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书芬  李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51-152,154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所有门诊、住院患者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25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比例较高(24.76%),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3.81%);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胃肠道系统;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6):3667-366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4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111份,对抗菌药物引发ADR所涉及的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7.93%、25.23%;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68%;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26.13%;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92%。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向临床医师、护士提供技术支持,防止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9,(6):1005-100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8年间上报的ADRs报告1 988例,抗菌药物致ADRs报告382例,分析其抗菌药物致ADRs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特点。结果:382例抗菌药物致ADRs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12大类35处品种49种品规,其中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例数为最多,头孢菌素类次之;41~60岁患者抗菌药物致ADR发生例数的构成比为最高;ADRs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ADR报告895例临床资料。结果89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41.3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最高,构成比为66.2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49.05%,而在抗微生物引起的ADR的报告中,头孢菌素类引发例数最多;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构成比为40.17%。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严格掌握用量与疗程,确保药物治疗全过程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枣庄矿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枣庄矿区医院(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专科医院、16家一级医院及社区诊所)2011年收集上报的724例ADR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过敏史、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4例ADR报告中,男性456例,占62.98%;女性268例,占37.02%。ADR涉及药物18类,13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291例(40.19%)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76例(10.50%)及抗肿瘤药物65例(8.9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有391例次,占46.60%;其次为胃肠道系统232例次,占27.6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矿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地方医院类似,但也有区别,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7):2361-236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1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61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23.14%;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0.99%;涉及10类抗菌药物,共26种药,以头孢菌素类居多(占53.72%),其次为青霉素类(占11.57%);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7%。结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自身状况,结合皮试和药敏试验,加强ADR监测等,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将该院112例抗菌药物的ADR报表,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品种及比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的ADR损害系统及器官等进行统计性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0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注射用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较常见,累及的系统及器官损害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作英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09,18(14):53-54
目的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108例);以头孢菌素类较高(2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20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属器官。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  相似文献   

11.
索娟  陈铭智  陈军 《广东药学》2014,(6):447-44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ADR中,ADR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儿童和中青年患者为主;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共涉及22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62.52%。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并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秘,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 Excel 软件对我院2012年~2014年308份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息,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结果308例ADR共涉及13类药品61个品规,以内酰胺类为主,共163例,占52.92%;ADR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08例,占65.41%;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损伤,共168例,占54.55%。结论医务人员及患者均应进一步提高药物ADR防范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近两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抗菌药物类别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及中药制剂引发ADR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导致ADR最多。对各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生例数较多的是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是糖肽类、抗病毒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结论对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应加以重视,并加强用药监测,以利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10年呈报的386例ADR报告,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史、因果关系、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41~65岁年龄段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总例数46.37%;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占总例数83.16%;抗感染药的ADR居首位,占总例数45.85%,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引发的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分别占33.25%和28.6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合理使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小兰  谭丽萍 《中国药业》2010,19(10):52-5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7年至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9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4.4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59.48%),口服药次之(32.71%);ADR涉及药品155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48.75%);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137例(37.13%),其次为消化系统56例(15.18%);新的或严重的ADR28例(10.41%)。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陆惠平  严晓沁  顾正平  王斌 《中国药房》2012,(22):2084-208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585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中,≥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108种,其中抗感染类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2.05%,生物制品引起的次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37.0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谢建翔 《中国药业》2011,20(19):44-45
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年龄段以40~59岁最高(32.63%),静脉给药的发生率(88.20%)最高,发生率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39.62%)、喹诺酮类(31.31%)和大环类酯类(10.94%);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6.09%),其次为消化系统(22.64%);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和皮疹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要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合理选用药物和给药途径,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