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已认定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大多数输血后或静脉内注射毒品成瘾后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的病因。然而HCV是否引起暴发性HNANB尚不明瞭。作者采用敏感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例原因不明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HCV RNA。结果表明,15例急性肝衰竭中无1例在血清或肝脏可测得抗-HCV或HCV RNA。相反,7例隐原性肝硬变患者中有5例在血清及/或肝脏中均可测得HCV RNA。无1例其他肝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或肝脏中可测得HCV RNA。复习1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中14例的肝组织学表现,未显示有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作者认为,暴发性HNANB的临床表现与输血后肝炎不同,前者呈典型性地迅速  相似文献   

2.
从暴发性乙型肝炎患者检出 HBsAg、HBeAg 的期限较非暴发性肝炎患者为短,同时抗-HBs、抗-HBe 和抗-HBc 出现较早,且滴度也高。这种现象说明暴发性肝炎的发生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而不是HBV 的复制。作者检测了暴发性和非暴发性急性乙型肝炎者患 HBV DNA 和其他病毒标志物。4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7例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非甲非乙型肝炎很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在西欧和北美,95%的输血后肝炎似乎至少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而且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虽然在西方尚未报导过流行,但散发非甲非乙型肝炎占报导肝炎病例数的25~30%。然而在亚洲,已报告在成年人中发生的几次大暴发流行。是经水源和口途径传播的。最初认为这些暴  相似文献   

4.
由于可用特异和敏感的血清学方法诊断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从而认识到除输血后或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外,还存在有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此两型NANB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明显不同,前者类似乙型肝炎,后者类似甲型肝炎。本文仅就流行性NANB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流行病学流行性NANB最早由印度Khuroo等报告。1978年11月至1979年4月,克什米尔流域曾发生一次肝炎水型流行,长达6个月,16,620人口中265人发病,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报告2例伤寒病后发生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1 男,25岁,以突然发热(39℃)、头痛和不适起病。曾给予乙酰水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7例曾诊断为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HCV和HEV感染进行研究。这些病例为1983年~1991年迈阿密大学肝病中心收治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4例为急性暴发性肝炎,13例为亚急性暴发性肝炎。全部病人IgM抗-HAV、HBsAg、抗-HBs、IgM抗-HBc、抗-CMV、抗-EBV和抗-HIV均阴性。3例有自身抗体(ANA、SMA、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和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SLA)均阴性。17例病人均有Ⅲ~Ⅳ级肝昏迷和明显的凝血障碍。本研究还包括20例已知HCV感染危险因素的肝硬变和慢性肝炎患者,其中11例经4-RIBA检出抗-HCV,9例可疑阳性。健康对照组10例抗-HCV阴性。  相似文献   

7.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决定外周循环中游离性性激素水平的主要蛋白。由于SHBG对雄激素的亲和力大于对雌激素的亲和力,且其合成由雌激素诱导,所以是一种重要的雌激素的放大器。目前,作者正对血清SHBG水平是否与HBV感染的临床经过相关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32例有HBV感染证据的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经胃肠外传播机制感染病毒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问题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情况。作者曾观察103例18~70岁的病人,其中86人诊断为病毒性非甲非乙型肝炎。这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流引病学资料、疾病过程中的生化检查结果以及排除 HB_sAg 的一些血清学方法,例如凝胶沉淀反应、被动血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阿拉伯国家人群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情况了解很少。本文作者研究了科威特人群中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和生化方而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进行了比较。在1983年2月~1984年1月间,共鉴别出178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分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报告了日本与输血无关的散发性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结果,并与散发性急性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作了比较。在1976年1月~1982年12月的7年间,日本 Shinshu 大学医院及其附属医院总共收住了258例15岁以上的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三型病毒性肝炎中,以非甲非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有118例,占全部病例的46%;70例(27%)为甲型肝炎;70例(27%)为乙型肝炎。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中,女性和男性的病例数几乎相等,性别比(F/M)  相似文献   

11.
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或血浆接种黑猩猩可以成功地产生此型肝炎。经接种的黑猩猩,其肝细胞有两种超微结构的改变:一种在胞浆中可见独特的结构;另一种仅见细胞核的改变,常表现大小为20~27nm的病毒样颗粒的聚集。此两种改变并不同时发生于同一黑猩猩的肝脏中。因临床上某些病人有重复感染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现象,有人  相似文献   

12.
所谓“非甲非乙型肝炎”,至少应包括由三种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暂且将这三种病毒分别称为“血传播性病毒”,“凝血因子传播性病毒”和“水传播性流行病毒”。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公认的、可用以检测这几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相关病毒的特异血清学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自1972年10月1日至1973年10月28日美国30个医疗中心协作研究静脉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治疗暴发性乙型肝炎的效果。选例原则:(1)病急起,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2)无混淆诊断或影响预后的慢性肝病;(3)从症状初起至出现脑病不超过6周;(4)入院24小时内凝血酶元时间≥1.5倍于正常值;(5)入院48小时内检查 HBsAg 阳性;(6)未接受过含抗-HBs 的血或血制品;(7)神经系统症状从嗜睡以至昏迷分Ⅱ~Ⅳ度。研究方法:用中心计算机程序,随机抽取病例进行静脉注射含抗-HBs 的超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安慰剂治疗,最初6个月(第一阶段)的25例中14例用1.32克超免疫球蛋白,11例用2克白蛋白安慰剂;以后的7个月(第二阶段)的28例中11例用5.28克超免疫球蛋白,17例用8克白蛋白安慰剂;用对流电泳法测定开始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血清 HBsAg 的滴度。结果:第一阶段(小剂量)在安慰剂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 HBsAg 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3及1:16,在超免疫球蛋白组分别为1:26及1:18,两组间未见差别;第二阶段(大剂量)作同样比较,两组间亦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剂量的超免疫球蛋白,均未能消除抗原血症。在安慰剂组:昏迷Ⅱ度的8例中死亡4例,Ⅲ度的8例中死亡5例,Ⅳ度的12例中死亡10例;在超免疫球蛋白组:昏迷Ⅱ度的5例中死亡2例,Ⅲ度的12例中死亡10例,Ⅳ度的8例中死亡6例,两组间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外源性抗体治疗,既不能消除抗原血症,亦不能降低死亡率。全部53例中,有8例在治疗前的血清中亦可找到抗-HBs,其滴度为1:4~1:64,其中在1:4~1:8的抗-HBs 的4例中有1例存活,1:16~1:64抗-HBs 的4例中也有1例存活,而45例未检出抗-HBs 的患者中14例(31%)存活,说明内源性特异抗体的存在,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不幸结局。作者指出:在急性肝衰竭时,血中HBsAg 的滴度及其动态改变,与预后无关,外源性抗-HBs 并不能补偿机体的某些不足,因此作者认为:用抗-HBs 作暴发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似乎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82年6月至10月,新疆托克逊县托台公社南湖大队1小队发生了一起传染性肝炎暴发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美国曾报告从巴基斯坦传入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以后又有从印度和尼泊尔传入的病例。本文报告1986年夏季和秋季墨西哥发生2次肠传性非甲非乙型(ET-NANB肝炎爆发,这是美洲首次 ET-NANB 肝炎爆发的报告。墨西哥莫雷洛斯州的 Huitzililla 和 Te-lixtac 是各有1757和2194名居民的乡镇,相距近30英里。1986年夏季,即雨季开始后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慢性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156例慢性NANB肝病患者经血清学检测排除了HBV感染(HBsAg阴性、无高滴度抗-HBc),其中117例作肝活检,组织学证实20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69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急性期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进行了测定比较。三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归纳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新疆喀什地区1个乡的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E〕)流行,发病率为2.79%,病死率为0.87%。1986年11月为发病高峰。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别。青壮年组发病率高。经过流行病学分析,认为日常生活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作者应用膦甲酸三钠(Foscarnet)成功地治疗了1例晚期肝昏迷患者。该病例为18岁的静脉内药物滥用者,7天来表现为不适、呕吐和进行性黄疸。入院时病人处于1级肝昏迷且黄疸加深,48小时后进展至5级肝昏迷伴伸肌痉挛和癫痫样发作。HBsAg(2个月前为阴性)和抗-δ阳性。凝血酶原比率3.2,胆红质245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790 U/L,尿素11.8mmol/L,肌酐351μmol/L,葡萄糖5.5mmol/L。血培养有沙雷氏菌生长,对头孢氨噻肟敏感。随后,尿素升至19.2mmol/L,肌肝增至467mmol/L,但两者以后均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