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5周、7周和10周的雄性SD大鼠各6只,左侧睾丸行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iNOS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出生后5周,iNOS睾丸间质细胞阴性表达。2出生后7周,绝大部分生精小管断面有精子发生,iNOS睾丸间质细胞弱阳性表达,精母细胞阳性表达。3出生后10周,iNOS睾丸间质细胞强阳性表达,精母细胞阳性表达。结论:在雄性SD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中,随着性成熟发育iNOS的表达渐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哺乳期接触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睾丸结构及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妊娠母鼠,待分娩后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BPA染毒剂量为100、50、5 ms/(kg·d)和对照组,母鼠分娩后第2天开始每天灌服BPA,仔鼠通过乳汁暴露于BPA,一直持续到第22天断奶,研究其成年后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BPA对其成年后睾丸内ERβ表达的影响.结果 睾丸形态学分析表明BPA处理组睾丸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生精细胞排列紊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均显示,高、中、低剂量组雄鼠成年后睾丸组织中ER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哺乳期接触BPA影响雄鼠睾丸发育,改变其成年后睾丸形态,提高睾丸组织内ERβ表达,提示BPA可能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表达从而影响睾丸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及二甲磺酸乙烷(EDS)干预的雄性SD大鼠睾丸内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分布、发育模式及雄激素调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并应用图像分析测定AR的视物平均光密度,以其表示核内AR相对含量。结果 特异性AR免疫染色见于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中AR相对含量随大鼠年龄而变化:21d龄居中,35d龄最高,90-120d龄最低,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肌样细胞在3个年龄组大鼠均有很强的AR表达。应用EDS消除成年大鼠内源性睾酮后,睾丸内所有AR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均显著减弱,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后免疫染色程度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大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睾丸内AR的表达受内源性睾酮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在雄性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肺中ER-β蛋白表达定位。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大鼠肺组织中ER以ER-βmRNA的表达为主,ER-αmRNA几乎不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R-β存在于柱状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间质细胞上,血管壁上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也有表达。结论:ER-β在大鼠肺组织中有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3种同工酶PKC α、βⅡ和δ在正常大鼠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PKC α、βⅡ、δ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出生后至第14天,视网膜组织中PKC α、βⅡmRNA表达逐渐升高,14 d后有所下降;PKC δ mRNA在生后早期高表达;视网膜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密度测定结果与mRNA表达相符。细胞定位显示,随着视网膜的发育,PKC α染色阳性产物逐渐集中在外丛状层和内核层;PKC βⅡ的阳性产物逐渐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GCs);PKC δ的阳性产物在早期高表达,主要分布在外界膜。结论 PKC α、βⅡ和δ在大鼠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并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这3种同工酶在大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EGF表达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EGF(表皮生长因子)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0例12-32周龄胎儿睾丸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曲细胞精内精原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未见阳性表达,EGF在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16周时是表达的高峰,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形态学和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 (ERβ)在人正常乳腺组织细胞中的定位,为探讨ERα和ERβ与乳腺组织生长发育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6例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乳房缩小成形术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的ERα和ERβ阳性表达率及分布情况。结果:ERα在小叶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检测到,在小叶和小叶内导管分布于上皮细胞的内层,在小叶间导管分布于上皮细胞的外层。ERβ在小叶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检测到,但是ERβ在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并无规律,而且在细胞浆内也可以检测到弱到中等强度的染色。同时,在一些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亦出现染色情况。ERβ在乳腺上皮细胞中阳性百分数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百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789,P<0.01)。同时ERβ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27,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各亚型在人正常乳腺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ERβ的广泛分布暗示着ERβ可能是乳腺组织中占优势的雌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8.
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TGF-β1与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2~28周人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精细胞TGF-β1、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性细胞胞浆呈桔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在12周胎儿睾丸组织未见表达,在16~28周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TGF-β1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结论: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TGF-β1与PCNA在睾丸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18d至出生后7d在脑内表达较强,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出生后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annexin 5刺激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后,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及睾酮水平都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过程中的StarD7(START domain containing 7)表达的影响,探讨annexin 5影响睾酮分泌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1nmol/L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分别提取细胞总mRNA和总蛋白。RT-PCR检测StarD7的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StarD7的蛋白表达变化。收取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StarD7在睾丸间质细胞中进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mRNA水平上,加药组StarD7 mRNA的表达增加了44.5%(1.10±0.02 vs 1.59±0.09,P<0.05)。在蛋白水平上,加药组StarD7蛋白的表达增加了44.3%(1.49±0.10 vs 2.15±0.16,P<0.05)。StarD7主要定位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胞浆内,加药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StarD7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受annexin 5的调控,结合先前发现annexin 5可调控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结果,提示annexin 5调控睾酮合成可能是通过调控StarD7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小鼠Znf230多克隆抗血清,对Znf230在小鼠睾丸及精子中的表达及定位进行研究。方法:用RT-PCR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Znf230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及精子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小鼠从出生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中,Znf230的表达水平基本上是稳定的。小鼠出生6 d和12 d时,该蛋白在精原细胞核中表达,从出生18 d到精子发育成熟这个阶段,该蛋白转移到圆形精子细胞、延长精子细胞和精子中表达,具体定位于顶体区域和精子的尾部。结论:Znf230可能在小鼠生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oule在小鼠出生后首个精子发生波中的动态表达,探讨Boule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免疫印迹法分析BOULE蛋白在多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oule m RNA和BOULE蛋白在雄性小鼠出生后首个精子发生波各个时间点中的表达。结果:1免疫印迹法显示BOULE蛋白在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在出生后16 d睾丸可被检测到,并在随后的发育中睾丸和成年睾丸持续表达;2实时荧光定量方法证实Boule m RNA在雄鼠出生后14 d睾丸中可被检测到,20 d呈现表达高峰;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精母细胞及圆形精子细胞胞质中存在BOULE蛋白阳性信号。结论:Boule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是在发育水平精密调控的,在粗线期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阶段的特异表达提示Boule可能在精母细胞进程和圆形精子细胞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在小鼠海马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以及ERβ活性改变对actin细胞骨架聚合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按性别和出生后时间[出生后0(P0)、7(P7)、14 (P14)、28(P28)、56 d(P56)]分为10组,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中ERβ的表达变化.另取动情间期成年雌性C57BL/6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和腹腔注射ERβ活性抑制剂PHTPP(100 μg/kg)1、3、5、7d组.再取同种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组,OVX 1周后再皮下注射ERβ活性激动剂DPN 1.25、2.5、5.0 mg/kg组,均连续注射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Ric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 (phospho-protein kinase B,p-Akt)、Profilin-1、磷酸化cofilin(phospho-cofilin ser3,p-cofilin)和SRC-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Rβ在雌、雄小鼠海马P0组表达较高,P7组和P14组表达较PO组降低(P<0.05),而P28组和P56组ERβ表达较P7组和P14组升高(P<0.01).用PHTPP抑制ERβ活性导致Rictor、p-Akt、Profilin-1、p-cofilin和SRC-1的表达下降(P<0.05),而OVX导致上述分子表达下降可被ERβ活性激动剂DPN逆转(P<0.05).结论 从出生到成年小鼠海马内ERβ的表达呈U型变化.调节ERβ活性可诱导actin细胞骨架聚合调节蛋白及SRC-1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ERβ可能通过SRC-1/Rictor/p-Akt途径对actin细胞骨架聚合状态进行调节并最终介导雌激素(estrogens,E2)对学习记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正常大鼠角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超家族成员BMP-2及TGF-β2分别在大鼠胚胎17 d,出生当天,出生后4、7、10 d和11周角膜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BMP-2和TGF-β2在大鼠胚胎17 d时有表达,于出生当天至出生后10 d及成年鼠角膜生长发育过程中呈动态变化过程.结论 TGF-β超家族成员BMP-2及TGF-β2在鼠角膜的表达随着角膜的生长发育而调节,BMP-2可能与角膜的生长发育及维持出生后角膜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β受体(ERβ)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上的表达。方法: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除之髓核组织经体外消化、细胞培养,提取总RNA,RT-PCR检测ERβ基因的表达;另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β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分布。结果:7例样本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323 bp处有单一高亮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亦证实细胞质中有ERβ的分布。结论: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存在E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鼠体内成熟与卵泡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的雌激素受体α亚型和β亚型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用兔抗小鼠ERα、ERβ多克隆抗体分别对性成熟小鼠卵巢和性未成熟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的分布,并对各级卵泡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性成熟小鼠卵巢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膜细胞和间质细胞ERα的染色阳性,ERβ染色为阴性;原始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ERα染色均为阴性,从初级卵泡开始至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染色呈阳性,ERα染色为阴性.其中ERβ的表达水平在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最高,大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次之,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下降.性成熟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免疫染色强度显示:除初级卵泡与小窦前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的ERβ染色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ERβ的染色强度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两种ER亚型的染色都呈阳性.性未成熟小鼠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染色结果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分别同性成熟小鼠免疫组化染色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结论: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卵泡发育中起主要作用.体内成熟和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两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在大鼠结肠的表达及其对结肠肌电、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 of Cajal,ICC)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观察ERβ在正常大鼠结肠的表达和分布。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灌胃,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肠壁ICC数目的变化。结果ERβ在大鼠结肠黏膜、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表达。TAM拮抗雌激素后,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均明显降低(P<0.05),肌间神经丛及黏膜下神经丛ICC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ERβ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影响ICC,从而导致结肠动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次热应激对小鼠睾丸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C57雄性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6只)和热应激处理组(18只)。小鼠睾丸热应激处理组给予单次43℃水浴,干预15 min,于1 d、7 d和14 d取睾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雄激素受体蛋白在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及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睾丸中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R定位在细胞的细胞核,在曲细精管的基底膜处以及间质细胞中表达,在第14天表达最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后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多,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睾丸经43℃水浴单次热应激15 min后,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对生精细胞恢复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婷  饶志仁  鞠躬 《医学争鸣》2002,23(14):1253-1255
目的:表达和纯化以朊蛋白(PrP)胞外部分与人IgGFc段构建的融合蛋白PrPFc,并以此为配体蛋白,定位细胞朊蛋白(PrPc)的受体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脑内的分布。方法:收集表达PrPFc的细胞培养液,通过蛋白A-琼胆糖柱亲和层析纯化,以PrPFc纯化蛋白在新鲜弱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受全在脑内分布模式,结果:在正常成年小鼠脑内,细胞型朊蛋白的受体分布以位于大脑皮层(包括新歧层和旧皮层)和纹状体为最多,其次为丘脑,下丘脑及脑干,再次为海马的CA区和齿状回及小脑的蒲肯野和颗粒细胞层,嗅球部位也有一些细胞呈阳性染色;出生后14d小鼠脑出朊蛋白受体与成年动物发布模型式及染色强度皆类似,而出生当日及7d后受体分布与14d和成年动物相似,但染色强度明显较弱,结论:朊蛋白受体(或结合蛋白)在脑组织有广泛分布,朊蛋白与其受体在脑组织中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选取胚胎15.5 d、18.5 d和出生当天,出生后3 d、7 d、2周、4周及成年的SD大鼠脊髓,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从胚胎15.5 d到成年期,大鼠脊髓中都有Hes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来看,胚胎期表达量比较高,出生后的表达降低。结论: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达量有所不同,胚胎期表达量高,出生后表达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