 34%)、腺体储留囊肿 9例(1.16%)。(2)子宫粘膜下肌瘤19例,均为由宫腔或宫颈管侵入阴道的带蒂粘膜下肌瘤。瘤体直径<3cm者14例,3~4cm者 5例,瘤蒂直径均< 1.5cm。(3)外阴疾病 49例,其中包括外阴皮赘21例,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  相似文献   

7.
收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37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采用圈套法经阴道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观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年龄:24~51岁之间,其中40岁以上者23例,占62.16%。二、临床症状:37例中有月经增多10例,月经淋漓不净20例,月经增多伴有淋漓不净6例,月经正常1例。三、肌瘤形态:均为单发,有蒂,脱出宫颈口。其中肌瘤直径wtl.semi例,1·5~3·0cm22例,>3.0~5Ocm14例;瘤蒂直径<0.scm3例,O.5~1.0cm18例,>1.0~1.5cm10例,>1.scm6例。四、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联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后铺无…  相似文献   

8.
较大的子宫粘膜下肌瘤如脱出在宫颈口外,一般采用经阴道结扎肌瘤蒂部之后予以切除。有些病例因肌瘤较大,蒂部粗,嵌塞在阴道内,无法缝合结扎,不得已也采用经腹切除子宫手术治疗,但对尚需保存生育能力的妇女不能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经阴道摘除大型脱出在宫颈口外的粘膜下肌瘤的新方法,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手术方法:用外径5毫米,长1~2厘米的铜管3~4个,以10号医用缝合线双股折迭穿入铜管内,一端形成一环形线圈(图1)。用手指或节育环叉将线圈送入阴道套住肌瘤蒂部,然后将铜管向蒂部推动,收紧线圈,并用血管钳夹在最后一个铜管下端固定丝线(图2、3)。以后每天将铜管向上推移一次并收紧套在蒂部上的线圈,重新用血管钳固定,连续三四  相似文献   

9.
罗兵 《江西医药》1996,31(5):262-263
经阴道使用旋转瘤体法摘除带蒂子宫粘膜岂瘤16例,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彻底,出血少,患者痉少,住院时间知不需特殊器械和设备。随访2-48m,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洋  刘丽艳  王贵芳 《首都医药》2005,12(12):20-21
目的研究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功效。方法射频治疗子宫肌瘤82例,瘤体直径为2.0~5.0cm之间,肌瘤数1~2个。结果子宫肌瘤6个月随诊治疗有效率97.56%,其中粘膜下肌瘤,宫颈肌瘤,直径≤3cm的壁间肌瘤治疗率100%。结论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不开腹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具有不开刀,不复发,不住院,不痛苦且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清柱 《贵州医药》1999,23(3):233-233
本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妇科疾病168例,电切术76例,其中2例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28岁,已婚,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于1996年9月5日入院。体检:子宫均匀性增大如8周妊娠,质硬,活动,无压痛。B超示:子宫体8.6cm×6.0cm×6.1cm,前壁肌瘤3.2cm×3.0cm。宫腔镜检查瘤蒂显示不清,肌瘤向宫腔内突起;宫腔形态不规则。次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从肌瘤表面开始切割,瘤体逐渐缩小;当肌瘤组织切割达259时病人感腹痛,恶心,停止电切。观察48小时腹痛加剧并出现腹膜刺激症,腹腔穿刺…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6月~1995年1月,我科在宫腔镜下作粘膜下肌瘤套扎术共10例,报告如下。一、术前准备:阴道擦洗每日两次×3天(1:1000新洁尔灭)。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使用XG-3型沈阳产的冷光源为SLG-600型。膨宫介质用5%葡萄糖500ml,膨宫压力持续控制在160~180mmHg,用持续膨官按压装置来加压和维持宫腔压力。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导管芯中的细钢丝。二、操作方法:在持续膨官条件下配合鞍麻进行操作,先看清子宫腔的形态,判断子宫粘膜下肌瘤所占的宫腔部位、蒂的粗细、长短。粘膜下肌瘤在膨官条件下,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为单个…  相似文献   

13.
一、病历摘要: 患者邓忠英,女,34岁,主因阴道持续出血20天入院。既往史:5年前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妇科检查:已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口有一暗红色组织物堵塞,质脆,表面不光滑,无明显出血及脓苔,蒂部位于宫颈管左侧,直径约1cm 左右,子宫前位,如孕40+天大小,质中,活动,边界清楚,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盆腔B超:子宫多发肌瘤,宫颈不均质回声区,诊断为宫颈肿物、子宫肌瘤,予行诊刮术+宫颈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回报:1、白灰褐色组织2块4×2×1.5cm,4×3.3×1.7cm,切面实性,灰白灰褐色,质中等。(宫颈内口)多发性粘膜下平滑肌瘤伴出血。2、灰白色碎组织1堆2×2×0.5cm。(宫内膜)检材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见下图) 住院期间因咳嗽查胸片示双肺多发结节影,胸CT示双肺广泛大小不等结节影(见CT图片)。 CT: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表面光滑无毛刺 泌尿系超声、肝胆胰脾、双侧肾上腺、甲状腺超声均未见异常。肺功能正常,考虑肺转移瘤。于外科行胸腔镜肺活检,术后病理回报:1、送检肺组织块,并为3×3×0.8CM,表面结节状,肺组织内及表面可数枚结节,直径0.2—0.3CM,切面产性,灰白灰黄色,质中等。(左上肺)考虑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密切随查。2、灰白米大组织1块。(胸壁)检材为小块退变之增生纤维结缔组织。(见下图) 最终诊断为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子宫多发平滑肌瘤。 目前患者轻咳,无其它呼吸道症状,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将本院1998年~2003年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43例,其中13例手术失败,作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各病例手术失败原因。结果瘤体≥15周伴阴道狭小2例,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φ≥5cm 3例,术中出血≥400ml 2例,盆腔内广泛粘连3例,骶韧带下方宫颈后壁浆膜下肌瘤φ≥5cm 1例,麻醉欠佳2例。结论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时术前准备要充分,病例选择要适当,加上术者有良好的技能才是本术式成功的关键,同时切记不要认为手术已熟练,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2年5月~2003年12月应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肌瘤11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8例,已婚妇女,年龄22~37岁,月经异常史1~3年,经B超检查为粘膜下肌瘤,直径2~6cm ,治疗组118例,并设同期诊为粘膜下肌瘤行子宫切除术118例为对照组。1 2手术适应证:患者均有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而导致失血性贫血,并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不愿切除子宫;(2)无生殖器官恶性肿瘤;(3)宫腔深度≤12cm ;(4)粘膜下肌瘤为0类(有蒂粘膜下肌瘤)及I类(向肌层生长<50 % )且直径≤6cm。1 3疗效判定标准:术后月经量减少或正常,月经周期正常,术…  相似文献   

16.
李向菲 《天津医药》2006,34(4):222-222
1临床资料患者23岁。因剖宫产术后2个月,阴道持续出血,于2005年1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0月29日在当地医院孕足月臀位临产,阴道检查发现阴道纵隔,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术中发现双子宫,左侧子宫正常大小,右侧子宫妊娠。剖宫产娩出体质量2100g男活婴。产妇产后持续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入院5d前出现阴道出血增多,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阴道内有4cm×3cm×3cm的红色肿物,考虑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故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在手术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时出现大出血,考虑子宫翻出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7.3℃,贫血貌,下腹正中…  相似文献   

17.
例1,女,70岁。因大便出血,肿物外脱来院治疗。主诉:肛门多年来一直有肿物外脱,而近一个月肿物突然增大且每次大便后需用手推多时方能还纳。查体:肛门外可见10cm×7cm×8cm脱出肿物,色暗红,呈不规则形葡萄状,表面触之易出血,并有腐肉脱落。蒂呈扁平状,厚约1cm,长约4~5cm,位于直肠左后侧,蒂下缘位于齿线上约0.5cm。诊断:直肠绒毛腺瘤。手术治疗。方法:常规消毒,骶管麻醉下,用大弯钳贴近直肠粘膜夹住蒂根部的下半部分,用7号线褥式缝合蒂根部的下半部分,由结扎线处弯钳上切断蒂,然后用大弯钳再钳蒂的上半部分,同法结扎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超声、宫腔镜联合对<3cm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诊断的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85例。结果经三维超声单独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经宫腔镜单独诊断为粘膜下肌瘤55例,经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为粘膜下肌瘤85例。结论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无创伤但漏诊率比较高;对直径<3.0cm粘膜下肌瘤患者可运用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作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筛查手段,这二种手段联合诊断准确直观,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确诊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662-663
目的 探讨门诊宫腔镜诊断和辅助治疗子宫赘生物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B超诊断为宫腔内或颈管内异常声像的患者48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辅助下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情况、手术适应证、术时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6例,子宫颈肌瘤2例。48例中41例(80.5%)门诊治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min,平均术中出血10ml,术时无一例并发症。术后随访完全满意率及满意率为100%。结论对B超异常官腔及宫颈管内声像病例应常规宫腔镜检查。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瘤体脱出于宫口外或宫颈管内、子宫内膜息肉、带蒂宫颈肌瘤、宫颈管息肉行门诊宫腔镜辅助治疗安全、简便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对收治的脱垂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用套圈套入结扎加微波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脱垂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共46例,年龄23~53岁。瘤体完全脱出宫颈口外26例(56.5%),脱出宫颈口外1/2的13例(28.3%),脱出宫颈口外1/3的7例(15.2%)。瘤蒂的直径1.0~2.0cm33例(71.7%),大于2.0cm13例(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